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源 陳剛 王遠華
創傷性腦損傷是神經外科最為常見的疾病,較為嚴重的創傷性顱腦損傷有比較高的病死率及嚴重并發癥,危害患者生命健康。MRI以及CT的使用使得創傷性顱損傷有了較高的正確診斷率,然而臨床上的病死率仍然非常高,而且重度的顱腦損傷病情發展速度快、并發癥多、病情發展不易控制,因此,對于創傷性腦損傷的患者,及時而有效的給予適當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了東莨菪堿,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創傷性腦損傷158例來自于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院確診為創傷性腦損傷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8例,女70例,年齡(43±12)歲。所有患者經常規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生化檢查。排除標準:糖尿病;心房顫動;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病史。其中,男92例,女66例,年齡(43±12)歲,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7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除了對癥處理意外,采取東莨菪堿進行輔助治療,對照組一般處理和治療,不采取東莨菪堿進行輔助治療。在患者損傷以后的24h之內,使用東莨菪堿進行靜脈推注,0.3mg/次,1次/15min,2次/d。持續治療7d。
術后的24h和48h,實驗組的療效明顯要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氧合指數 PaO2/FiO2的比較,在術后的24h和48h,使用了東莨菪堿的實驗組的療效明顯要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動脈血氧分壓比較(mmHg,±s)

表1 兩組動脈血氧分壓比較(mmHg,±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術后 12h 術后 24h 術后 48h實驗組 92±19 120±16* 13±145*對照組 91±16 99±16 108±18

表2 兩組氧合指數比較(PaO2/Fi02,mmHg)
創傷性腦損傷在腦損傷的后幾分鐘之后就會有興奮性氨基酸、興奮性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釋放,通過了毒蕈堿性的膽堿受體而產生興奮性的神經毒性的作用,可以損害腦的功能,而興奮性氨基酸、興奮性神經遞質-乙酰膽堿濃度越高,腦損傷的程度越重,臨床的預后情況也越差,因此,及時和有效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1-3]。
東莨菪堿為M受體阻滯劑,是從山莨菪植物的莖葉當中分離出來的,它具有外周和中樞抗膽堿的作用,能夠使得氣管保持干凈且干燥的通氣的狀態,可以抑制腺體的分泌情況,從而保證好氣道的通暢。同時,可以改善微循環情況。有一些顱腦損傷的患者會釋放出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這種腎上腺素容易增加肺血管的阻力,能夠造成肺動脈的收縮。而且可以興奮呼吸中樞,可以提高氧分壓,抑制運動中樞,改善微循環,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情況,可以穩定細胞膜[4-6],減少機體對氧的消耗情況,在靜脈推注的5min之內就可以起作用,半衰期比較短,也不會影響心血管[7-8]。本研究采取東莨菪堿進行輔助治療,對照組一般處理和治療,不采取東莨菪堿進行輔助治療。在術后的12h、24h和48h,進行了PaO2的比較,術后24h和48h使用了東莨菪堿的實驗組的療效明顯要優于對照組。術后的12h、24h和48h,進行了氧合數PaO2/FiO2的比較,術后48h使用了東莨菪堿的實驗組的療效明顯要優于對照組。
[1]張軍,程亭秀.影響重型顱腦損傷預后的因素[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6,1(4):240-241.
[2]陳旭東,陳建良,吳耀晨.腦外傷患者血漿Fas、IL-13的變化與臨床意義[J].中風與神經病雜志,1999,16(4):230-231.
[3]張習濤.168例重度顱腦損傷骨瓣減壓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23):89-90.
[4]梁思泉,只達石.重型顱腦創傷患者大骨瓣減壓手術的意義[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5,5(3):199-201.
[5]吳小龍,路威,扈鳳麗.東莨菪堿輔助治療重癥腦外傷60例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4,7(11):1070.
[6]劉運生,歐陽珊.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98.
[7]馮海龍,高立達,黃光富,等.大鼠創傷性腦損傷后神經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00,16(2):97-99.
[8]江基堯,朱誠,羅其中,等.顱腦創傷臨床救治指南[M].2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