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成霞
急性腎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而出現的氮質廢物潴留和尿量減少的綜合征[1]。可分為腎前性、腎性、腎后性三種類型,臨床主要變現為血肌酐、尿素氮增高,電解質、水、酸堿平衡代謝紊亂,常伴有尿量明顯減少。由于病情急、危重、發展快,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治療和護理,常常會危及患者的生命。現將我院2010~2011年收診的ARF29例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入選病例共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齡20~63歲,平均42.5歲。病因可分為:雙腎結石5例,雙腎結石合并一側輸尿管結石2例,一側腎結石2例,原發病中急性腎小球腎炎5例,創傷2例,中毒13例(藥物中毒11例、酒精中毒2例),血液透析次數最少1次,最多12次。結果:治愈23例,遷延為慢性腎衰3例,死亡3例。
2.1 一般護理 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病房內整潔、舒適、安靜,空氣應清新流暢。準確詳細記錄患者24 h出入量,尤其是患者24 h小便量,掌握其電解質、水、酸堿平衡狀況。盡量避免患者的親屬探視和不良情緒刺激,讓患者充分的休息,以減輕腎臟負荷。
2.2 飲食護理 少尿期,應嚴格限制鈉鹽和水量的攝入,能量供給主要以糖為主,配以少量優質蛋白供應,期間不宜吃香蕉、橘子等含鉀鹽豐富的水果,以避免高鉀血癥的發生。多尿期,可以試著增加蛋白質的供應量,應以優質蛋白供應為主,而鈉水的供應量根據患者具體的尿量進行調整。恢復期應進一步加強營養,以促進機體的康復。另外,還須注意維生素的補充。
2.3 預防感染 急性腎衰期間患者極易罹患感染,不但感染會進一步加重患者腎功能衰竭,而且感染患者死亡率會明顯增加。因此,護理人員應嚴格對患者執行無菌操作技術,病房內每天應紫外線照射和其他措施消毒。另外,還需加強患者皮膚、口腔、二陰的護理及避免讓患者受涼。一旦有感染跡象,應立即向主管醫生報告及采取相關護理措施。
2.4 心理護理 ARF的患者通常發病急,痛苦大,尤其是結石患者可能伴有劇烈的腎絞痛,因此其思想負擔較大,多伴有焦慮、驚恐、悲觀失望等不良其情緒。護理人員應善于觀察患者,及時發現,及時與患者溝通,應關心體貼患者,多給以鼓勵,解除其思想顧慮,讓其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如需對患者行如血液透析等有創檢查或治療時,應詳細解釋檢查或治療目的,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積極的配合。
2.5 ARF不同期的護理 ①少尿期:少尿期最易出現血鉀過高、液體潴留、出血、氮質血癥及繼發的感染,這些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醫囑操作,并嚴密監測病情變化,一旦有變化及時報告醫生。②多尿期:此期患者尿量明顯增多,易出現電解質平衡紊亂及血容量不足,應多監測電解質和血壓等情況變化,及時給予糾正。③恢復期的護理:此期應進一步加強患者營養和肢體活動鍛煉,但應避免勞累和受涼、感冒等感染的可能,以促進腎功能盡快康復。
2.6 透析的護理 對于ARF血液透析治療是至關重要的,是挽救生命不可替代的一種療法,能有效改善患者體內的酸堿中毒、氮質血癥、高鉀血癥、液體負荷過重等情況。首先,向患者解釋血液透析的主要目的和大概過程,消除其思想負擔。每次透析前應了解患者的一般狀況、測體重及生命體征,檢測腎功能、電解質,記錄出入液量。血液透析后嚴密監測病情變化,記錄24 h尿量,了解尿素氮及電解質變化,觀察血管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及滲血現象,肢體有無腫脹、麻木等不適,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心率、體溫等情況。保持傷口部位清潔衛生及定時更換輔料,避免感染。
ARF一般發病急、病情重、并發癥多,患者常出現焦慮、悲觀失望等思想負擔。本文觀察發現通過積極的治療,配合精心嚴密的護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復情況可以得到明顯提高。本文還發現在致腎衰病因中藥物中毒所占比例最高,達37.93%,這也充分說明在患者用藥中監護的重要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病情特點,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病情變化時隨機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治療的效果及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4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