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瑜
齲齒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口腔中牙齒硬組織出現的進行性病損,表現為有機質分解和無機質脫礦,病程開始時出現色澤變化進而發展到實質性病損[1]。根面齲尤其好發于老年人,發病率高達65%左右。有資料統計,我國老年患者中平均每人有2~3個齲齒,特點是病情發展較快,容易并發嚴重的并發癥。防治根面齲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早診斷、早治療[2],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牙齒疼痛狀況及齲患牙齒的保留,而不影響老年人咀嚼功能,對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治療老年人前牙根面齲時同時要考慮咀嚼功能的恢復情況和美觀程度。本文選用三種不同的修復材料治療老年人前牙根面齲[3],比較各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全部為本院口腔科門診老年患者,病變部位均為前牙根面齲(未達牙髓),共282顆患牙。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34.2±58.9)歲。病史2個月~5年。三組性別、年齡、病史及患牙數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
1.2 方法 所有120例患者隨機分為40例A組(光固化復合樹脂組)、40例B組(DenFi-lFlow組)40例C組(Tetric-Flow組),把齲壞組織去凈,不制備洞型,同時對其嚴格進行隔濕、干燥、消毒等常規操作,分別按照產品要求使用3種充填材料進行調及充填,深齲者先使用光固化Ca(OH)2墊底后充填。比較各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半年復查1次,隨防2年,治療效果評定標準:治療成功為:充填體邊緣密合、外形完整、無繼發齲發生、牙髓正常;治療失敗為:充填體邊緣有縫隙、有松動、部分脫落或全部脫落現象、有繼發齲發生、牙髓有病變發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隨訪2年,A組(光固化復合樹脂組)94顆根面齲,成功66顆,失敗28顆,成功率70.2%;B組(Denfi-lFlow組)98顆,成功89顆,失敗9顆,成功率90.8%;C組(Tetric-Flow組)90顆,成功84顆,失敗6顆,成功率93.3%,B組(DenFi-lFlow組)與C組(Tetric-Flow組)間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組(DenFi-lFlow組)與A組(光固化復合樹脂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組(Tetric-Flow組)與A組(光固化復合樹脂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治療成功率情況的比較
Tetricflow樹脂中含有氟離子,具有緩慢釋放的特點,發揮防齲效果[4],而且Tetricflow屬于可流動樹脂,內容物含有超微顆粒,可以憑借其聚合力低、流動性好的特點順利進入狹小區,能夠保持外形在去除外力后不塌陷。其彈性與牙本質接近,在受力變形后而使其不易脫落。另外,因為它屬于彈性模量較低的材料,能將收縮聚合的應力依靠自身的彎曲而變形,很少發生微滲漏,有效地避免了繼發齲的發生。通過針頭流體樹脂能夠把材料輸送到齲壞部位,而且在固化后流體樹脂的彈性模量和強度變得較低,尤其適合在牙頸部修復時使用。Denfilflow樹脂與Tetricflow樹脂結構相似,在老年人前牙齲修復過程中也取得了較高的的治療成功率[5]。
本文結果顯示,A組(光固化復合樹脂組)94顆根面齲,成功66顆,失敗28顆,成功率70.2%;B組(Denfi-lFlow組)98顆,成功89顆,失敗9顆,成功率90.8%;C組(Tetric-Flow組)90顆,成功84顆,失敗6顆,成功率93.3%,B組(DenFi-lFlow組)與C組(Tetric-Flow組)間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組(DenFi-lFlow組)與A組(光固化復合樹脂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組(Tetric-Flow組)與A組(光固化復合樹脂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治療老年前牙根面齲時選DenFi-lFlow、Tetric-Flow作為填充材料優于光固化樹脂,具有流動性好、收縮率低、抗壓性好以及耐磨的優點,操作簡便且穩定,可以取得較高的治療成功率,是治療前牙根面齲優良的修復材料。
[1]吳浩明.非創傷性修復技術治療老年齲齒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1,17(33):71-72.
[2]劉蕾蕾.三種充填材料治療老年根面齲的臨床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6,4(2):86-92.
[3]王萍,吳堅,唐倩,等.流動復合樹脂修復老年人根面齲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1):31-33.
[4]楊春江,吳文慧,徐艷麗.義齒修復與老年人根面齲易感性的關系[J].實用老年醫學,2010,24(3):258-259.
[5]姜醒,陳榕凱,趙月香,等.4種光固化充填材料微滲漏的比較[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3,12(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