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杰,屠乃美,李艷芳,周 娟,易鎮邪,李宇威,李 淼,羅富林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土壤養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對土壤養分空間特性變異的充分了解是田間土壤養分精細管理、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基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研究已逐漸成為一個研究熱點[1-3]。姜麗娜等[4]、陳防等[5]、許紅衛等[6]研究了長江中下游水網平原區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情況,王新中等[7]研究了煙田土壤有效態微量元素的空間分布格局,王勇等[8]研究了中低山區植煙土壤氯素空間變異特征。
湖南省是水稻種植和煙草種植的優勢省份之一,煙稻輪作是該地區的常見種植模式,該模式可以合理協調土壤養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有利于作物優質高產及促進區域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但針對該地區煙稻輪作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研究未見報道。鑒于此,本研究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和地統計學相結合的方法,對湖南省煙稻輪作種植區土壤主要養分的空間變異特征進行了研究,旨在了解煙稻輪作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規律,為該地區的測土配方施肥和養分精確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湖南位于長江中游以南,地跨東經108°47′~114°15′,北緯 24°39′~30°8′,國土面積 21.18萬km2。屬大陸性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大部分地區海拔100~800 m,年均溫16~18 ℃,年均日照 1300~1800 h,無霜期 278~300 d,年均降雨量1200~1700 mm,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適宜農業發展。全省現有可用耕地330萬hm2,水稻土占全省土壤總面積的16.5%,煙稻輪作是該區域常見的耕作模式之一。
2006年采用GPS定位技術,對湖南省14個煙稻輪作區的土壤進行定位取樣,共采集 3255個土壤樣品(圖1)。田間取樣時,用手持式GPS定位,記錄采樣點的經緯度和高程,以定位點為中心,在半徑10 m的圓形區域內(10個點)混合取樣,取樣深度0~20 cm,用四分法取大約1 kg土樣帶回實驗室測試。

圖1 土壤采樣點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of soil samples
土樣登記編碼后經風干、研磨、過篩、裝袋后備用。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4個指標的測定方法參照文獻[9]中的相關測試方法進行測定,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全氮采用硫酸消化-半微量凱氏蒸餾定氮法,有效磷采用 0.5 mol/L 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采用冷2 mol/LHNO3溶液浸提-火焰光度法[9]。
常規統計分析采用 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并對數據進行K-S檢驗[10]。地統計分析及圖形繪制采用 ArcGIS 9.3軟件地統計學模塊(geostatistical analyst)完成[11]。
從表 1可知,全氮含量平均值略高(>2.0 g/kg);有機質、有效磷和速效鉀平均值分別為33.84 g/kg、18.53 mg/kg和121.87 g/kg,均達到中等水平。土壤養分指標變異系數均在 36%~70%,為中等變異性,土壤全氮的變異系數最低為36.65%,有效磷的變異系數最大,達到66.28%。K-S檢驗結果表明(表1)[12],土壤養分指標均符合正態分布。

表1 土壤養分的統計特征值Table1 Statistics of nutrient contents of tobacco soil in Hunan
根據半方差函數的計算公式,對上述4個土壤養分的測定值進行半方差分析,得到養分指標的半方差擬合模型及其特征參數值(表2)。本研究分別選用了離差平方和最小即擬合度最好的指數模型(Exponential)和高斯模型(Gaussian)來描述 4個土壤養分的空間結構。
本研究區域內 4個土壤養分的塊金效應均在25%~75%(表 2),表明土壤養分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間相關性,湖南煙稻輪作區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不僅受結構性因素(氣候、母質、土壤類型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而且受隨機性因素(種植制度、耕作措施、施肥和管理水平等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13-14]。

表2 土壤養分半方差函數理論模型及其參數Table2 Semivariogram models of soil nutrient and their parameters
變程是指變異函數達到基臺值所對應的樣點間距,也稱為空間最大相關距離,它表明土壤養分變量空間自相關范圍的大小[14]。4種土壤養分變程大小順序為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全氮,其中有機質變程最大,達1.213 km,說明土壤有機質在研究區域較大的范圍內均有相關性,反映了結構因素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較大(表2)。總體來看,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都具有較好的半方差結構,擬合程度都很好,其擬合系數分別高達0.889、0.918、0.946、0.971。以上分析表明,數據滿足克立格插值的要求。
統計學模塊采用普通Kriging法進行最優內插,并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結果以及南方6省水稻土的養分分級標準[15],繪制了湖南煙稻輪作區土壤養分含量的空間分布圖(圖2)。從土壤養分含量空間分布圖看出,4種土壤養分的含量呈現較明顯的空間分布格局。

