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育
宮頸癌是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位居女性腫瘤第二位。2002年全球約有49.3萬的宮頸癌新發病例,27.4萬例患者死于該病,其中83%的子宮頸癌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宮頸癌的傳統治療是根治性手術和放化療。Ⅰa2和Ⅱa期宮頸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放療;Ⅱb期以上宮頸癌以放療為主,輔以手術,而放療適合所有期別的宮頸癌。隨著新的化療藥物的出現以及新的化療方法的使用,化療在宮頸癌中的作用也從術后的補充化療、姑息性化療,發展到術前化療,即新輔助化療。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宮頸癌的新輔助化療在理論基礎、應用指征、療效評價等各方面漸成體系,相關研究方興未艾[1]。本研究旨在探討術前新輔助化療對Ⅰb~Ⅱb期宮頸癌高危患者的近期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宮頸癌患者110例,年齡35~65歲,中位數年齡86歲。根據1998年FIGO分期標準進行臨床分期,Ⅰb期40例,Ⅱa期38例,Ⅱb期32例。局部腫塊大于4 cm者82例,內生型28例。病理類型:鱗癌86例,腺癌24例。化療前后宮頸直徑根據婦科檢查及B超確定,所有腫瘤病灶均經宮頸活檢病理檢查證實為宮頸癌。治療前做血常規,心、肝、腎功能檢查,胸部X線,腹部B超,心、肝、腎功能無明顯損害。卡氏評分(Karnofsky評分)≥70分。
1.2 方法 全部采用靜脈化療。86例鱗癌患者采用PVB化療方案,PVB具體用法:第1天用順鉑(DDP)60 mg/m2或澳沙利鉑130 mg/m2和長春新堿(VCR)1 mg/m2,第1~3天用博來霉素(BLM)15 mg。24例腺癌采用FCP化療方案,具體用法:第1天用順鉑(DDP)60 mg/m2和環磷酰胺(CTX)600 mg/m2,第1~3天用氟尿嘧啶(5-Fu)500~750 mg/m2。采用1~3個療程化療,化療間隔為21 d。化療期間每周查血常規,血象低者予升白處理,化療后2~3周查肝腎功能、心電圖、胸片、彩超或CT、婦科檢查,了解患者不良反應、腫瘤大小等情況,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再次化療或手術。
1.3 化療后臨床療效判斷 主要結合婦科檢查、B超、CT檢查結果,根據WHO標準:完全緩解(CR)指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指腫瘤縮小50%以上;穩定(SD)指腫瘤縮小或增大不超過25%,且無新病灶出現;進展(PD)指腫瘤增大超過25%或出現新病兆。有效為CR+PR。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1 不同臨床因素宮頸癌NACT療效情況 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因素宮頸癌NACT療效分析(例,%)
2.2 化療毒副反應 主要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Ⅰ度22例,Ⅱ度14例,Ⅲ度4例。消化道反應主要是惡心、嘔吐,但程度較輕,52例為Ⅰ度反應,12例為Ⅱ度反應。
宮頸癌的新輔助化療是指在手術或放療開始前進行的化療,也稱為先期化療,屬于輔助治療的范疇。一般以2~3個療程為宜,腫瘤縮小即行手術;如無效則改用其他治療方案,以免延誤治療時機[2]。Sultana等通過對宮頸癌患者行HPV檢測并使用新輔助化療的研究表明,患者對化療的敏感是通過p53-Bax調節通路,誘導細胞發生凋亡而起作用。也有研究表明,新輔助化療可促進宮頸癌患者CD+8和CD+4的T細胞、自然殺傷(NK)細胞誘導產生干擾素(IFN-γ),通過免疫系統而起作用。由于化療藥物可抑制乏氧細胞DNA修復酶,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損傷修復,增強射線對腫瘤內乏氧細胞的殺傷作用,但對有氧細胞損傷很小,即為放射的增敏作用。新輔助化療最佳適應證是局部晚期宮頸癌(LACC)。LACC是指一組具有不良預后因素的高危宮頸癌,不良預后因素包括局部腫瘤巨大(直徑≥4 cm)。有研究報道局部腫瘤<4 cm宮頸癌5年生存率為80%~90%,而≥4 cm者降至50%~60%;組織分化差;宮頸鱗腺癌、黏液性腺癌和小細胞癌等不同類型的腺癌;盆腹腔淋巴結轉移;宮旁浸潤;手術切緣陽性等[3]。LACC廣義包括Ⅰb2~Ⅳa期宮頸癌。狹義指局部腫瘤直徑≥4 cm的臨床早期(Ⅰb2~Ⅱa)宮頸癌。LACC宮頸癌單純手術或放療不易控制,容易發生淋巴轉移或遠處轉移,預后差,5年生存率低,其理想的治療模式仍在探討中。在新版FIGO臨床實踐指南中,新輔助化療+根治性手術+輔助放/化療已被列為對腫瘤直徑≥4 cm的Ⅰb2~Ⅱa期患者的一種治療選擇[4]。但是,新輔助化療在臨床上的應用仍存有爭議。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治療宮頸癌的前景令人鼓舞,但尚未有研究證實其明顯的療效,尤其在何時進行化療、如何確定化療途徑、如何選擇化療方案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因此,目前還不應該在臨床上推廣對所有宮頸癌患者進行新輔助化療。對于為保留生育功能而以化療作為主要治療措施的實踐還僅停留在科研探索的階段。在大樣本隨機雙盲臨床對照試驗結果公布以前,臨床醫生要根據目前最佳的循證醫學證據,為宮頸癌患者制定最佳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5]。
[1]曹澤毅.子宮頸癌治療的變遷和思考.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39(3):212-215.
[2]包影,李楷濱.宮頸癌的新輔助動脈化療.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19(4):208-209.
[3]宋水勤,張國楠,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現狀.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0,2(2):22.
[4]周旭光.32例宮頸癌術前化療療效觀察.重慶醫學,2008,37(16):1822-1823.
[5]胡春秀.新輔助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皖南醫學院學報,2010,29(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