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陳順興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空作業也隨之增加;城市交通迅猛發展,脊髓損傷也因而成為當前骨科研究中的常見病癥。目前,脊髓損傷的病例顯著增多,可以說脊髓損傷是一種致殘率非常之高的病癥,在全身損傷病例中,脊髓損傷可達0.3%以上[1]。據相關統計分析,我國的脊髓損傷發生情況非常頻繁,經計算為每百萬人可占6.7人,而在發達國家中,百萬人中占40人以上,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脊髓損傷病癥在各個國家也以每年8000人以上的速度在增加[2]。脊髓損傷多為脊柱損傷的繼發性疾患,例如脊柱的骨折脫位,但其中有些病癥在經過X線平片與CT和MRI檢查后,并未發現脊柱有任何骨折或者是脫位現象,但在臨床上卻存在著脊髓損傷的癥狀,這種情況被稱之為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對于無骨折脫位型腰段脊髓損傷的治療也可分成兩種,一種為保守治療,一種為手術治療,本文就針對我院所收治的脊柱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其特點與治療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文所選擇的資料為我院自2008年4月~2010年11月所收治的脊柱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患者共6例,其中腰骶部損傷5例,頸椎損傷1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為(42.2±1.4)歲,全部患者均為在受傷后的2~24h入院,其中1例為交通事故傷,3例為高空墜落傷,2例為跌倒傷。
1.2 臨床癥狀表現 6例患者中有1例頸髓損傷患者,臨床表現為:雙上肢感覺過敏,肌力2級。雙鎖骨連線至雙髂前上棘連線皮膚感覺過敏。髂前上棘連線以下皮膚感覺消失。雙下肢肌力0級。其余5例均為腰骶部損傷患者,臨床表現為輕度的雙下肢麻木,感覺乏力不能靈活運用,有不同程度上的運動障礙。6例患者經影像檢查后確認為不存在脊柱骨折、脫位,但有脊髓損傷癥狀,可將其認定為脊柱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
1.3 影像學檢查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行X線平片檢查與CT及MRI檢查,沒有發現骨折脫位情況,全部患者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伴黃韌帶肥厚2例,且MRI檢查顯示有腰椎間盤突出癥;部分顯示有脊髓挫傷或出血現象。通過MRI可確診為脊柱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
1.4 脊髓神經損傷程度分析 依據神經功能Frankel分類:A級為肌肉功能的感覺消失,損傷的神經平面下深淺感覺消失;B級為僅有骨骶區有部分感覺,其損傷神經平面下的運動能力消失;C級為損傷神經平面下僅有部分的肌肉運動能力;D級為神經平面下的肌肉功能不健全,但患者可在扶拐下行走;E級為肌肉的運動能力與大小便能力均可,存在病理反射。本組病例資料中:1例A級、2例B級、3例D級、0例E級。
1.5 方法 分為保守治療法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采取臥床制動,同時輔助以激素治療,并配合活血,脫水以及神經營養藥物。治療時間為1周一個療程,5例患者經保守治療后,肛門的括約肌功能逐漸恢復,大小便可以自行解決。手術治療方法:采用后路單開窗減壓術,手術時間均為患者在傷后的72h。
1.6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SSPS15.0軟件,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治療后的6~30個月時間的隨訪,采用神經功能Frankel分類,治療前與治療后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均有1~2個級別的恢復,患者治療前分級為1例A級,2例B級,3例C級;治療后則可分成5個級別為A級0例、B級0例、C級1例、D級3例、E級2例,統計分級情況,具體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恢復分析
臨床上,所謂脊柱無骨折脫位型腰段脊髓損傷即通過X線平片或者CT檢查未能發現脊柱骨折或者脫位,但具有脊髓損傷的臨床癥狀,例如雙腿活動出現障礙,行走受限,會陰部麻木,下肢出現麻木,肛門的反射能力消失,跟腱反射消失,陰莖與陰囊部無感覺等。再經過MRI檢查可確認為脊柱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
3.1 病因形成分析 脊柱無骨折脫位型腰段脊髓損傷多由于高空墜落或者是交通事故引發[3],本文中病例病因情況為1例為交通事故傷,3例為高空墜落傷,2例為跌倒傷。
3.2 治療分析 本文中的治療方法采取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采取保守治療法的基礎為脊髓的損傷為不完全損傷,沒有出現骨折與脫位情況,損傷部位穩定,通過臥床制動可以慢慢恢復,因此經過保守治療后,大多數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功能恢復[4],對于一些損傷相對較輕的患者甚至于可以完全痊愈康復。保守治療的具體操作為,可采用制動治療,同時輔助以脫水劑的使用,還有神經節苷脂以及較大用量的甲基強的松龍,可在很大程度上對脊髓的繼發性損傷進行阻斷,本文中共有5例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后,基本完全康復。
而對患者行手術治療的基礎為,將該病與各種高危因素關聯在一起,只有采用手術減壓才能更好地緩解脊柱內部的壓力,減輕水腫,改善其血液循環[5],減輕了甚至于避免了脊柱損傷的繼發性傷害,利用手術治療能減少脊髓功能恢復時間,患者能較快地康復,且遠期療效明顯。本文中,有1例采取了手術治療,治愈后路減壓術,臨床效果較明顯。
總之,對于脊柱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應該注意治療前的診斷,在CT與X線平片診斷不明確時,及時給予MRI診斷,不能因為脊柱無骨折脫位而疏忽對脊髓損傷的確診。治療過程中,依據神經功能Frankel分類選擇好治療方案,從而確保療效,保證患者早日康復。
[1]彭明,李維林.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附17例報告)[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9,15(5):264-265.
[2]李主義.脊髓損傷后對性功能及生育的影響[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8,22(4):139-141.
[3]Hughes J T.Spinal cord infarction due to aortic trauma [J].Br Med J,2010,25(1):356-357.
[4]黨耕町,孫宇,劉忠軍.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治療[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9,25(10):581-582.
[5]譚健韶,趙新建.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治療[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8,17(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