圖2 土壤養分含量空間分布圖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s in Hunan
有機質含量在整個區域的空間變異較為明顯,總體表現為湘南>湘東>湘北>湘中>湘西。20~40 g/kg的土壤面積占整個研究區域的80.42%,絕大部分土壤有機質處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機質含量10~20 g/kg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湘西的湘西州、懷化市部分地區和湘中的邵陽市部分地區,該區域面積占到整個研究區域的7.43%。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間分布與有機質總的趨勢基本一致,呈湘南>湘東>湘北>湘中>湘西的趨勢。全氮最高值>2 g/kg分布在湘南地區的郴州市大部分地區、永州市部分地區和衡陽市的部分地區,占整個研究區域的35.47%,1~2 g/kg的土壤面積占整個研究區域的64.53%。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空間分布與有機質的趨勢基本一致,土壤有效磷含量20~40 mg/kg的區域主要分布于湘南的郴州市、永州市的小部分地區和衡陽市的小部分地區,該區域面積占到整個研究區域的23.12%,10~20 mg/kg的土壤面積占到整個研究區域的58.55%,5~10 mg/kg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湘西州和懷化的大部分地區,該區域面積占到整個研究區域的18.33%,該區有效磷缺乏,10~40 mg/kg的面積占到整個研究區域的81.67%。土壤速效鉀含量>150 mg/kg的面積占到整個研究區域的16.48%。研究區域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00 mg/kg的占總量的33.25%。
經典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湖南省煙稻輪作區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均符合對數正態分布或近似對數正態分布,表現為中等變異性。從均值來看,湖南省煙稻輪作土壤全氮含量略高,其他土壤養分含量均屬中等水平。地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表現為各向異性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間相關性,其空間變異均是由結構性因素和隨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土壤的空間分布圖來看,全氮含量豐富,有機質含量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缺乏(10~20 g/kg)的面積僅為7.43%,有效磷區域差異較大,湘西地區較為缺乏,湘南地區處于較高水平,有效磷含量缺乏(<10 mg/kg)的面積為18.33%。土壤速效鉀含量缺乏(<100 mg/kg)面積占研究區33.25%。根據分析結果,湘西地區應全面補施磷肥,衡陽市、永州市、常德部分地區、懷化部分地區應補施鉀肥,以保證作物正常生長;同時密切關注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動態,可針對個別區域增施有機肥;此外全省應適當控制氮肥在土壤上的施用,以減少煙草赤星病、煙草氣候斑點病等病害的發生,同時保護土壤生態環境。
[1]胡克林,李保國,林啟美,等.農田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性特征[J].農業工程學報,1999,15(3):33- 381.
[2]王 軍,傅伯杰,邱揚,等.黃土高原小流域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性[J].生態學報,2002,22(8):1173-1178.
[3]郭旭東,傅伯杰,陳利頂,等.河北省遵化平原土壤養分的時空變異特征[J].地理學報,2000,55(5):555-556.
[4]姜麗娜,符建榮,范浩定.水網平原稻田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特性研究[J].中國水稻科學,2005,19(2):153-159.
[5]陳防,劉冬碧,熊桂云,等.中亞熱帶兩種水稻土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的對比研究[J].土壤學報,2006,43(4):688-693.
[6]許紅衛,高克異,王珂,等.稻田土壤養分空間變異與合理取樣數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6,12(1):37-43.
[7]王新中,劉國順,楊程.小尺度下煙田土壤有效態微量元素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11,32(1):12-16.
[8]王勇,李廷軒,邢小軍,等.不同尺度下中低山區植煙土壤氯素空間變異性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8,29(4):18-24.
[9]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0]郝黎仁,攀元,郝哲歐.SPSS實用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110-135.
[11]吳秀芹,張洪巖,李瑞改,等.ArcGIS9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與實踐(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63-517.
[12]Baxter S J, Oliver M A, Gaunt J A.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mineral nitrogen and potentially available nitrogen within an arable field[J].Precision Agriculture, 2003(4): 213-226.
[13]Cambardella C A, Moorman T B, Novak J M, et al.Filed scale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central Iowa soils[J].Soil Sci.Soc.Am.J., 1994, 58: 1501-1511.
[14]王政權.地統計學及在生態學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65-132.
[15]陸欣.土壤肥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19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