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英,劉曉迎
(西雙版納景洪農場醫院,云南 景洪 666100)
職業性損傷是近年來護理管理界日益關注的重要問題。隨著醫學的發展和各種診療技術的推廣,增加了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感染機會,新的化學藥物和高科技的臨床應用,護理人員常暴露于多種職業性危害因素之中[1]。為了解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現狀,筆者于2011年3月對本院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狀況進行了調查。
對象與方法 護理人員60名,男16名,女44名,年齡31~41歲,平均年齡36歲,學歷:大專46名,中專14名,職稱:護士3名,護師37名,主管護師20名。
調查方法:對本院護理人員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標準預防的概念;正確洗手方法及擦手方式;常用消毒劑的使用方法(種類、名稱、濃度及使用方法,答錯其中1項計為錯誤);醫療廢物的分類及處理;對職業危險的認識;工作中的防護行為等。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數據采用統計描述。
結 果 護理人員職業安全認知及防護行為調查結果,見附表。
討 論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缺乏,意識薄弱,每天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化療藥物等感染性較強的物質,有較強的職業危險度[2]。通過本次調查結果示40.7%的人員認為自己工作注意點,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手感不好,嫌麻煩等,可見潛在的職業危險視而不見,還由于沒及時更新知識,多年養成的惰性心里,不夠重視自我,醫院的感染管理有61.0%~66.1%的人員不知道標準預防的內容,不正確洗手的方法及常用消毒劑的使用方法,59.3%的人員缺乏醫療廢物分類及處理知識,對護理人員的自身安全帶來隱患,附表示,掌握正確洗手方法的人員僅占39.0%,多數工作人員洗手后不擦手或在工服上擦干,導致手的再次污染,損傷后處理的60名護理人員里平均有5次的銳器損傷針刺經歷,當時焦慮、恐懼、擔心,處理后又不當回事,具有感染傳染病可能的危險,行暴露操作過程中戴口罩執行率32.5%,戴帽子執行率61.1%,戴手套執行率5.4%損傷后正確處置傷口的百分比僅16.9%,由于傷口不深,把血擠出消毒后用創可貼包裹后繼續工作,100%的損傷后不上報,99%的不行血液檢測。由于醫院管理的防護措施不夠完善,以上的數據提示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的風險很大,應值得重視,不容懈怠。

附表 護理人員職業安全認知及防護行為調查結果
防護對策 規范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行為應從手衛生做起,手衛生是切斷醫院感染傳播的重要途徑[3]。普及職業防護知識,增強職業防護意識,針刺傷后處理等知識宣教、培訓并考核,以提高職業防護意識;掌握防護知識和技能,有賴于醫院管理者的重視和督導,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措施。
國內護士防護意識普遍較弱,在此方面的學習培訓機會、教育較少,基層醫院人力資源嚴重缺乏,防護設備少,每天的工作忙于把基礎治療護理工作完成,疏忽了自我的防護,醫院對防護知識的宣傳和重視力度、報告制度不夠,因此,應加大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培訓教育,增強防護知識與技巧,建立相關防護報告制度和措施,達到防范于未然的目標。
[1]楊順秋,吳殿源主編.現代實用護理管理[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8.
[2]靳桂明,劉幼英,張渠璐,等.三級預防策略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2):1149-1151.
[3]鐘秀玲,程棣妍.現代醫院感染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