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臨床護理經歷著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的變革。護士的工作內容也由傳統的機械、被動地執行醫囑、完成分工的常規技術操作和患者的軀體護理,擴大到提供整體化護理。從面向未來考慮,開展“以整體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將成為當代內科護理的發展趨勢[1]。本文旨在探討實施人性化護理對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內科住院治療的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病的16例,腎功能不全的9例,惡性腫瘤伴轉移的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4例,骨折等其他疾病的3例;年齡66~97歲,平均(82.21±5.88)歲。
1.2 方法
1.2.1 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 ①減輕疼痛護理中應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及持續時間。②改善呼吸功能。③改善血液循環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皮膚色澤和溫度等。患者四肢冰冷不適時,應加強保暖,必要時給予熱水袋。④增進食欲,加強營養注意食物色、香、味,少量多餐,以減輕惡心,增進食欲。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便于患者吞咽。必要時采用鼻飼法或完全胃腸外營養(TPN),保證患者營養供給。加強監測,觀察患者電解質指標及營養狀況。⑤促進患者舒適。
1.2.2 評價方法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測定患者生活質量狀況,疾病治療功能評估調查問卷 (FACTG)。分別在患者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的第1天(干預前)、及第四周末進行測評。采用自評法,由護士行個人訪談后代其填寫。
1.3 統計學方法 所得資料全部應用 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
見表 1、2。
表1 人性化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表1 人性化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維度 干預前 干預后4周末 F P值軀體功能46.57±6.97 58.29±7.97 23.42 <0.05心理功能 44.23±1.69 61.80±2.37 9.60 <0.05社會功能 56.87±7.32 63.26±8.97 9.82 <0.05物質功能57.87±3.93 61.68±6.97 5.16 <0.05
表2 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前及干預后FACT-G評分比較()

表2 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前及干預后FACT-G評分比較()
量表 干預前 干預后4周末 t值生理狀況16.7±2.5 19.9±3.7 3.427社會家庭況 17.9±2.5 21.9±6.0 3.094情感狀況 15.7±2.7 19.4±2.5 5.057功能狀況 15.4±2.7 17.7±5.2 1.577量表總分67.2±4.7 79.2±9.6 5.318
在護理學專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內科護理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專科理念及專業理論和技能亦在不斷地更新和提高[2]。當前內科臨床護理無論從服務模式、工作理念、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上均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性化護理以其新穎的內涵深入內科護士的心,融入了護理工作中。人性化的目標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通過消除或減輕病痛與其他生理癥狀,排解心理問題和精神煩恐。由于住院患者往往是復雜多變的,這要求我們注意自身修養,掌握臨終前患者心理變化,培養較高的分析能力,對患者給予真摯的同情,全心全意為其解除病痛,珍惜患者的健康生命感受[3]。同時,對患者家屬應予以理解,以深表同情的態度勸導他們,必要時提供適當場合讓他們發泄悲痛。心理學家認為,長久壓抑悲痛的感情,會導致人們的心身疾病;大聲哭泣,讓悲痛發泄出來,能減少其對健康的影響[4]。因此,護士應做好患者住院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多關心,多體貼,多理解,使他們盡快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給予精神支持,幫助他們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綜合評分提高;疾病治療功能評分均有顯著性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人性化護理干預是對內科住院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的一種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
[1]徐朝艷,鄭志惠,張振路,等.個體特征對護士職業緊張與疲勞狀況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10,41(6):530-532.
[2]陳衛春.對當前護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議.中華護理雜志,2009,41(5):450-451.
[3]董軍,張宏雁.醫院質量管理發展現狀與趨勢.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9,9(5):425-427.
[4]王慶林,向月應,張衛兵.現代醫院整體醫療治理.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23.
[5]邵海燕.持續質量改進在晨間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9,2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