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 王圓
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從普遍意義上說融資分為內部融資,即靠企業自有資金和外部融資。在本文中我們主要討論外部融資渠道,下面主要從信貸融資、直接融資和民間金融三方面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進行探討。
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取得資金,尤其是從大型的金融機構取得貸款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自身主要是有中小企業自身經營特點,另一方面是由于銀行經營運作特點。中小企業自身經營特點包括信用資質的問題,利潤率較低,缺乏相應的擔保和抵押物,沒有穩定的還款來源,并且經營風險較大。故很難從銀行取得貸款。
從中小企業在股票市場發行股票進行直接融資來看,我國也設立了創業板,但是由于各方面制度還不是很完善,國家對于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也還是有很多限制性要求。我國證券市場上的中小板塊和創業板,平均每年上市企業不到300家,融資不到3000億。無論是直接上市還是借殼上市,中小企業很難達到上市所要求的基本條件。現實情況是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中處于缺位狀態。另一方面是發行債券,近兩年每年中小企業集合債、集合票據發行約30只,融資不到200億元。截至2011年4月底,我國滬深兩地的上市公司,民營企業約占9%,其中很多還是“借殼”上市,而民營中小企業基本沒有。
民間融資是最原始的融資方式,特點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關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關系良好的個人之間進行,如親友借貸、職工內部集資以及民間借貸等。民間借貸是個人投資創辦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也是中小企業最基本的原始資本和創業資本來源。民間的中小企業信貸活動之所以異常活躍,是中小企業從合法融資渠道難以融資而產生的必然結果。正是由于民間金融是在黑暗中進行的,覆蓋面并不廣,并且缺乏有效信息的披露,缺少合法合規的多元化投資方式和渠道是導致民間金融這條融資渠道受阻的主要原因。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自由資金較少,負債率較高的負債經營的狀況,從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看,我們可以發現左邊資產的一邊種類以及金額較少,這與大多數中小企業都處在企業發展周期中的投入期或者成長期階段,正是資金需要大量投入的階段,故積累下來的固定資產都是較少的,沒有多少是可以作為銀行抵押物的資產。
中小企業的自身資質較低,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中小企業承受價格變動以及意外沖擊的能力很低。故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小企業很難規避風險。正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我國很大一批進出口貿易的企業紛紛倒閉,形成一股倒閉潮。從企業的發展周期來看,一般的中小企業都處于成長期,在市場定位的準確性、業務的模式和管理的規范化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存在著較高的經營風險,中小企業經營持續的時間普遍較短,退出市場的概率相對較高。
我們可以從我國幾家商業銀行評級情況(表1)看出,由于在各大銀行自行開發的信用評價體系的內容不相同,在工商銀行的評價體系中財務指標所占比重達到60%,然而在建設銀行財務指標所占比重達到85%。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銀行雖然評價體系的組成不盡相同,但是都是以財務指標為主。我們可以看出各大銀行在進行信用評價時最看中資金結構經濟效益,恰恰中小企業在這兩個方面都是很薄弱的,所以在銀行不進行分類的信用評價體系中,可能會造成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被低估。同時也導致銀行貸后監督成本較高,故銀行不愿貸款給中小企業。

表1 兩家銀行信用評價指標及多占比重比較表
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支柱,銀監會對其的監管是較為嚴格的,所以銀行秉承著謹慎經營的原則,經營風格較為審慎,在風險控制上很嚴格。通常一筆一般的信貸業務要經過部門主管以及支行行長審批,再由分行信貸審批部的審批,審批通過后會轉由信用風險控制部再審批,通過后才能進行放款。可見銀行的一筆信貸業務都會經過層層審批,才能最終放款。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風險較高,在銀行的風險控制體系中是不能通過貸款要求的。
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耗費人力物力較多,花較多時間去評估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通常中小企業的貸款金額較小,單筆業務給銀行帶來的利潤較低,與其付出的成本并不匹配,故銀行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我們可以站在銀行的角度,考察銀行對不同規模的企業發放貸款而帶來成本回收情況。假設有兩個不同規模的企業A和B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其中A企業的貸款需求為q1,B企業的資金需求為q2,q1>q2,即A企業的資金需求大于B企業.