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華
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140萬人被診斷為肺癌,其中80%為非小細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臨床較為常見肺部惡性腫瘤[1],大部分患者發現腫瘤時已為晚期,其治療目的是減輕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期。以鉑類為基礎化療方案是目前公認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緩解率也僅有20%~40%。我們應用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經一線化療后復發或進展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并經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患者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33~78歲,中位年齡56.5歲;其中IIIB期12例, IV期40例。
1.2 方法
將本組52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為單藥治療組(24例),單獨應用培美曲噻治療;聯合治療組(28例),應用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
1.2.1 培美曲塞應用方法培美曲塞500mg/m(2美國禮來公司,批號:H20050441)第1天,溶于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10min,21d為1周期。使用培美曲塞前1周開始口服葉酸,400μg/d,直至化療結束后21d;使用培美曲塞前1周肌內注射維生素B12,1000μg/次,每9周1次;使用培美曲塞前1天、當天、第2天口服地塞米松,4mg/次,每天2次。
1.2.2 順鉑應用方法 順鉑(錦州九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21020212)60mg/m2,d1~d3靜脈滴入;順鉑在培美曲塞滴注結束后30min開始滴注,時間在2h以上,治療前后適當水化、利尿,化療過程中給予止吐、水化、利尿等治療,化療后出現Ⅱ度以上白細胞下降者,給予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療。
1.3 臨床療效標準
按照RECIST標準評價療效[2],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以CR+PR 計算有效率(RR),以CR+PR+SD計算疾病控制率(DCR)。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組病例全部完成治療,均無治療相關性死亡病例,察兩組總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對兩組患者參照WHO(1998年)抗癌藥物急性或亞急性毒性反應的評價標準分為0~IV度,進行臨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并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中國肺癌的死亡率上升速度居高不下,已經成為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原因。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大部分患者發現腫瘤時已為晚期,其治療目的是減輕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期,多采用化療方案[3]。
培美曲塞一種結構上含有吡咯吡啶核心基團的新型多靶新型抗葉酸代謝細胞毒藥物。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2004年已經批準培美曲塞作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的二線治療藥物[4]。培美曲塞和它的多聚谷氨酸鹽能競爭性抑制包括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以及甘氨酰胺核苷酸甲基轉移酶(GARFT)等葉酸依賴性酶,造成葉酸代謝和核苷酸合成過程的異常,破壞細胞復制所需的葉酸依賴性正常代謝過程,抑制細胞的復制,從而發揮抑制腫瘤的生長的作用[5]。培美曲塞還具有顯著的抗葉酸代謝能力,該作用強度比其他的抗葉酸藥物如氨甲蝶呤高100倍。
順鉑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藥物之一[6]。單藥有效率在16%~20%,順鉑可與細胞內親核基團結合,主要與DNA鏈上的堿基作用,引起DNA復制障礙,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分裂。
本研究結果表明,培美曲噻聯合順鉑組總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顯優于單用培美曲塞組。但培美曲塞與鉑類藥物的聯合方案在毒性反應方面大于單用培美曲塞,但程度較為輕微。
總之,培美曲塞二鈉聯合順鉑是治療二線非小細胞肺癌較好化療方案,其毒性作用輕微,患者的耐受性良好,能提高患者化療后的生活質量。
[1]劉聯,王秀問,黎莉,等.含順鉑的三組聯合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隨機臨床研究[J].癌癥,2006,25(8):990-994.
[2]母連軍.培美曲塞獲準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藥[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08,29(6):285-286.
[3]馬麗霞,韓力,劉顯紅,等.培美曲塞二鈉聯合順鉑治療二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0):5-6.
[4]李樹婷,馬飛,孫燕.抗腫瘤代謝新藥-培美曲塞[J].癌癥進展雜志,2005,3(5):471-476.
[5]孟麗娟,王峻,劉福銀,等.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單藥二線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賽化療的臨床觀察[J].實用老年醫學,2010,24(1):66-68.
[6]郭成業,劉從敏,王女志,等.西他賽單藥與聯合鉑類一線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毒性比較[J].當代醫學,2010,16(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