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云 祝小燕 溫蘭娟
急性進展型腦梗死發病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呈進行性加重,如不及時加以遏制,常遺留有嚴重的后遺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被廣泛關注,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甚為重要。我院于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應用依達拉奉聯合降纖酶治療50例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系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收住我科的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發病6h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呈進行性加重,病程<72h,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經頭顱CT或MRI證實,隨機分為依達拉奉和降纖酶聯合治療組(聯合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對照組)。聯合治療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6~75歲,平均(56.7±10.2歲),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7~75歲,平均(55.1±9.8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對有明顯出血傾向、過敏體質、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血壓>180/120mmHg者不予入選。
聯合治療組和對照組均采用腦梗死的常規治療(脫水、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神經營養藥物,控制血壓、血糖等),聯合治療組加用依達拉奉(江蘇先聲藥業有限公司)30mg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共3周,降纖酶首次10BU加入生理鹽水100mL靜滴,以后隔日5BU共2次。降纖酶應用前后注意監測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及肝腎功能等。
在治療前、治療后21d用歐洲腦卒中評分標準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療效分為:基本治愈:NDS減少91%~100%;顯著進步:NDS減少46%~90%;進步:NDS減少18%~45%;無變化:NDS減少17%以下。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測結果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88%)顯著高于對照組(70%)(P<0.05)。見表1。

表1 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治療后3d兩組ND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7d、14d、21d聯合治療組的NDS(15.0±10.8,14.9±9.6,12.0±8.5)顯著低于對照組(20.3±11.5,19.5±9.0,16.3±8.4)(均P<0.05)。
聯合治療組有5例在靜脈輸液處出現皮下輕度淤血斑,未經特殊處理自行緩解。有2例因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異常,超過正常2倍,停用1次降纖酶。3例出現BUS輕度增高(7.9mmol/L、8.8mmol/L、11.0mmol/L),5d內降至正常,未停藥。兩組均未發生顱內出血及消化道出血。
進展型腦梗死多因較大血管的閉塞,而使患者病情進行性加重,常致高致殘率和高病死率。早期做出診斷,在治療時間窗內改善病變區域腦循環,挽救淤死的腦組織,對于降低病死率、防止發生嚴重后遺癥尤為重要。一般認為進展型腦梗死發病機制為[2]:①血管內血栓逐漸擴展,管腔閉塞,并影響側支循環;②由頸總動脈至頸內動脈的狹窄部位的斑塊增大,堵塞血管;③由頸內動脈斑塊脫落造成的動脈-動脈栓塞,短期內多發;④伴隨著灌注壓降低的分水嶺、梗死灶擴大;⑤伴房顫等心律失常,左心房或心室附壁血栓多次脫落,栓子入腦;⑥腦水腫進展;⑦某些原因造成的凝血系統或血細胞成分異常,使腦血管內進行性血栓形成。
進展型腦梗死病情進展的主要原因是血栓的擴展形成,溶栓治療是肯定的治療方法,但常因發病>6h而失去溶栓時間。降纖酶具有降纖、抗凝、溶栓的作用,可降低血纖維蛋白原的水平,使血液黏度下降,血液流動性增強,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腦循環改善,抑制血栓形成和擴展,對急性腦梗死及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有明顯的療效,但降纖酶常會造成再灌注損傷。近年來,自由基清除劑用于急性腦梗死及進展型腦梗死的治療,廣受關注。依達拉奉作為一種強效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劑及抗氧化劑,其分子量小,血-腦屏障的透過率約為60%,靜脈給藥后可清除腦內具有高度細胞毒性的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刺激前列環素生成,減少缺血半暗帶的面積,抑制遲發性神經元死亡,防止血管內皮細胞損傷[3-4],其與降纖酶合用,可減輕再灌注區損傷。Tanahashin等[5]提出依達拉奉聯合溶栓或抗凝治療是今后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向。
本研究使用依達拉奉聯合降纖酶治療50例進展型腦梗死患者,效果顯著。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88%)明顯高于對照組(70%)(P<0.05)。聯合治療組21d時NDS明顯改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聯合治療組有5例出現皮下輕度淤血斑,未經特殊處理自行緩解,有2例因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異常,超過正常2倍,停用1次降纖酶,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依達拉奉聯合降纖酶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只要掌握指征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廣。
[1]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及臨床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植松大鋪,張東霞.進行性腦梗塞的治療[J].日本醫學介紹,2001,22(4):163.
[3]李檢生,楊友松.新型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的腦保護作用[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6,33(2):125.
[4]王欣.依達拉奉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20):140-141.
[5]Tanahashi N,Fukuuchi Y.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recent progress[J].Intem Med,2002,41(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