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燕 郭學鳳 李鳳菊 何玉卓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較霍奇金病常見,各年齡組均可發生,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老年人是本病的多發人群。隨著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臨床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THP)是阿霉素(ADM)的一個四氫吡喃衍生物,對多種實體腫瘤及血液腫瘤有良好的治療作用[1]。我們采取吡柔比星為主聯合化療方案治療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良好效果,減少毒副作用,現匯報如下。
1.1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包括詳細病史、全身體格檢查、CT等影像學檢查及骨髓穿刺和活檢。部分病例加用免疫組化、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方法R-PCR技術檢測免疫球蛋白重鏈基因重排、T細胞受體基因重排檢查確診。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男性54例,女性40例;年齡60~78歲;臨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52例,Ⅲ期18例、Ⅳ期12例。
1.3 方法
1.3.1 分組 將97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為對照組43例,吡柔比星組51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疾病程度上無差異,臨床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臨床療效[n(%)]

表2 兩組毒副作用比較[n(%)]
1.3.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CTX750mg/m2,靜脈推注,第1d;ADM50mg/m2,靜脈推注,第1d;VCR1.4mg/m2,靜脈推注,第1d;PDN50mg,每日2次,口服,第1~5d;每3周重復1 次。吡柔比星組將含阿霉素(ADM))改為TPH40mg/m2,余方案同對照組。
1.3.3 臨床療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評[2],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腫瘤體積減小50%以上;穩定(SD):腫瘤體積減小或增大<25%;病變進展PD):腫瘤體積增大>25%,或出現新的病灶。CR+PR為總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 所有患者均在完成化療后第4周依據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價,并對總有效率比較,具體見表1。
2.2 毒副作用 對兩組病例化療過程中出現的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脫發、肝功能異常、心電圖異常進行統計并進行比較,具體見表2。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發于淋巴結和結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一組組織學類型、臨床表現以及生物學行為有顯著差異的淋巴細胞腫瘤性疾病。
阿霉素(ADM)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因其結構中既含有脂溶性的蒽環配基,又有水溶性的柔紅糖胺;并有酸性酚羥基和堿性氨基,作為一種周期非特異性抗癌化療藥物[3],本品對各期細胞均有作用,已經廣泛應用于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療中。但ADM存在較明顯的心臟毒性和脫發[4],這促使人們尋找更有效、低毒的蒽環類藥物。
1979年日本學者梅澤濱夫等研制出的半合成抗腫瘤抗生素吡柔比星[5],阿霉素的四氫吡喃衍生物,在ADM的4'位加上四氫吡喃基,由于化學結構和立體構型的改變,其脂溶性增加,能迅速通過細胞膜,它通過直接嵌入DNA雙鏈間和(或)抑制DNA聚合酶,從而抑制DNA的復制與轉錄,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從而達到細胞殺傷作用。由于化學結構和立體構型的改變,THP在癌細胞中攝入快,排泄較慢,細胞內濃度高,動物體內抗癌活性相當于或優于ADM[6]。
通過本組病例觀察應用吡柔比星同阿霉素比較,臨床療效相當,但THP最主要的優勢是其心臟毒性及脫發明顯降低阿霉素等優點。
[1]劉漢鋒.化療輔加吡柔比星治療老年惡性淋巴瘤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1,28(2):121-122.
[2]王亞蘭,王麗霞,銀素芳.CTOP與CHOP方案治療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7,14(5):453.
[3]余蓉暉.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細胞性白血病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4,6(4):60.
[4]賈彥燾,賈英杰,趙成,等.吡柔比星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腫瘤37例臨床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5,17(1):36.
[5]王英娟,綦振家,孫曉琳,等.4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性白血病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2007,22(22):1637-1638.
[6]張敏.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50例臨床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08,1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