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貴龍
自發性氣胸是呼吸內科常見的急癥之一。該病起病突然,多無明顯誘因,是一種影響呼吸和循環系統的疾病,常規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胸膜腔穿刺抽氣術、胸腔閉式引流術、胸膜粘連術、外科手術治療等多種方法[1-2]。以往行胸腔閉式引流術一般置入粗硅膠管,此法雖療效不錯,但缺點亦多。本院自2006年l0月~2010年10月采用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自發性氣胸,并與傳統的粗硅膠導管閉式引流術作比較,進行臨床應用價值和療效并發癥比較,現報道如下。
本組105例中男64例,女41例;年齡16~70歲,平均(34.5±15.7)歲。分為[粗硅膠管組(C組,n=51)與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組(T組,n=54)],兩組在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氣胸類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①臨床診斷:全部患者均經胸片或CT檢查證實,肺壓縮體積>30%。其中右側氣胸58例、左側氣胸43例、雙側氣胸4例。②氣胸類型及時間:閉合性氣胸65例,交通性氣胸34例,無張力性氣胸6例。氣胸發生時間1~4d。③原發疾病:無原發病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肺結核3例,肺癌3例,支氣管哮喘4例。
兩組均采用吸氧、抗感染、化痰等治療。兩組根據影像結果選擇患側鎖骨中線第2肋間或腋下第4、5、6肋間,對于局限性氣胸選擇氣胸明顯的部位。C組: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后在置管處切開一1.5~2cm切口,血管鉗分離皮下組織及肌肉各層直至胸腔,聽見有氣體排出聲即將直徑約1.0cm的粗硅膠管(連云港萬運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置入胸腔7~8cm,縫線固定引流管后接水封瓶。T組:采用艾貝爾一次性無菌中心靜脈導管包(佛山市南海百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后穿刺針沿肋骨上緣穿刺點進入胸腔,回抽到氣體后即從穿刺針尾端插入導絲,同時退出穿刺針,用擴張器擴開皮膚、皮下組織,沿導絲向胸腔置入直徑為1.5mm的中心靜脈導管,導管進入胸腔10~15cm,退出導絲,再用注射器回抽有氣體,確定導絲在胸腔內,關上滑動夾,將導管用透明敷貼將導管固定于胸壁。導管末端接水封瓶。
每天觀察患者臨床表現,引流管是否通暢、有無氣體排出、切口與穿刺處有無紅腫、肺部有無感染、有無皮下氣腫及兩側呼吸音變化等。記錄兩組患者有效率及術后并發癥,如堵管、疼痛及患者舒適度等。拔管前常規夾閉引流管24h后復查胸片,如胸部X片示無明顯改變則予以拔管。兩組如有治療效果不佳時1周后轉外科手術治療。
氣胸吸收情況①治愈:胸部X片或胸透提示氣胸消失,肺完全復張。②好轉:癥狀、體征改善,胸部X片或胸透示氣胸明顯減少,≤20%肺基本復張。③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胸透或胸部X片提示氣胸無減少。
應用SPSS11.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兩組療效與并發癥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其他指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組與C組相比,兩組的有效率及導管阻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疼痛和感染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與并發癥的比較(例)
T組在操作時間、住院費用和住院天數用上均少于C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操作時間、住院費用和住院天數(±s)

表2 兩組操作時間、住院費用和住院天數(±s)
注:與C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操作時間(s) 住院天數(d) 住院費用(元)C 組 51 134.7±2.7 9.2±0.6 3782±938 T 組 54 79.9±2.1* 6.2±0.7* 2360±754*
自發性氣胸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胸腔穿刺抽氣術、胸腔閉式引流術、經胸腔鏡手術或開胸手術等。保守治療、胸腔穿刺抽氣術一般適用于氣胸量小,無明顯氣急,胸悶者;氣胸量較多或臨床癥狀較明顯者一般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術法治療[3]。但常規置入粗硅膠管要求操作技術較高,且需要在皮膚上行1.5~2.0cm的切口,皮下組織及肌肉分離、縫合、固定,損傷較大。術后并發癥較多,易出現疼痛、感染,不敢深呼吸及咳嗽,且粗管易導致患者緊張、恐懼、活動不便,愈后易形成瘢痕。亦有使用普通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氣胸,但因其質地較軟、直徑小,導致引流不暢及管腔堵塞是其最大的缺點[4]。
本研究采用的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其直徑較常規中心靜脈導管粗,質地更硬,操作步驟簡單,創傷小,對胸膜和胸壁的刺激小,患者的恐懼程度輕,活動亦較方便。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的有效率及導管阻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與粗硅膠管治療自發性氣胸同樣有效,兩組共有3例患者經置管引流1周后無明顯效果轉為手術治療;而疼痛和感染情況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治療自發性氣胸不易引起疼痛,從而患者可更好地咳嗽、咳痰,促進排氣及肺復張,防止肺部及胸腔的感染,且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處創傷小,其傷口感染可能行更低。
T組在操作時間上少于C組(P<0.05),說明其操作步驟簡單,對患者的恐懼程度輕;而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均少于C組(P<0.05),說明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治療自發性氣胸住院費用更少,更早出院,主要原因考慮C組感染人數多,且切口的愈合時間較長,從而增加了住院天數及總費用。
綜上所述,改良式中心靜脈導管治療自發性氣胸是一種簡便易行、安全、經濟、療效佳、損傷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陸在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9.
[2]吳小波,李明秋.電視胸腔鏡技術治療自發性氣胸[J].當代醫學,2009,15(25):61.
[3]肖天津.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特點與治療對策[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4):494-495.
[4]閻長青,顏新艷,張文清,等.三種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老年自發性氣胸6O例療效比較[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6):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