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恒 郭樂
骶叢由于一次性注入大量局麻藥,常常發生局麻藥中毒,為了減輕骶麻對血流動力干擾,防止局麻藥中毒,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0.5%羅哌卡因與2%利多卡因骶麻用于肛腸手術。現將兩種局麻藥骶麻的有效性、鎮痛效果、肌松效果、血流動力對比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肛腸病患者,ASAⅠ~Ⅱ級,男37例,女23例,年齡18~73歲。隨機分成兩組,A組0.5%羅哌卡因,B組為2%利多卡因,各30例。
1.2 病種分類 A組:混合痔15例,內痔3例,外痔4例,低位肛瘺3例,肛周膿腫5例。B組:混合痔14例,內痔4例,外痔3例,低位肛瘺4例,高位肛瘺3例,肛周膿腫2例。
1.3 操作方法 (1)體位:兩組均采用右側臥位;(2)穿刺法兩組均采用骶裂孔直入法,與骶管裂孔垂直進針至落空感,進針深度約為針頭長的2/3(7號針頭)。判斷進針位置正確與否的指標:①進針深度約為2/3針長;②針進入骶管時有落空感;③推藥時阻力小;④抽吸無回血、無腦脊液;⑤推藥時局部皮下無隆起;⑥注入藥物后患者陰莖松軟、變長,陰莖背側靜脈怒張,全陰囊或部分陰囊松弛。(3)A組一次性注入0.5%羅哌卡因20ml,B組一次性注入2%利多卡因20ml。注射持續2~5min,注入藥物約5min后開始手術。
1.4 疼痛判定標準[1]采用Stein設計的線性模擬評分標尺,計量疼痛程度。0代表無疼痛,1代表剛能覺察到的輕微不適,10代表無法忍受的疼痛,0.5為判定的最小差值。1~3為輕微疼痛,表情自然;4~6為明顯疼痛,表現皺眉,輕聲呻吟:7~10為嚴重疼痛,痛苦面容,叫喊,以至于體位改變無法檢查。A組28例為“0”級,2例為“1”級;B組29例為“0”級,1例為“1”。
1.5 麻醉效果時間評定 見表1。

表1 麻醉效果時間評定
1.6 血流動力學改變 見表2。

表2 血流動力學改變
A組麻醉起效跟B組差不多,麻醉時間比B組長,肌松效果比B稍差,但完全滿足肛腸手術,手術醫生滿意。A組血流動力穩定,沒有出現麻醉中毒癥狀,也沒有頭暈耳鳴,只有1例發生輕度寒顫,可能跟液體冰凍,天氣寒冷有關。而B組血流動力波動較大,有4例表現輕度麻藥中毒癥狀,需要及時處理,7例表現為頭暈、耳鳴,重者1例表現為唇麻木,約5~10min后好轉,頭痛2例,劇烈頭痛1例。
肛腸手術骶麻是比較理想的麻醉,但由于一次性注藥,容易引起麻藥中毒,以及干擾血流動力,并引發一些不良反應,國內曾經報道骶管麻醉引起劇烈頭痛[1],漸漸骶麻被許多麻醉醫生棄用。但用0.5%羅哌卡因于骶麻后,藥濃度減低了,安全性增高,血流動力穩定,而且麻醉起效時間快,效果顯著,肌松效果好,完全能滿足肛腸手術需要,手術醫生滿意。而且,用改良穿刺法,垂直穿刺,大大降低了針刺入蛛網下腔的機會,這方面有專家報道過[2]。而2%利多卡因,不良反應多,一般為頭暈、耳鳴、唇麻木,約5~10min之后好轉,輕者不予處理;重者給予吸氧便好轉,無需特別處理,但均不影響手術,且無合并癥發生。筆者認為,0.5%羅哌卡因骶麻改良法用肛腸手術有以下優點:(1)較常規骶管麻醉時所用的羅哌卡因用量少,故不良反應較小;(2)鎮痛效果明顯;(3)肌松佳,降低了操作難度;(4)減少刺入蛛網膜下腔的機會;(5)減少穿刺部分的損傷;(6)安全,對機體無損害;(7)操作簡便,基層易于推廣。
[1]劉齊貴,戚恩榮.骶管麻醉對行激光前列腺切除的療效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00,12(4):111.
[2]石崇儉.疼痛、阻滯與解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