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素琪, 王清華, 江治霞, 熊小麗
支氣管哮喘(以下簡稱哮喘)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來中國兒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眾多研究證明兒童哮喘的早期干預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預后[1],且2~5歲兒童哮喘發病率較高。研究表明哮喘病是典型的氣象病之一[2],氣象條件是誘發哮喘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課題組在前期研究證實氣溫日較差(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是春、夏、秋季兒童哮喘急性發病的主要氣象因子,降溫則是冬季兒童哮喘急性發病的主要氣象因子,感受六淫之邪是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主要誘因[3]的理論指導下,3年中對300名2~5歲哮喘患兒按不同季節采用中藥擇時口服,預防哮喘急性發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600例,均為2008-12/2011-12武漢市兒童醫院門診臨床緩解期哮喘患兒。按就診順序將病例隨機分為2組:中西醫結合預防組(觀察組),西藥對照組(對照組)各300例。又按年齡段分為3組:1組年齡>2歲且≤3歲;2組年齡>3歲且≤4歲;3組年齡>4歲且≤5歲,每組各100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平均病程、病情程度及平均發作人次數/年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n,±s),n=100]

表1 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n,±s),n=100]
組別 男 女 平均病程(年)病情嚴重程度ⅡⅢⅣⅤ平均發作人次數觀察1組57 43 1.27±0.57 56 32 12 0 7.14±2.58對照1組 56 44 1.26±0.56 57 34 10 0 7.20±2.61觀察2組 61 39 1.67±0.82 46 39 15 0 10.36±4.57對照2組 63 37 1.66±0.80 48 38 14 0 9.76±4.32觀察3組 69 31 2.11±0.94 37 45 17 0 9.22±3.95對照3組70 30 2.09±0.92 37 47 16 0 8.94±3.89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08年修訂)[1]中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哮喘嚴重程度分級按<5歲分級標準。
1.2.2 中醫分型標準 參照《中西醫結合兒科學》[4]中哮喘辨證分型標準。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兒童哮喘中西醫診斷標準;(2)處于臨床緩解期;(3)年齡>2歲≤5歲;(4)經哮喘預測指數預測有發展為持續性哮喘的危險性具備需抗哮喘治療,兒童哮喘嚴重程度分級<5歲患兒;(5)家長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符合納入標準,但臨床緩解期伴有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腫瘤等其他支氣管、肺疾患,重度肺氣腫;(2)并發嚴重的心、肝、腎、腦、血液系統疾患;(3)不能堅持防治或不合作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按照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08年修訂)中5歲以下兒童哮喘的長期治療方案,首選低劑量糖皮質激素;不能控制癥狀,可增加劑量;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患兒選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3個月進行重新評估。若急性發作,根據發作的嚴重程度,進行個體化治療;達到臨床緩解期后,重新進行評估,繼續納入觀察。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臨床緩解期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用中藥防喘合劑口服。基礎方由黃芪15g,防風、茯苓、半夏、陳皮、僵蠶、地龍、甘草各10g組成。春季加柴胡10g,夏季加藿香10g;秋季加紫蘇10g,北沙參15g;冬季加細辛、干姜各5g。氣溫驟降的前一日,或氣溫日較差>10℃的當日開始服用,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5d。
1.6 停藥標準 臨床緩解期,使用最低劑量糖皮質激素哮喘能維持控制,1年內無癥狀反復則停藥。
1.7 觀察指標 每3個月定期電話家訪,或發作期收入院治療。觀察哮喘發作次數及發作病情程度。1.8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急性發作人次數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發作人次數比較(n)
表2結果說明,觀察組各年齡段在哮喘發作人數上均少于對照各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1組療效更佳。
