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瑛
機體內血管內皮、凝血、抗凝、纖溶、血小板和血液流變學等方面發生變化,破壞了促凝與抗凝之間的失衡狀態,導致機體進入促進血栓形成的病理狀態,即為血栓前狀態[1]。糖尿病(diabtes mellitus,DM)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其發病涉及多種致病因素,而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常常累計多系統、多器官受損[2]。本研究中,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間,我院診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10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對其血栓前狀態標志物進行檢測并進行分析?,F將結果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間,我院診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22.5~41.0歲。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結合相應的輔助檢查結果,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妊娠糖尿病。來自產檢中心的10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1.2~39.7歲。在年齡方面,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使用日本HITACHI7070A、國產TYXN-96多功能智能血液凝聚儀、318-MICROPLATE READER全自動酶標儀,試劑盒購自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
表1 兩組患者PT、APTT、TT結果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PT、APTT、TT結果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PT(s) APTT(s) TT(s)對照組 100 14.33±1.57 34.83±4.52 18.13±2.46觀察組 100 12.82±1.23* 27.87±3.46* 16.34±2.09*
表2 兩組患者PAGT:MAR、vWF、FIB、CRP和t-PA結果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PAGT:MAR、vWF、FIB、CRP和t-PA結果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PAGT:MAR(%) vWF(%) FIB(g/L) CRP(mg/L) t-PA(ng/mL)對照組 100 62.13±6.46 88.42±11.45 2.58±0.34 2.26±1.13 4.35±1.03觀察組 100 79.11±4.52* 143.26±16.74* 3.99±0.32* 7.61±1.34* 1.93±0.34*
1.3.1 血樣采集與處理 空腹靜脈采血2份,其中1份注入以0.109 mol/L枸櫞酸鈉與全血1∶9抗凝的凝血專用試管,輕輕混勻。3000r/min離心15min,收集上層液;另1份注入試管并分離血清。立即測定空腹血糖、CRP等。
1.3.2 測定方法 采用比濁法,測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MAR(用ADP做誘導劑);采用比色法,測定纖維蛋白原FIB;采用凝固法,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采用ELISA雙抗體夾心法,測定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使用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透射免疫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CRP)和肝腎功能。
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數據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PT(12.82±1.23)s、APTT(27.87±3.46)s、TT(16.34±2.09)s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PAGT:MAR、vWF、FIB、CRP水平明顯升高,而t-PA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糖尿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是很清楚,是多種病因導致的代謝紊亂綜合征,常累及多臟器受損,而妊娠的孕婦由于自身生理特點,其機體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凝血和纖溶狀態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3-4]。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t-PA,具有調節纖溶酶的活性,在凝血與纖溶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5]。vWF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和分泌,vWF是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一種糖基化蛋白質,作為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標志物,在啟動外源性凝血過程中,發揮關鍵性作用[6]。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vWF水平明顯升高,而t-PA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內皮損傷相對較為嚴重,與文獻報道的結果相一致。當機體發生炎癥時,血漿CRP濃度就會出現顯著變化,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CRP水平明顯升高,也證實了這點。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中,有研究發現可能與CRP升高有關,APR激活凝血系統和補體系統,破壞機體的凝血和纖溶之間的平衡狀態。所以,上述血栓前狀態標志物的檢測,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考慮到其特殊的機體狀態,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血栓前狀態標志物(PT、APTT、TT、PAGT:MAR、vWF、FIB、CRP和t-PA)的檢測,對于早期預防血栓形成及防治血管病變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1]王菊榮,閆華,尹桂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血栓前狀態標志物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08,11(12):1441-1442.
[2]牛海英,牛秀敏,門劍龍,等.妊娠高血壓患者血中纖溶分子標志物水平變化的意義[J].中國醫藥,2008,3(11):718-719.
[3]張有華,孫宇焱,張月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分子標志物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4):8-10.
[4]李玉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45例凝血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探討[J].當代醫學,2010,16(4):2-3.
[5]高志玉,張志華,嚴菊濃,等.47對臨產婦及初生兒凝血、抗凝及纖溶水平的對應檢測[J].浙江醫學,2010,23(7):390-392.
[6]丁芳林,劉叢,李麗文,等.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栓標志物及血小板活化狀態研究[J].血栓與止血學,2009,15(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