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宏彤
讓食品生產更透明
□ 焦宏彤
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媒體記者和消費者代表在各省市區陸續開展了“質檢邀您看企業,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動,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社會公眾更加了解食品生產加工的過程,進一步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促使食品生產企業樹立第一責任者的安全意識。筆者認為,要實現食品安全“零風險”,需要每一個從事食品生產的企業,包括食品加工小作坊,做到100%“透明式生產”。
“透明式生產”,就是生產加工全過程要經得起社會公眾、監管部門、乃至競爭對手的“觀摩”和“挑剔”。 應該認識到,“透明式生產”不僅僅是知名大企業的擔當,更應該是食品生產加工行業的準入門檻和最低標準。
經過政府監管部門的嚴防死守、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和生產企業的自律提升,近年來,食品安全形勢得到了穩步好轉,在全社會已經形成企業承擔食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的濃厚氛圍。但是,國內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證明,廣大消費者仍處在化肥、農藥超標,催熟劑泛濫,添加劑濫用的威脅之下。
國內某家食品生產企業,充分認識到 “透明式生產”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每個產品的生產過程都設置了關鍵控制點,隨時記錄查驗,從選料、化驗、生產到包裝、運輸等全過程實行可視化實時監控。企業通過互聯網面向全球視頻直播生產現場,切割、攪拌、灌裝、蒸煮等30多個關鍵質量控制點都能透明地置于公眾的關注之下。現在,也會不定時地將生產現場中的被其他企業認為是保密的環節,公布于網絡,讓廣大消費者監督。我們不禁要為這家企業叫好,試問大多數食品生產企業和作坊,你們的生產加工車間,敢“直播”出去,讓大家也瞧瞧嗎?
添加劑的濫用深深刺痛了公眾的神經。應該說,當前食品安全潛在風險,還是食品添加劑問題。
在山西平遙冠云牛肉集團公司,筆者看到,生產加工車間是全透明的,公司董事長雷秉義稱,公司對生產配料實行獨立管理,由專人按照產品種類不同進行分工操作。“每使用一種輔料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尤其是食品添加劑,還建立了專柜存放,加鎖管理制度。” 雷秉義說,“公司明確了添加劑采購、使用、管理的相關責任,并將所使用添加劑的添加量、品種等編寫打印在配料室,定期檢查限量使用記錄。”并且“歡迎廣大消費者參觀全部生產流程”。無疑,冠云牛肉為食品企業樹立了榜樣。

食以安為先。食品生產行業做的是良心工程,來不得半點馬虎。作為監管部門,要積極倡導食品企業的“透明式生產”,做到不護短、不遮掩、不怕露丑,轉變被動監管局面,營造食品安全的全社會監管氛圍。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要完善管理環節,不僅做到“透明式生產”,而且要做到“透明式生產”常態化,對內對外一個樣、檢查日常一個樣、官員百姓一個樣,敞開廠門,積極接受公眾監督,經得起同行觀摩。
食品安全涉及田間生產——原料加工——流通倉儲——貨架餐桌等諸多環節,從田間地頭到百姓入口,食品加工企業種類有28大類,500多細類,非常復雜龐大。食品生產行業需要倡導透明生產加工、透明銷售的模式,只有“透明式生產”常態化,才能保證質量透明,讓普通消費者都能看到加工流程,明明白白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