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芳
腰-硬聯合麻醉(CSEA)在我院剖宮產手術中廣泛使用,突出了阻滯完善、起效快、用藥量小的優點,并可用于術后鎮痛,但麻醉后較易出現血壓下降。我院采用琥珀酰明膠聯合小量麻黃堿有效的減少了剖宮產術腰麻后的低血壓。
1.1 一般資料 選擇足月妊娠初產婦90例,ASAⅠ~Ⅱ級,年齡18~30歲,體重50~89 kg,身高149~170 cm。術前均禁食禁水6~8 h。隨機分為三組,每組30例。
1.2 麻醉方法 入手術室前均不用術前藥,入室后均建立靜脈通路,三組均于腰麻前10 min開始快速輸液,30 min內各輸入液體10 ml/kg。取左側臥位L2~3椎間隙進行腰-硬聯合麻醉穿刺操作,穿刺成功見腦脊液流出即給0.75%布比卡因1.0~1.5 ml+10%葡萄糖液1 ml,注藥時間20~30 s,注藥完畢拔出腰穿針,留置硬膜外導管后妥善固定,協助產婦平臥。針刺法測定阻滯范圍,調控麻醉平面在T4~T6以下。Ⅰ組輸入琥珀酰明膠并于產婦平臥后靜脈注射麻黃堿10 mg,Ⅱ組輸入琥珀酰明膠,Ⅲ組輸入平衡液。之后,三組均以10 ml/(kg·h)的速度輸注平衡液維持。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三組產婦麻醉前(T0)、擴容后(T1)、麻醉后 5 min(T2)、10 min(T3)、20 min(T4)、30 min(T5)各時點的B0、(2變化及低血壓(SBP<90 mm Hg)發生率,低血壓者給予麻黃堿10 mg靜脈注射,必要時重復應用或加大劑量;以HR<60次/min視為竇性心動過緩,靜脈注射阿托品0.2~0.5 mg。
三組孕婦麻醉期間各時間點的BP、HR變化,三組孕婦麻醉前BP、H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Ⅰ組T2時輕度升高,其余各時點無明顯變化;Ⅱ組T3時點明顯下降,與T0時及Ⅰ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0.05)。Ⅲ組T2時點開始下降,T3時點下降最明顯,與T0時及Ⅰ組同時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Ⅰ組HR無明顯變化,Ⅱ組HR在T3點顯著減慢,與T0及Ⅰ組同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Ⅲ組HRT2時點增快,與T0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T3時點減慢,與T0時及Ⅰ組同時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

表1 三組孕婦麻醉期間各時點的BP、HR變化
腰-硬聯合麻醉具有阻滯完善、起效快、用藥量小的優點,并可用于術后鎮痛,但剖宮產時如何積極預防低血壓,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十分重要[1]。低血壓引起產婦頭暈、惡心嘔吐,還減少胎盤關注,對產婦及胎兒都不利。琥珀酰明膠的pH值為7.4±0.3,半衰期為4 h,膠體滲透濃度為274.00 mOsm/L,是較為理想的膠體液[2]。麻黃堿為非兒茶酚胺類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激動α和β受體,使神經末梢貯存的兒茶酚胺釋放,其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頻率作用使外周血管收縮,心搏有力,心率加快,靜脈回流量和心輸出量增加,血壓上升,升壓作用較腎上腺素弱而持久[3]。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只有在一定容量的基礎上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本組資料結果顯示,Ⅰ組麻醉后血壓下降的程度明顯小于Ⅱ組、Ⅲ組(P<0.01或0.05),低血壓的發生率為15%,明顯小于Ⅱ組、Ⅲ組(P<0.05),無一例出現由于血壓嚴重下降引起的惡心嘔吐副作用,說明在快速輸注琥珀酰明膠擴容的同時,預防性靜脈注射麻黃堿能有效防止腰-硬聯合麻醉后的血壓下降,明顯降低低血壓的發生率。
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剖宮產術時,采用麻醉期間快速輸注琥珀酰明膠聯合麻黃堿靜脈注射的綜合預防措施,能較好地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顯著降低低血壓發生率,減少惡心嘔吐副作用的發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1] 徐啟明,李文碩.臨床麻醉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15.
[2] 方吉,崔蘇揚.琥珀酰明膠用于腎移植手術中擴容的臨床觀察.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5,21(6):395-396.
[3] 陳伯鑾.臨床麻醉藥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8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