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祖國
尿液分析又稱尿常規,是針對尿液標本進行的常規檢驗。整個歷程要經歷檢驗申請、標本采集、標本保存、保本送接、實驗室檢查等諸多環節,這些環節如出現失誤、漏洞,都會造成標本不合格影響送檢結果[1]。我們對本院收檢出現誤差的尿液標本進行了分析和整理,探討影響尿液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我院近年進行尿液常規檢查的患者共計13428例,其中83例檢驗結果存在較大誤差,約占0.62%。其中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主要有臨床用藥,約占18.07%,標本采集10.84%,標本保存2.41%,標本送檢3.61%,實驗室影響65.06%。
1.2 方法 經專業檢驗人員確定為誤差后,對送檢標本資料進行分析,按照標本的臨床因素和實驗室因素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對影響尿液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總結。

表1 83例誤差標本影響因素分析(n,%)
2.1 臨床用藥 患者在臨床服用的藥物是影響尿液檢查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藥物的性質,在體內的過程包括給藥途徑、藥物的半衰期、藥物的血藥濃度和在體內的代謝過程、清除時間和清除率以及排泄途徑等[3],涉及生物化學、臨床藥理學和酶學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對實驗室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導致尿液檢驗結果與患者本身疾病及臨床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嚴重不相符合,檢驗結果與患者的臨床實際不相符合,影響臨床醫生的判斷及患者的臨床治療。因此我們在判斷檢驗結果時要把患者用藥情況考慮進去,與臨床進行充分溝通,充分排除藥物對尿液檢測結果的干擾。
2.2 標本采集 尿液標本必須新鮮,尿液在放置一定時間后,后受周圍環境污染而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尿標本在采集完之后,必需在2h內及時送至檢查室,以免發生蛋白變性、細菌繁殖、細胞溶解以及尿膽原等物質因氧化或光照分解而被破壞[4]。因此正確收集尿液標本對尿液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是十分重要的[5]。尿液標本的留取如無特殊規定,時間上沒有要求,但必須在標本容器上注明留取時間。住院患者尿液送檢標本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也可以留取上午7~8時的尿液,作為第2次晨尿進行送檢,適用于早期妊娠實驗或疑似、確診為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進行動態觀察。如果是門診及急診患者進行常規檢驗,則可以隨時留取,留取尿液的時間要在標本容器上注明。隨機收集的尿液以患者午餐后2h收集的尿液為最佳,適用于尿蛋白、尿糖及尿膽原等檢查,適合蛋白尿和病理性糖尿的檢出。如果需要進行時段尿的收集,應指導患者時間段的起點和終點,先排空膀胱,試驗留尿應做好標記分段明確。送檢尿液的量必須足夠,一般情況留取15~50ml。標本收集和運送的容器不可重復使用,最好是一次性器械,用完即進行回收。放置尿液標本的容器必須是潔凈、透明、防漏,由惰性材料制造[6],容器及其密封裝置不帶干擾物質,以防與尿液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負責標本收集的醫生和護士及實驗室工作人員需對患者留尿進行告知,在留尿時應使尿道口保持清潔。
2.3 標本保存 標本應保持新鮮,才能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尿液標本的保存溫度應在25℃以下,送檢的標本應盡量在2h內完成檢驗。留取的2h后會出現改變,物理化學性質會發生改變。尿液顏色變深,尿氣味帶有氨味或出現混濁;出現維生素C、葡萄糖、尿膽原、膽紅素等物質含量下降,蛋白質及pH值發生變化,亞硝酸鹽升高。鏡檢結晶或細菌升高,出現RBC、WBC及管型下降。因此標本收集后2h內無法完成分析,可在送檢尿液標本中加適量防腐劑,于2℃~8℃進行冷藏,然后在6h之內進行檢驗。按照送檢的項目選擇不同類型的防腐劑。一般情況下應用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5ml濃度為400g/L的甲醛溶液。但是要嚴格控制甲醛的用量,如果過量則會尿液中的尿素發生反應而產生沉淀物,干擾顯微鏡下的檢查。所以,送檢標本的保存非常重要,送檢單上必須注明留尿及送檢時間。
2.4 標本送檢 送檢尿液標本的容器上必須帖有標簽,標簽應貼在蓋上。標簽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標本收集時間、特定編碼(一般為住院患者的科室、床號等)。工作人員在接收標本時,必須檢查者姓名、特定編碼(或住院患者的病區、床號)、標本收集時間。標簽應貼在其蓋上。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接收標本時,要檢查標本上的標簽是否與化驗單項目一致,必須檢查標本容器與標記內容是否一致,以及容器本身是否符合要求,標本中是否被污染,如有破裂、漏液現象,則不可用來檢驗;標本的液體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為特殊病例(如小兒、燒傷、腎衰無尿期)等,尿量不夠時,則需在檢驗報告單上注明標本的尿量;檢查接標本與尿液收集的時間,從留尿到接收標本的時間是否過長,根據時間進行相應的處理。
2.5 實驗室影響 實驗室尿液分析中主要是應用尿液分析儀和尿試條,兩者的使用、質量以及尿試條的方法學在尿液分析中很重要。因此要定期使用高低值兩種質控物,對尿液分析儀和尿試條進行檢測,保證兩者的質量及正確應用,質控液的質量也要隨時監控。儀器的質量和性能是檢驗結果準確的保證,對尿液分析儀進行定期檢測,定期保養和校正,儀器工作時為最佳狀態,從而提高檢驗結果的有效性。尿試條應在有效期內使用,保存在生產廠家提供的容器中,容器應密封。同時試帶條貯存環境要避光,保持干燥,貯存試帶條的溫濕度應遵循廠家建議;同時注意試劑測定步驟及注意事項、有效期和性能特征等;應用時,按需取出試帶條,用多少取多少,取完要立即蓋好容器;未用完的試帶條不可再放回容器中,不同容器中的試帶條不可混放、混用,試帶條上的化學反應膜塊不應用手觸摸。因此,儀器和試劑的準備[7]要以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為基本目的。
通過對本院出現尿液誤差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影響尿液影響因素主要有臨床用藥,標本采集,標本保存,標本送檢,實驗室檢查影響等因素。如果提高結果檢測準確性,就必須堅持做到尿液新鮮、檢測及時、容器清潔、標本標準采集送檢、儀器正常、試帶合格、操作規范等規范性操作,才能為臨床提供可靠的尿液檢測依據。
[1]郭芳.實驗室檢測前的影響因素[J].臨床檢驗及實驗室設備,2007,9(1):33-34.
[2]張嬋,江曉春.對尿液檢測結果影響因素的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28(2):222-223.
[3]殷濤.關于尿常規檢查中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康復醫藥雜志,2009,18(2):156.
[4]王秀麗.尿液標本采集及保存的標準化[J].當代醫學,2011,17(7):98.
[5]張紅梅.正確收集尿液標本對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2):52.
[6]段聰明,聶文英.淺析影響尿液分析的因素[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6,12(2):252.
[7]李順君,楊明清.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管理體系探討[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3,18(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