2.2 兩組急性發作病情程度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急性發作病情程度比較[n(%)]
表3結果說明觀察組各年齡段在哮喘Ⅱ、Ⅲ級發作人次明顯少于對照各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2組哮喘Ⅳ級發作人次明顯少于對照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突然降溫是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主要外因。2001-01/2003-12課題組對武漢市兒童醫院及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住院門診共4 124例哮喘患兒進行氣象因素相關性分析,氣象要素資料來自湖北省氣象局觀測資料。結果顯示3年內10個典型降溫日過程中,兒童哮喘急性發作人次明顯上升。4 124人中,因24h降溫大于5℃時,發病43例,且隨著降溫日數的持續延長哮喘發病數遞增,5d中共發病264例,發病人數明顯高于全年日均發病人數,說明日氣溫較前一日出現較大負變差時,易誘發哮喘病。在冷空氣不強時,溫度日較差加大也是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主要原因。課題組統計中發現,在溫度日較差出現極大值后的3~4d(0為當日),兒童哮喘病往往會發作。氣溫日較差是春、夏、秋季兒童哮喘急性發病的主要氣象因子,降溫則是冬季兒童哮喘急性發病的主要氣象因子。
正氣不足是兒童哮喘反復發作的內在因素,氣溫變化是哮喘急性發作的主要誘因?!端貑枴ぴu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哮喘發作之主因在于痼痰內伏,復為六淫所侵,或生冷酸咸肥甘所傷,或情志抑郁,或環境驟變,吸入粉塵,煤煙等誘因所觸動而發病。臨床研究證明兒童哮喘大多由天氣突變(降溫)而誘發,而風寒之邪在其發病及病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端貑枴わL論》說:“風者,善行而數變”,風為“百病之長”。故風寒之邪不僅是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誘因,亦是引起兒童哮喘證候持續的主要病邪。小兒為“純陽”“稚陰稚陽”之體,風寒入里容易化熱,但外感風寒及內伏痰飲性質均屬寒,故兒童哮喘常常寒熱夾雜,虛實并見,纏綿難愈。哮喘發作時常常寒束風動痙起,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阻塞氣道,氣機升降不利。風、寒、痰、痙是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病因病理關鍵。根據兒童哮喘病因病機特點,緩解期當以扶正、祛風、化痰為治療原則。筆者自擬防喘合劑,通過扶正化痰,熄風定喘,使外邪不易入侵,達到減少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次數和病程。防喘合劑由黃芪、防風、僵蠶、半夏、陳皮、茯苓、地龍、甘草組成。方中太子參性甘、微溫,補氣升陽、固表生津為君藥。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痙;僵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為臣藥。法半夏燥濕化痰;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茯苓健脾滲濕,地龍通絡平喘、兼以清熱為佐藥。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溫而不燥,涼而不寒,攻不傷正,共奏熄風止痙、行氣定喘、兼以清熱之功。各季節在基礎方增添藥物,取其引藥入經外,春季“陽氣微上,陰氣微下”“春夏養陽”。在春季加柴胡,取其與黃芪具有升舉陽氣的作用。夏季是陽氣最盛之時,哮喘在此季節應是低發期;但由于空調的廣泛使用,夏季哮喘急性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使“非其時而有其氣”,應溫反涼,故導致哮喘患兒急性發作明顯增加。夏季加藿香,取其芳香化濕功效。研究證實,武漢地區秋季哮喘急性發作率最高。秋季“陽氣微下,陰氣微上”(《素問·脈要精微論》,故哮喘急性發作明顯高于其他季節。在秋季基礎方中加紫蘇,發表散寒,“秋冬養陽”,北沙參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冬季是陰氣最甚之時,哮喘急性發作應最高,但觀察結果卻低于秋季,究其原因冬季雖天寒地凍,但溫度相對穩定,哮喘患兒已有防御寒冷的準備,故哮喘急性發病率明顯低于秋季。降溫則是冬季兒童哮喘急性發病的主要氣象因子,冬季加細辛解表祛風、溫肺化飲,干姜溫肺化痰、回陽溫中,取“發諸經之寒氣,祛臟腑沉寒痼冷”。哮喘發作來勢迅猛,發作后再服藥,恐藥緩難取速效,故在風寒將襲時提前用藥,防患于未然,取得滿意療效。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08年修訂)[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2] 盧芳萍,陳雄偉,楊惠,等.三明市兒童、嬰幼兒哮喘病的氣象條件分析及預測[J].福建醫藥雜志,2001,23(4):129-130.
[3] 鄢素琪,劉昌玉,金建年,等.麻藤湯擇時口服預防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2008,40(4):51-52.
[4] 王雪峰.中西醫結合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