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紅 高飛 羅特丹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指慢性原發性心肌病變和心室因長期壓力或容量負荷過重,使心肌收縮力減弱,不能維持心排血量。常見病因是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炎、室間隔缺損、肺源性心臟病、肺動脈瓣狹窄等。近年來研究表明,在各種心臟疾病出現心力衰竭時,血尿酸(BUA)水平較高,BUA濃度與嘌呤代謝關系密切[1]。本文通過對不同心功能患者UA水平的測定,進一步了解BUA水平與CHF程度的關系,旨在探討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隨機抽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74例CHF患者資料,其中男106例,女68例;年齡32~83歲,平均年齡(62.0±14.1)歲。174例患者中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26例,肺心病30例,擴張型心肌病22例,冠心病6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6例。患者病程3~20年,均有1年以上的心力衰竭病史。病情診斷標準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進行分級,其中Ⅱ級48例,Ⅲ級84例,Ⅳ級42例。入選研究的患者,排除合并痛風、糖尿病、房顫患者、血液病等疾病。正常對照組174例為我院同期健康體檢者,男107例,女67例;年齡26~77歲,平均年齡(54.0±13.3)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所有心力衰竭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2mL,進行分離血清,測定血清UA濃度,血清尿酸正常值定為:男<420μmol/L,女<350μmol/L。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后3個月復查血尿酸的情況。
建立數據庫并將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測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BUA濃度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也隨之升高。本組中,高尿酸血癥發病率為43.7%(76/174)。病例各組間及與正常對照組BUA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心功能分級及尿酸水平見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級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
病例各組治療前BUA水平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升高。各組之間升高的程度也存在不同;治療后BUA水平比治療前明顯降低(均P<0.05),見表2。
表2 各組間治療前后BUA水平比較(μmol/L,±s)

表2 各組間治療前后BUA水平比較(μmol/L,±s)
BUA 心功能Ⅱ級組 心功能Ⅲ級組 心功能Ⅳ級組治療前 321±143 360±140 456±137治療后 290±118 327±107 382±127
心力衰竭又稱“心肌衰竭”,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可引起并發癥,如低鉀血癥。患者有呼吸困難、足踝腫脹、精疲力竭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隨著醫療水平的日益進步,人們對心力衰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針對導致心力衰竭的高血壓病、冠心病、瓣膜病等疾病的治療手段在不斷提高,心力衰竭發病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2]。近幾年來的研究實驗表明,BUA的濃度與嘌呤代謝密切相關,血管壁是心血管系統中產生尿酸(UA)的主要部位,尤其是其內皮細胞[3]。
有研究報道表明[4],心力衰竭患者的高尿酸血癥發生率為36.8%,本組為43.7%,比文獻報道略高。本研究表明,BUA水平與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隨著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BUA濃度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也逐漸增高。相關研究表明[5],即使排除年齡、性別或者患有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肌酐等影響因素后,兩者之間仍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與導致BUA增高因素無關,并非取決于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近幾年的醫學研究報道[6],長期處于低氧狀態的心力衰竭增高了腺嘌呤(6-氨基嘌呤,C5H5N5)的降解活性,由此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UA,使血管壁內皮系統遭到破壞,并引發炎癥反應;再加上對細胞膜中不飽和脂質的過氧化作用,使其結構和功能受到損壞,心肌發生病變,心肌代謝和舒縮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導致心功能不全。血清尿酸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導致死亡率增高的一個高危因素。尿酸可能通過冠心病、高血壓病及腎臟病進展的獨立因素綜合作用于心血管系統,導致心力衰竭的加重、高尿酸血癥與其兩者之間的惡性循環[7]。
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BUA水平升高,高尿酸血癥發病率也出現增高趨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心力衰竭后,BUA水平也隨之下降。有關研究表明,排除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等影響BUA水平的因素后,血尿酸水平仍然和心力衰竭的程度有顯著相關性。由此可知,BUA水平與心力衰竭的程度明顯相關,在臨床中可以作為診斷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一項預測指標,但其有效性有待進一步的前瞻性臨床試驗證實。
[1]梁文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當代醫學,2010,16(34):48-49.
[2]那開憲,余平.應重視尿酸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07,35(2):8-9.
[3]楊海玉,曾玉杰,廖瓊,等.心力衰竭患者尿酸對血管內皮功能影響及別嘌呤醇的干預[J].醫師進修雜志,2005,28(10):34.
[4]程純,吳士堯,許左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06,22(5):398-340.
[5]肖立中,江志平,黃志,等.別嘌醇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心臟雜志,2004,16(5):452-454.
[6]徐愛霞,李方雄.冠狀動脈病變與血尿酸、血脂、血糖關系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雜志,2003,10(1):85.
[7]Marianietta Cicoira,Luisa Zanolla,Andre Rossi,et al. Elevated serum uric acid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J].Am Heart J,2002,143(6):110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