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燕
供應室護士的工作職能主要是負責包裝、清洗、回收、消毒醫院的各種醫療用品,其工作場所及工作任務性質特殊,尤其是在消毒供應室工作的護理人員,其工作性質及環境屬于需要護理工作人員長期在噪聲、壓力容器、熱源、化學消毒劑、銳器、致病原及潮濕等職業危險環境中暴露,威脅著每個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供應室內對于盡量避免供應室護士受到職業危害,及早做好日常工作中的防護,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通過觀察探討供應室護理的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總結其防護方法及體會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供應室護理工作人員20名,年齡在18~54歲,平均年齡為41.5歲,其中年齡≥35歲有16例,工作時間≤1年2例,2~5年3例,6~10年10例,>10年5例,文化程度為中專5例,大專4例,本科1例,初中10例。分別進行職業暴露相關危險因素的問卷調查,分析其調查結果。
1.2 調查方法
事先查閱相關的參考文獻,綜合分析我院供應室護理的常見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依據其具體情況制作出相關的調查問卷,分別派發我院供應室的護理人員進行填寫。要求被調查的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如實進行調查問卷填寫,此次問卷發放20份,回收率100%。針對每一個選項中發生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篩選出發生率最高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針對調查結果,制定出相應的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及防范手段。
1.3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經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供應室護理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一般包括物理、化學及社會心理等因素,其中以利器刺傷的發生率最高,紫外線暴露損傷次之,明顯高于其它危險因素(x2=96.3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供應室護理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比較[n(%)]
3.1.1 生物因素
供應室的護理工作人員經常在進行各種污染物品回收的過程中,先行清點各類帶分泌物、膿跡、血跡及排泄物等醫療器械或其它的污染物品,對于此類物品一般直接回收,基本不進行任何其它的處理。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被迸濺出或潑灑出的污染物污染的事件,或由于高壓水槍對管道進行沖洗時所發出的微生物氣溶膠不慎吸入,引起呼吸道的感染。上述感染因子是供應室的工作人員幾乎每天暴露并面對的,因此其職業性暴露風險較高。
3.1.2 化學因素
化學性因素主要包括強堿、強酸及存在有腐蝕性、刺激性、毒性、污染性的化學消毒劑。供應室的工作中經常會應用到各種各樣的消毒劑,對于被污染的醫療物品及器械,必須采用化學消毒劑進行初步處理,常用的消毒劑包括:戊二醛、甲醛、環氧乙烷、含氯消毒劑等,均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或腐蝕性,并且容易揮發,往往揮發至空氣后被人體不慎吸入[1],就會容易引起支氣管黏膜水腫,長期受到刺激還可引起支氣管炎,甚至更嚴重的呼吸系統的損害。除此之外,在工作中還容易不慎將其濺落到眼睛或皮膚上,引起結膜炎或接觸性皮炎等,也致使發生相關的職業病。
3.1.3 物理因素
(1)噪聲:本文統計發現,受到噪聲干擾的護理人員有15例,占75%,供應室主要的噪音來源包括干燥柜、有純水機、超聲震蕩機、預真空蒸汽滅菌器等,上述設備均會發生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噪音,依據勞動保護部門的相關檢測,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進行抽真空時要控制其噪音強度在90~98db,明顯高于對工業區內的噪音標準規定的55~60db極限值[2],因此,供應室的護理人員長期地反復地在高噪音的聲音環境中暴露工作,很容易導致頭暈、頭痛、煩躁、疲勞及聽力下降等,也是供應室內的一個重要職業病影響因素。(2)高溫:供應室內經常使用壓力蒸汽進行各種醫療器械的滅菌,其設備溫度可高134℃。而千熱滅菌器的溫度更高達180℃。另外,常用的全自動清洗機及干燥柜均可產生出高熱,會明顯損害人體。因此,經常地會出現供應室工作人員在進行高溫操作時發生中暑事件,并且消毒完畢開啟設備的艙門進行物品卸載時,稍有不慎就容易被燙傷,供應室內的工作人員多數有燙傷史,本文統計發現,曾被高溫燙傷有13例,占65%。(3)銳器刺傷:本文統計發現,供應室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刺傷為100%,基本每個人都曾有被刺傷的經歷,其中以刀割傷及針刺傷最為常見,因為供應室的工作人員進行物品的包裝、清洗、回收的過程中經常性會接觸到刀片、針頭等銳器,其刺傷的危險性較高。并且最為危險的是往往被患者使用過的針頭等銳器容易傳播病毒性肝炎、敗血癥及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
3.1.4 心理及生理性因素
供應室的護理人員很多是在臨床一線退居下來后繼續留院工作的年老體弱者,由于多年的醫院工作習慣讓她們都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因此往往給予自己施加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由于供應室內的工作繁瑣,需要長時間站立或推車等,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供應室的護士在醫院內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容易產生自身價值不被認同等抑郁心理,也進一步加重了精神疲勞。
3.2.1 加強供應室內人員的管理及培訓
嚴格建立其供應室的各項管理制度,積極推行各種標準的預防措施,制定出有效的提高安全防護的相關措施,嚴格執行供應室內的職業規范及相關標準。定期有計劃地組織供應室內工作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傳染病防治法》等職業安全及防護等知識的學習,切實讓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到工作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全面提高其對于職業中相關感染及危險性因素的認識。
3.2.2 全面增強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
供應室的護理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操作中,嚴格遵守并執行相關的操作規程,是保證免于傷害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須在回收物品的工作中嚴格執行防水圍裙、戴手套、戴口罩、穿長袖隔離衣、戴護目鏡、戴帽子及穿防水靴等防護設備,帽子必須完全遮蓋頭發。對于日常接觸銳器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做到四禁止:禁止徒手進行分離使用過的針頭及針筒;禁止直接進行銳器物的傳遞;禁止雙手進行針冒回套;禁止手持銳器物指向他人[3]。一旦出現被污染的銳器刺傷,應即刻擠壓受傷的部位,將污血擠出,同時立即使用大量的流動水徹底沖洗傷口,并且進行嚴格的創面清創處理,必要時還應及時接種免疫球蛋白,并進行定期的跟蹤檢查。
3.2.3 心理方面的調節
積極預防出現心理、生理性疲勞,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及氛圍,樹立互幫互敬的良好團隊精神,舒緩心理疲勞,同時給予豐富業余生活等措施,消除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建議均衡、合理飲食,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全面增強自身的免疫抵抗力[4]。同時囑咐供應室的工作人員每年定時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存在的健康問題及時處理。
綜上所述,供應室的護理人員每天需要面臨不同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因此,應該樹立正確的職業暴露安全意識,制定出相應的防護方法,避免工作中受到損傷,對保障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有重要的意義。
[1]王丹,李爽.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措施[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2):1863-1865.
[2]譚慶蘭.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現狀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0):13-15.
[3]溫建芳.消毒供應室職業危害的防護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139-1159.
[4]張光慧,趙慶華.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6,8(20):16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