李曉春,段曉虹,海 燕,周開春,王興國
(武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
為了解武威市靜脈吸毒人群中HIV、HCV及梅毒感染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流行和傳播的特點,根據《全國艾滋病哨點監測實施方案(試行)》的要求,我市完成了2011年度國家級艾滋病、丙肝哨點監測工作,現將全市哨點監測工作總結如下。
調查對象為武威市涼州區東(西)大街、東(西)關街四大街道社區、涼州區監管場所、美沙酮門診中以口服、吸入和注射海洛因、可卡因、鴉片、大麻、嗎啡、冰毒、K粉、搖頭丸、麻古等毒品的人員。
按照《全國艾滋病哨點監測實施方案(試行)》操作手冊中的《吸毒者調查問卷》于2011年4—6月對自愿參加的監測對象進行調查,收集目標人群的危險行為、知識、態度等信息;同時盡量采3~5 m l靜脈血,用項目統一試劑,采用WHO推薦的兩次血清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HIV抗體和HCV抗體。兩次檢測結果均呈陽性的判定為HIV抗體或HCV抗體陽性。采用酶聯免疫檢測試驗(ELISA)和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兩種方法檢測血清中梅毒抗體。調查時,對調查對象說明身份、來意、一對一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的信息和內容不進行公開。
數據全部錄入《艾滋病哨點監測數據管理系統》,導出EXCEL表格,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以8個問題中能正確回答6個即為知曉進行統計,所有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識平均知曉率為84.8%(356/420),最高100.0%,最低0.00%。對不同類型的吸毒人群人口學特征進行χ2檢驗發現,來自強制戒毒所的吸毒人員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低于社區人員,少數民族低于漢族,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者知曉率越高(P<0.05),余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從所有調查對象對艾滋病基本知識8個不同的問題回答情況來看,問題A5的回答正確率最高,為98.3%;其次是問題A4為98.1%;正確率最低的是問題A1和A2,分別79.3%和78.8%,每道問題回答正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0.7,P<0.05)(見表 2)。

表3 2011年武威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
我市99.3%(417/420)吸毒人員吸食毒品類型為海洛因,其中注射毒品者占13.3%(56/420)、且最近一個月注射毒品者占12.5%(7/56),平均每天注射毒品 1~4 次不等,其中 39.3%(22/56)共用過針具,最近一個月共用針具者為4人。
所有吸毒人群中,最近一個月有過性生活者占59.0%(248/420),最近一次性交時使用安全套者占77.4%(192/248),最近一年與配偶或同居者性行為每次堅持使用安全套的占49.2%(120/244),從未使用者占13.5%(33/244),最近一年有商業性行為,堅持使用安全套者占84.1%(196/233),從未使用者占2.6%(6/233),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使用安全套者占93.6%(218/233)。
最近一年接受過安全套宣傳和發放或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者占91.9%(386/420),接受過社區藥物維持治療或清潔針具提供或交換者占59.3%(249/420),接受過同伴教育者占78.6%(330/420);最近一年做過艾滋病監測者占 63.8%(268/420),其中88.1%(236/268)知道自己的檢測結果。
將所有調查對象的血清標本進行生物學檢測,無HIV抗體陽性病例;梅毒抗體陽性者32例,陽性率為7.6%;HCV抗體陽性者32例,陽性率為7.6%。
監測結果顯示,武威市吸毒人員的HIV感染率為0.0%,低于全國吸毒人員5.0%~8.0%的平均感染率[2]。雖然武威市目前仍屬于艾滋病低流行地區,但由于地理因素受四川、新疆靜脈吸毒人群異地流竄作案的影響,以及本地吸毒人群達1 800多人的實際情況,存在艾滋病流行蔓延的極大隱患,防治工作的形勢十分嚴峻[3]。本次監測對象主要以20至40歲男性、在婚、漢族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監測結果亦表明,強制戒毒所的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低于社區人群,靜脈吸毒入群感染HIV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共用與靜脈吸毒有關的注射器具,提示我們強制戒毒所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欠缺是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薄弱點,應予以加強。
艾滋病知識知曉率調查發現,被調查人群平均知曉率為84.8%,其中問題2“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嗎?”知曉率最低,反映出我市在吸毒人群中HIV知識宣傳效果不好,特別對重點人群(少數民族、文化程度較低)的宣傳力度不夠,使得這部分人對艾滋病存在一些錯誤認識。今后應針對重點人群進行宣傳教育,定期對其提供咨詢服務,糾正其對艾滋病的錯誤認識[4]。本次監測的樣本53.8%來自于社區,知識層次較低且流動性大,難于管理,許多艾滋病預防控制措施無法落實到此類人群中。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提高對該人群的艾滋病干預頻次及擴大干預覆蓋面;從HIV、HCV、梅毒抗體檢出率的結果來看,92.2%(59/64)為男性,57.8%(37/64)在婚,18.8%(12/64)注射過毒品,與配偶或同居者及商業性伴安全套使用率較低,說明我市男性吸毒人群性責任意識的淡薄,是造成疾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的主要因素,應加強監測,以切斷吸毒人群在我市艾滋病傳播中的媒介作用[5]。
[1]武威市基本情況簡介[EB/OL].http://www.ww.gansu.gov.cn.
[2]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全國2005年艾滋病疫情最新評估結果[R].2006.
[3]海燕,楊天琳,王向尚,等.武威市2000—2008年HIV/AIDS流行趨勢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9,15(2):191.
[4]高麗,李曉春,王麗艷,等.瀾滄縣15~49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知識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16(3):199-201.
[5]李曉春,海燕,楊峻山,等.武威市2010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5(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