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娜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患者中末期最為常見的神經系統并發癥,臨床以起病緩慢進展、雙側對稱發病,自四肢末端開始上行性,傳導性疼痛、麻木為主要臨床特征,DPN晚期可出現營養不良性肌肉萎縮和并發糖尿病足壞死[1],因此對于DPN的治療顯得極為重要。以往的研究顯示中藥在治療DPN中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2],本研究采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2例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導如下。
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來我院內科門診就診的DPN患者84例患者,所有全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以及DPN診斷標準[3]:(1)患者自覺出現四肢感覺,肢體麻木;疼痛或者出現感覺異常;(2)四肢的深淺感覺減退或者感覺過敏;(3)跟腱反射消失或減退;(4)肌電圖檢示感覺和運動神經傳導有障礙;(5)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2例,男21例,女21例;平均年齡(58.6±8.7)歲;平均糖尿病病程(11.8±4.9)年;平均DPN病程(2.7±1.2)年。治療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59.3±6.8)歲;糖尿病平均病程(10.8±8.9)年;平均DPN病程(3.6±1.3)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血糖水平,糖尿病及DPN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2組患者均進行糖尿病知識教育,飲食控制、進行適當的體驗鍛煉、積極控制血糖。再次基礎上治療組給予補陽還五湯加昧,具體配伍如下:生黃芪20g、炙黃芪20g,地龍10g、桃仁10g、紅花10g、當歸尾10g、白芍10g、蒼術10g,川芎12g、赤芍12g,桂枝6g、白芥子6g,玄參15g、葛根15g,雞血藤20g。每日1劑,早晚分服。對照組給予以甲鈷胺片0.5mg口服,每天3次;前列腺素E(國藥準字H23023072)200ug、血塞通400mg加入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緩慢滴注,每天1次,兩組療程均為15d。
無效:各種自覺狀均無改善,痛、溫覺等淺感覺及跟腱反射無明顯改善;有效:各種自覺狀均明顯減輕,痛、溫覺等淺感覺及跟腱反射明顯改善;顯效:各種自覺狀均消失,痛、溫覺跟腱反射明顯好轉或恢復正常。
經過15d治療后對比治療組和觀察組臨床效果發現:治療組顯效率為76.1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0.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無效率治療組顯效率為4.7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有效率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經過15d治療后兩組臨床效果發現:尺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治療組治療后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治療前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電生理檢查比較(±s)

表2 兩組神經電生理檢查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 尺神經 腓總神經 脛神經治療組 治療前 29.10±12.34 21.80±10.37 26.70±12.96治療后 51.75±12.32*# 46.21±5.16*# 43.86±19.43*#對照組 治療前 27.15±10.56 23.75±11.62 28.15±5.83治療后 29.34±10.41 25.61±12.53 31.36±11.10
DPN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其發病機制十分復雜,近年來研究顯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微血管病變及血流障礙所導致的神經缺血、缺氧、多元醇通路代謝增強、蛋白質非酶糖基化、神經營養因子減少,從而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引起周圍神經病變有關,并且糖尿病患者存在明顯的血液流變學異常,血黏度增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DPN臨床表現:四肢特別是下肢末梢出血對稱性的感覺麻木或感覺敏感,并且夜間加重,白天或行走后減輕,也有的表現為肢體疲軟,步履困難[4-5]。
本研究對8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患者采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對照組采用甲鈷胺片治療,經過15d治療后對比治療組和觀察組臨床效果發現治療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無效率治療組顯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效率兩組差異無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尺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治療組治療后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這是因為祖國傳統中醫認為氣虛血瘀寒凝是DPN的發病的機制:病久暗耗氣血,陰損及陽,致氣血雙虧,陰陽俱虛,因虛致淤,因虛生痰。并且由于經脈空虛,痰淤阻絡,筋脈失其濡養而出現麻木疼痛,四肢感覺減退,因此,DPN應采用活血化瘀治療。補陽還五湯來源于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是補氣,活血和通絡的著名方劑,配伍組成中黃芪補氣,氣旺則血行,瘀去則絡通,方劑中的桂枝溫經絡,雞血藤,葛根通絡活血,桃仁、紅花活血祛瘀通經,地龍通經活絡,諸藥合用有益氣活血化瘀等功效。而現代醫學藥理研究顯示:黃芪對神經生長因子NCF受體有明顯的興奮功能,從而可以保護神經元免受損傷及營養支持作用,并且黃芪還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改善微循環等作用。此方重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等,其均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和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補陽還五湯能明顯改善DPN癥狀,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消除肢體麻木和感覺障礙。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DPN療效明顯,能顯著改善DPN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神經傳導速度,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Jambart S,Ammache Z,Haddad F,et al.Prevalence of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Middle East region[J].J Int Med Res,2011,39(2):366-377.
[2]Liang XC,Piao YL.Effec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n nerv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1,31(4):564-568.
[3]蔣國彥.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241-253.
[4]Mrkrid K,Ali L,Hussain A, et al.Risk factors and prevalence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 study of type 2 diabetic outpatients in Bangladesh[J].Int J Diabetes Dev Ctries,2010,30(1):11-17.
[5]張美珍.丹紅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血瘀型60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