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炯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廣西來賓 546100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重,病程長,病死率極高,是我國引起肝衰竭的主要原因[1]。目前發病機制并不十分明確。但隨著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在內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早期、快速、適時地加入抗病毒藥物治療有助于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質量。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的特點,且由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效果較好而受到人們的關注。為此,本文中筆者對我院收集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在內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恩替卡韋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集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50例,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所有患者治療前HBV DNA均為陽性,滴度均在105拷貝/mL以上。治療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21~55歲,平均(37.8±5.6)歲。 對照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3~54 歲,平均(36.9±5.8)歲。 所有的患者均符合 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2]。兩組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納差、厭油、惡心等臨床癥狀,均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感染疾病,藥物、酒精或其他中毒因素所致的肝損傷及自身免疫性肝疾病。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 0.05)。
對照組主要給予靜注甘草酸二胺、促肝細胞生長素、還原性谷胱甘肽、苦黃注射液及營養支持等內科綜合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口服恩替卡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生產)0.5 mg治療,1次/d。所有患者均對治療具有知情權。共治療12周。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4、8、12周檢測乙肝患者的血清凝血酶原時間(PT)、血清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及 HBV DNA載量水平(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并觀察兩組患者臨床不良反應。
采用SPSS 10.0軟件統計分析所得數據,HBV DNA載量水平取對數值(Log10拷貝/mL)。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肝功能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4、8、12 周 ALT、ALB、AST、TBIL、PT 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但治療后8周ALB、TBIL就有明顯改變(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時間比較(x±s)
治療前,兩組HBV DN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4、8 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12周兩組HBV DNA載量水平均低于檢測值(103拷貝/mL),其所占比例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BV DNA載量水平比較(x±s,Log10拷貝/mL)
在治療后12周時,治療組中24例病情好轉,好轉率為96%(24/25),對照組中 15 例病情好轉,好轉率為 60%(15/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患者并未出現與恩卡替韋相關的不良反應,且耐受性較好。治療過程中定時檢測血尿常規及腎功能,均未見異常。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的基礎上對乙型肝炎病毒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引起肝細胞大量壞死,進而出現肝衰竭,病死率極高。因此,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是在發病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以終止劇烈的免疫反應,防止肝細胞快速大量的壞死[3]。但是目前并沒有較好的特效治療藥物。臨床上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推薦采用核苷類似物進行抗病毒治療。恩替卡韋是一種新的核苷類似物,屬于環戍酰鳥苷類似物,其作用在于它能有效的磷酸化,在細胞內高濃度且高效地抑制HBV聚合酶作用的3個環節,即啟動、逆轉錄和DNA依賴的DNA合成,且其細胞毒性很低、起效快,有著十分優良的選擇性治療指數[4-5]。恩替卡韋能有效緩解機體超強的免疫反應,阻止肝細胞進一步被破壞,并可保護新生肝細胞再次受到病毒感染,減輕肝臟組織炎癥壞死的程度,為肝細胞的再生、修復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這些優點被臨床醫生認為是恩替卡韋起效的原因所在。
本研究中筆者采用恩替卡韋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發現,治療后4、8、12周肝功能各指標、凝血酶原時間及治療后4、8周HBV DNA水平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表明治療組肝功能較對照組恢復的快,恩替卡韋能快速地抑制HBV的復制,促進肝功能的恢復。研究認為,血清HBV DNA載量水平與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預后有關,低HBV DNA載量水平者預后較好[6]。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12周HBV DNA載量水平均低于檢測值(103拷貝/mL),其所占比例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此研究結果與上述一致。同時研究中亦發現,治療后12周,治療組病情好轉率[96%(24/25)]高于對照組[60%(15/25)](P < 0.05),治療過程中患者并未出現與恩卡替韋相關的不良反應,且耐受性較好。說明早期快速地使用恩替卡韋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比較安全、且效果可靠。因此,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的患者應及時給予恩替卡韋治療,以有效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減輕肝臟細胞的炎癥,促進肝臟組織的修復及再生,促使患者病情好轉,阻止病情快速的發展,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總之,恩替卡韋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的患者近期療效較好,而且安全,但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1]姚碧蓮,張欣欣.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規范進展[J].國際流行病學雜志,2007,2(34):108.
[2] 中華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3]田德英.重型肝炎的治療進展[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4,14(3):129-131.
[4]萬漠彬,于樂成,陳成偉,等.AASLD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指南精粹[J].肝臟,2007,12(1):50.
[5]王蜀,李顯勇,楊家軍,等.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09,2(15):17-18.
[6]孫慶豐,呂勇,徐道振,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及DNA載量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預后的影響[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6):4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