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瓊
施行闌尾切除術是對闌尾炎患者常用的根治術,術后切口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為了減少患者痛苦,提高療效,自2010年2月~2012年1月,筆者選擇94例闌尾炎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觀察組施行針對性的預防感染護理,取得滿意成績,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自2010年2月~2012年1月,從肇慶市鼎湖區人民醫院外科中選擇94例(男53例,女41例)闌尾炎手術患者,年齡15~74歲,平均38.2歲。化膿性闌尾炎21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43例,慢性闌尾炎29例,壞疽性闌尾炎1例;惡心嘔吐4例,并發高血壓12例,并發妊娠3例,并發甲亢2例,并發糖尿病4例,并發冠心病3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癥狀 腹中臍部疼痛,一般為隱性鈍痛,并有明顯的轉移性疼痛,向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3處麥氏點處轉移,右下腹肌緊張,明顯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腹腔發現炎性滲液[1]。
1.3 觀察要點 術后24h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每3h測體溫、呼吸、血壓、脈搏、心率一次,觀察是否有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休克癥狀,是否有腹痛、惡心、嘔吐等腹部體征等異常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報告主治醫生,以便對癥處理。
1.4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分開護理,對照組普通病房普通護理,觀察組按如下要求護理。
1.4.1 病室要求 要求病室舒適清潔通風良好,每天用消毒液噴灑室內地面和物品兩次,減少探視人員,以免外來菌類的感染,并且安靜環境有助于患者休息,提高痊愈率。
1.4.2 飲食護理 術前12h禁食,6h禁水,營養液靜脈滴液給予營養補充;術后6h禁食禁水,排氣后進流食,以營養豐富的米湯果汁為主,之后進半流食、軟食,要求富含蛋白的食物為主;每餐間隔1~2h,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口渴時以白菜湯、蘿卜湯、米湯等清淡液體為主,忌刺激性食物和產氣多的食物。一般3~4天后進普食。
1.4.3 心理護理 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講清楚手術的意義,增強患者的信任感與安全感,并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并且能夠足夠認識配合對恢復中感染預防的重要性,提高痊愈率。
1.4.4 術前護理準備 做腹部與會陰部備皮準備,剃去毛發,清潔皮膚,更換清潔舒適衣物,以減少術后切口感染。做青霉素和普魯卡因麻醉劑的試敏并記錄,用頭孢唑啉鈉1.0g,滴注抗感染,如有感染性休克患者,吸氧以抗休克。禁止灌腸,如胃內容物不符合手術要求,用鼻胃管吸出,以防術中窒息或造成吸入性肺炎。囑患者盡量臥床休息[2]。
1.4.5 術后切口護理 如果術后3~5d體溫持續增高或反復升高,切口部位疼痛,切口皮膚紅腫明顯并有觸痛,提示有切口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剪開縫線,擴開切口,用消毒紗布蘸取生理鹽水,對腔隙內滲出物和積液積血進行吸出處理,然后用聚維酮碘清洗切口和腹腔,直至清除所有被污染的組織,之后給予抗生素,對癥消炎,對切口重新清洗消毒、縫合,保證無菌操作,定時換藥,保持清潔。
1.4.6 腹腔引流管護理 如果積存膿血較多,在腹膜和腹內斜肌間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的色量和性狀改變。所有操作必須在無菌條件下執行,不使用電刀進行切口感染預防,并謹防術后的咳嗽,便秘,腹脹,鼓勵早活動,避免腸部與切口粘連[3]。
1.4.7 術后便秘護理 如果患者術后3d內不排便,或便不出,口服輕瀉劑調節,不能用強瀉藥或肥皂水灌腸,以免撕裂切口造成感染。
1.4.8 術后體位護理 腰椎麻醉患者術后去枕平臥位6~12h,防腦脊液外流引起頭痛;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低枕平臥位;合并腹膜炎者平臥8h后半坐臥;壞疽性闌尾炎和穿孔性闌尾炎患者,血壓平穩后改為半臥位或低姿半臥位,利于引流,防止炎性液滲入腹腔;如置有引流管,應經常轉動,以防腸管因被壓迫過久引起壞死,術后48~72h拔管。術后1d后可下床輕微活動,預防腸部粘連,促進切口愈合。術后聯合使用頭孢拉啶,慶大霉素和甲硝唑,2次/d,滴注7d,進行廣譜殺菌[4]。
1.4.9 并發癥護理 (1)如果觀察過程中特別是8h內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腹脹腹痛,心率加速,冷汗淋淋、血壓下降,休克等,則提示闌尾系膜部位的結扎線脫落,有內出血征象,是最嚴重、最危險的并發癥,必須緊急處理,應立即平臥位,吸氧,靜脈輸液、止血并做輸血準備;(2)如果患者出現持續不降的高燒,腹脹腹痛,里急后重,并有中毒癥狀,提示有腹腔膿腫,術后5~7d多見,應采取半臥體位實施引流,把分泌物和膿液、膿血引入盆腔,加用抗生素治療,減輕中毒反應[5]。
經過治療,雖然兩組最后結果都是痊愈,但從并發癥例數、住院時間等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拆線天數、住院天數等項目比較
闌尾炎是外科手術中比較常見的病癥,但由于操作簡單,醫護人員往往忽略了護理的重要性,致使許多患者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造成穿孔,膿液泄露在腹腔,造成感染。
3.1 護理人員要勤思考勤動手,拋棄麻痹思想,協助醫生做好手術準備,盡量縮短操作時間,是手術后減少感染的關鍵。術后密切觀察,做好切口狀態記錄,及時將引流液的顏色、量和性狀準確記錄下來,準確記錄患者的體溫變化,排氣情況,腹脹腹痛及其他伴隨狀況發生的時間,為醫生及時準確的診斷和處理贏得時間。
3.2 勤動口、勤巡查,及時發現和糾正患者不利于恢復容易引發感染和并發癥的不良習慣,教會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方式,促進恢復。
綜上所述,觀察組出現并發癥和切口感染的例數少于對照組,體溫恢復時間、拆線天數、住院天數都短于對照組,說明在闌尾炎手術后,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感染,減少并發癥發生。
[1]姜桂清,曹桂芳.談闌尾炎手術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3):163-164.
[2]楊世斌,肖隆斌,吳文輝.急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探討[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0,10(4):308-309,311.
[3]劉明明.闌尾炎切口感染的預防[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5):147.
[4]徐彥明,杜吉明.闌尾炎手術患者切口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6):26-27.
[5]華振敏.化膿性闌尾炎128例術后傷口感染的預防與處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7,2(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