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艷云
〔關鍵詞〕 地理教學;小論文;意義;
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1—0086—01
地理小論文是指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及條件,選擇不同的地理研究課題,自主地開展調查研究,并進行分析和論證,最終寫成的論述性文章。指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是適應素質教育發展和探究性學習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初步科研能力的需要。讓中學生學會撰寫地理小論文,其意義和作用十分明顯。
一、 指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的意義
1.寫地理小論文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撰寫地理小論文是一項很好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它能引發學生從課堂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收集事實證據,提出和驗證假說,作出解釋等建構知識的活動。其間,學生不僅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質疑、推理和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他們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并且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真正體驗到地理學習的魅力。
2.寫地理小論文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指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適時、適度的啟發與引導,則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查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等。
二、怎樣指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
1.確定小論文的論題。(1)論題的來源。論題實質上是地理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產物。其來源包括: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探究,由熱點問題引發的探究,由周邊的生活環境所引發的探究,如 ,“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等。(2)論題要符合科學探索性的原則。小論文應有一定的科學性,這種科學探索是在中學生的實際認知與能力的基礎上,經過一定努力可以完成的。(3)小論文選題要切合實際,應“小、實、新”。 文章題目要小,內容要集中。可以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個問題、一個專題,不必面面俱到。教師最好是讓學生自己定題目,可引導他們結合所學地理知識有感,或是身邊發生的事件,或是觀察有感來確定題目,最好是自己熟知的內容,要貼近自己的生活實際,應具有“鄉土味”。
2.設計研究方法,謀篇布局。(1)搜集資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就無法進行研究和寫作。而從網上搜集研究資料是目前最便捷的方式。搜集資料時要有明確的目標,其目標是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所選擇的課題來確定的。在廣泛搜集的基礎上,要加工、提煉、篩選出對課題研究有直接參考價值的資料,選其精華,去其糟粕。(2)現場觀察。讓學生親自到現場去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通過“望、聞、問、切”獲得直接經驗,這是搜集第一手資料的好方式。而調查訪問,則是通過面對面的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式。其間,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而且還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3.撰寫小論文。地理小論文屬于論說文的范圍,要具有論說文的一般結構特點,應包括論說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三大要素。論點,是地理小論文提出的問題和所要闡明的觀點;論據,即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論證,即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一篇地理小論文,在文章結構上通常包括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引論,提出本文所要論述的問題;本論,選擇和運用論據,圍繞論點展開論述;結論,總結全文,歸納概括論點,加深讀者印象,引起讀者深入思考。
4.修改小論文。(1)指導學生反復閱讀小論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斟酌文章的標題是否貼切,字、詞、句、標點是否正確,語言是否流暢,論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分,運用的數字和事例是否準確,論證是否合理、縝密、科學,文章的結構是否完整,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是否連貫自然。(2)交流作品,取長補短。引導學生在小組、班級內進行小論文交流,相互切磋,并留給學生時間進行修改。教師應對每一篇小論文給予點評,并尋找適當的機會和途徑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探究性學習之中。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