假定銀行為這兩個企業提供的貸款都是一次性的,由于貸款的程序一樣,則銀行承擔的手續費為C(即固定費用),設銀行的貸款利率為R,存款利率為r,則銀行的收益為Ti=(R-r)qi,總成本TCi=rqi+c,平均收益為 ,平均成本為(其中i=1,2)從式中可以看出,銀行對兩個企業提供資金而獲得的平均收益是一樣的,而平均成本卻不相同,因為q1>q2,因而平均成本C1 中小企業大多處于成長期,缺乏可作為抵押的固定資產,中小企業大部分都是屬于制造業和服務業以及高科技行業,我們可以這兩種企業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占資產比重較大。因此可以通過供應鏈融資來解決,供應鏈融資產品設計是根據供應鏈上企業的生產銷售特點,設計在不同經營環節相對應的信貸產品。一般中小企業是核心企業即大型供銷商或者生產商的下游企業,也有可能是核心企業即大型零售企業的上游制造供應商。故針對中小企業所處在不同的位置設計相應的產品。 3.1.1 中小企業為下游企業時的產品設計 當中小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上游企業時,涉及在采購環節的融資問題,通常中小企業的上游是較有實力的核心企業,往往較強勢,中小企業缺乏議價能力,在支付條件上也是比較吃虧的,往往要提前付款亦或是有很短的信用期。這樣中小企業增加了資金的占用,延長了資金的周轉周期。為解決這一階段中小企業資金缺口的問題,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的信貸產品: 在核心企業(銷貨方)同意回購的前提下,簽訂三方協議,由銀行指定的倉庫開出的倉單向銀行申請倉單質押,銀行就以控制其提貨權為條件發放貸款。這樣一方面解決了擔保物的問題,又解決了中小企業短期資金短缺的問題。 3.1.2 中小企業為上游企業時的產品設計 第一階段是在運營階段。當中小企業在運營階段由于庫存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等商品的積壓,使得流動資金缺乏,因此,供應鏈融資針對其特點提出以庫存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等商品為質押,核心企業作為擔保,以及物流企業的監管,保證中小企業順利融資。這樣就幫中小企業盤活了存貨,增加了企業的周轉率。 第二個階段就是銷售階段,銷售階段融資模式是通過將賒銷項中的未到期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物,可以在核心企業下訂單之后,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融資。同時銀行控制提貨權,在與核心企業簽訂三方協議后,貨款直接劃回銀行,嚴格控制了資金流,降低了此產品的風險。基于供應鏈的應收賬款融資,一般中小企業處于供應鏈的上游位置。核心企業雖處于下游,但是企業反擔保作用,一旦中小企業經營出現了問題,核心企業將承擔彌補金融機構損失的責任。 由于中小企業信用級別較低,故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以上關于供應鏈的產品設計主要是針對存在核心企業,且核心企業同意簽訂第三方協議的情況下。在沒有可以參考的核心企業,供應鏈融資就不太適用。如果能通過信用增級也可以順利完成產品設計。 3.2.1 通過融資性擔保公司 我們主要還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由商業銀行與擔保公司簽署整體合作協議后,向擔保公司推薦已通過商業銀行內部審查審批程序,但缺乏充足抵(質)押擔保的中小企業,由擔保公司進行內部審批程序后提供融資擔保,商業銀行再發放貸款。當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專營模式的成熟,不再依賴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而是將其作為融資候補還款來源,或者引入第三方機構僅由擔保公司在融資過程中提供階段性、輔助性擔保,通過更為程序多樣化的產品設計發放貸款。 3.2.2 通過結成互助式商會或商團聯保授信 我們可以從產業集群的角度,將產業密集相似的中小企業群結合成一個整體,產業集群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處于這樣一個整體中的中小企業,融資優勢十分明顯,集群商團中的中小企業與單個中小企業相比,由于在整體中的信譽重要,失信成本高,并且也有一定的約束機制和失信成本高,信息相對較公開,集體決策力較強等特點,可以大幅降低由于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不高,以及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從而具有獨特的信用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的信貸產品以集群的商團為整體給予授信額度,有商會根據集群內部企業需要進行額度分配,由商團整體承擔違約風險即一個企業違約其他企業將承擔連帶責任。這樣一來也起到了集群內相互監督和約束機制,降低了銀行貸后監督成本。同時,銀行可以繼續開發出集群現金池管理業務,擴大了銀行產品范圍,增加銀行的收益。 [1]郭小璇.供應鏈金融之中小企業融資分析[J].金融論苑,2012(4). [2]宋鑫陶.中小企業融資求變[J].產經,2012(9). [3]曹國華,閆彩云.不同擔保模式對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影響[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2). [4]Besley M. The Creative Methods In Company Financ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 [5]郭慧,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探討[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1).3 針對銀行信貸渠道受阻原因的信貸產品設計
3.1 解決抵押物難之供應鏈融資信貸產品
3.2 解決中小企業信用級別較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