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國釗 馮桂芳 任醒華
面神經炎是一種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又稱為特發性面神經麻痹,通常急性起病,發病率為13/10萬~34/10萬[1]。它是導致周圍性面癱的最常見一種疾病,表現為患側不能作皺額、閉目、鼓腮、蹙眉和吹口哨等動作,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示齒時口角被牽向健側等[2]。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是眾多腦干反射的一種,是由于面部叩打、光、音、角膜觸覺等刺激而誘發引起的防御反射,起到保護眼球的重要作用,通常分為不自主的眨眼運動及反射性閉眼運動[3]。BR對于三叉神經、面神經和腦干病變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尤其對于面神經炎的診斷具有其他檢查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多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神經營養劑、抗病毒藥物及B族維生素等藥物,輔以針灸、推拿、理療等綜合治療,但目前結合高壓氧治療面神經炎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主要觀察高壓氧綜合治療對提高療效、縮短病程以及對面神經炎患者瞬目反射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6例,均為2009年1月~2011年1月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面神經炎病例,男64例,女62例,年齡22~74歲,平均46.6歲,均在發病后5天內就診,就診即予肌電/誘發電位檢查(排除面神經重度損傷者)及瞬目反射檢查,并記錄R1波潛伏期值。將126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高壓氧組,兩組各63例。對照組男37例,女26例,年齡最小22歲,最高69歲,平均(41.22±10.05)歲,面神經損傷程度屬重度的30例;高壓氧組男33例,女30例,年齡最小22歲,最高74歲,平均(43.57±9.87)歲,面神經損傷程度屬重度的3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3周后再予瞬目反射檢查。
1.2 納入標準 所選病例均符合下述標準:一側面部表情肌全部或部分麻痹,如瞼裂增大或眼瞼不能閉合、流淚、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等;急性起病,起病前有受涼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無中樞神經系統的癥狀和體征;治療前兩組患者面肌功能采取Portmann簡易評分皺眉、閉眼、動鼻翼、微笑、吹口哨、鼓腮6項自主運動與對側比較評分,每項3分,與對側基本相同記3分,減弱記2分,稍活動1分,完全不能活動記0分。對照組(2.93±2.26)分,高壓氧組(2.95±1.82)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3 排除標準 排除標準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繼發于其他疾病者,如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顱內腫瘤、腦外傷等,亨特綜合征患者,合并有內分泌、心腦血管、肝、腎、肺和造血等系統的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不能堅持治療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應用強的松30mg口服,一日一次,連服7天,7天后逐漸減量,一周減量5mg,直至停藥;甲鈷胺注射液500ug,一日1次肌肉注射,連用3周;維生素B1注射液1mg,一日1次肌肉注射,連用3周;阿昔洛韋片400mg口服,一日3次,連服2周。
高壓氧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于患者就診當日開始高壓氧治療。采用多人空氣加壓醫用高壓氧艙,治療壓力為0.2Mpa(2ATA),升壓20min,穩壓后戴面罩吸純氧60min,吸氧時間30min,中間休息吸空氣5min,減壓20min,1日1次,一周為1個療程。
1.5 療效評定
1.5.1 治療后4周按照改良的Portmann簡易評分法:皺眉、閉眼、動鼻翼、微笑、吹口哨、鼓腮6項自主運動與對側比較評分,每項3分,與對側基本相同記3分,減弱記2分,稍活動1分,完全不能活動記0分。治療后18分為痊愈,12~17分為好轉,11分以下為無效。
1.5.2 以瞬目反射為評定依據。
1.6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16.0醫學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療程從第2療程開始,各療程治愈例數,見表2。

表2 各療程治愈例數(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BR比較:治療前后R1值,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R1值(ms,±s)

表3 治療前后R1值(m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1,bbP<0.05;與對照組比較a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對照組 63 14.95±1.02 13.11±0.82bb -1.85±0.33高壓氧組 63 14.66±1.82 12.32±1.12b -2.35±1.61aa
2.4 兩組療程從第3療程開始,各療程出現R1波數,見表4。

表4 療程出現R1波數
急性面神經炎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長期以來認為本病與嗜神經病毒感染有關。當面部、耳后部受風寒侵襲或病毒感染時,可引起莖乳孔內的面神經充血、水腫導致面神經受壓或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面神經麻痹[4],治療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面神經以及面神經周圍組織局部水腫和炎癥消退,進而促進面神經功能的恢復。
瞬目反射不僅能檢查出三叉神經、面神經的病變,而且也能檢查出腦干功能性障礙,因而作為上述病變的客觀檢查方法,己較為廣泛應用于臨床。當患側刺激出現R1、R2潛伏期延長或消失,R2'正常,而健側刺激R1、R2潛伏期正常,R2'潛伏期延長或消失,則表示傳出型障礙(面神經病變);患側刺激出現R1、R2、R2'潛伏期延長或消失,而對側刺激時各波潛伏期正常,則表示傳入型障礙(三叉神經病變)[5],面神經炎從發病到恢復期,BR也隨病程與病情呈動態變化,對于預后判斷有重要意義。本組126例急性面神經炎患者瞬目反射檢查均符合傳出型障礙,結果顯示高壓氧治療組R1波在第三療程后出現率較對照組高,且對應的治愈例數增多,反映R1波出現率高則預后相對較好,若沒有出現提示預后欠佳,另外治療前后R1值差值,高壓氧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高壓氧治療組R1能較早恢復。可見,瞬目反射不僅可以作為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早期診斷的重要電生理指標,且對判斷預后也有意義。
因此本研究表明,高壓氧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高壓氧組在第2、3療程治愈數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高壓氧治療可以縮短R1波出現時間,提高R1波出現率,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縮短病程,從而提高療效。因此,面神經炎急性期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抗病毒、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基礎上結合高壓氧治療,能提高療效。
[1]蔣雨平.臨床神經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356.
[2]D.Andra C,Mliet JL,St aikow ski F.Periph eral f acial palsysecon dary to middle ear overpressure[J].Pres se Med,2008,37(4Pt2):643-647.
[3]裴君.195例患者瞬目反射檢查結果分析[J].浙江醫學,2004(3):44-46.
[4]楊明山.神經科急癥診斷治療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387.
[5]盧祖能,曾慶杏,李承晏.實用肌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