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華
“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這是老人們的一句口頭禪。新春佳節,要是沒有鞭炮,節慶氣氛肯定大打折扣,這也是許多地方禁放鞭炮未能成功的原因。說到鞭炮,筆者便會想起閩南和臺灣正月里的“攻炮城”游戲。這“攻炮城”并不是動用大炮去攻城堡,而是一項獨具情趣、場面壯觀、融娛樂與競技于一體的群眾性年俗活動,自古以來就是風俗相同的閩南和臺灣民間正月里的主軸節目。
節日期間,一些商家或團體常常自設或贊助“炮城”供民眾娛樂。每當“攻炮城”的鞭炮聲“噼里啪啦”響起,不少人經不住誘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尋聲前往娛樂場所,欣賞那扣人心弦的場面。
“炮城”一般有方有圓,采用竹木、麻線、鉛線等材料扎成骨架,然后在四周環繞一串長長的鞭炮,在鞭炮外面糊上紅紙,裝飾得像古代的城垣。在臺灣,有的“炮城”骨架扎好之后,要由專業的焰火師傅設計并制作多種焰火圖景,層層布置在“炮城”的周圍。這些逐層往上的精彩節目各有名堂,有一種叫金龜磨的“炮城”,是在一個米篩大的竹環上捆扎無數個“鼠仔”(即裝滿焰火藥料的斜口蘆竹細管),并用一條火藥芯彼此連接。一旦火藥芯被攻城的炮仗擊中引燃,所有“鼠仔”同時迸出五光十色的焰火,并推動竹環迅速旋轉,變成五彩繽紛的飛輪。還有一種仙人祝壽“炮城”,當鞭炮點燃火藥芯時,焰火便燃燒出仙翁形象,其手中扎成的一捆畫幅會突然向下展開,展示出一個斗大的“壽”字。再如滿天星“炮城”,一經點燃,在尺余長篾條上縛著的數十個“鼠仔”同時升空,最后又在空中爆炸,猶如節日向空中發射的焰火。其他如雙獅搶球、孔雀開屏等也異彩紛呈,欣賞性很強。一切完備后,在街頭巷尾空曠處立根柱子,把“炮城”高高掛起,約有三層樓高。每座“炮城”設主持人1~2人。攻城的炮手不受年齡、性別和人數的限制,有本事把“城”攻破(即點燃里面的鞭炮),不但能得到獎品,而且會贏來人們贊羨的目光。
高高懸掛在桿頂的“炮城”引來眾人“輪番進攻”。年輕的小伙子自己買來各式各樣的鞭炮串,點燃后奮力對準吊在空中的“城垣”拋擲,利用爆炸的威力炸破紅紙,再以火花引爆“炮城”內的鞭炮,其場景真如萬炮齊轟,蔚為壯觀。圍觀者紛紛出點子,幫助尋找攻城捷徑。炮手們在眾人面前,各顯神通,人人競勇。有些年紀小或女性炮手力不從心,點燃手中的鞭炮后慌得往前面一拋了事,不敢向上扔,離“城垣”還有老遠的距離,引來一陣嬉笑。有的鞭炮串拋上去沒掛住,掉落下來,被接住后重新拋。遇到這種情況,炮手沒有眼明手快加膽量是不行的。有時點燃的鞭炮快把“城垣”炸完時,卻會意外地出現“夾殼啞炮”。這時,人們往往會扼腕興嘆。但攻城者的情緒高昂,加上圍觀的人群吶喊助威,總會把“攻炮城”活動推向高潮。在臺灣,“攻炮城”早已由男女老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發展成了一種有組織的團體比賽,以此考驗人的膽識和智力。參加者須事先向承辦單位報名,每隊參加人數為3至5人不等,每隊設隊長1人。承辦單位提供給每個報名隊伍鞭炮若干串,限定時間“攻炮城”,以各隊在限定時間攻下“炮城”的數量計成績。如果出現兩隊攻下“炮城”的數量相同,則用時短者為優勝。
改革開放前,閩南的“攻炮城”活動局限性很大,因為鞭炮品種少,人們也沒有多少錢買鞭炮。炮手大多采用單發鞭炮“攻城”,技術要求很高。盡管炮手眾多,還是經常出現一整天攻不下一個“炮城”的情景。另外,那年頭“攻炮城”活動多由文化館牽頭舉辦,由于群眾文化生活很貧乏,再加上節日活動經費有限,有的文化館怕“炮城”被攻下后就不熱鬧了,便事先把鞭炮藥芯浸泡鹽水然后曬干,這樣往往屢攻不下,直到節日活動接近尾聲才掛出沒有造假的“炮城”。
時下,鞭炮品種琳瑯滿目,炮手大多使用長串的連珠炮來攻城,只要鞭炮一掛上“城墻”,利用不斷爆炸的威力,就能炸開“城墻”引爆“炮城”內的鞭炮,使“攻炮城”的速度大大提高。但如果沒拋準,一大串連珠炮滑下來,常常炸得“城”下的炮手們四處躲避,這便是“攻炮城”的一大樂趣。由于現在的鞭炮威力很大,炮手們攻城時一般都會穿舊衣服,戴上帽子、手套和眼鏡,做好防護。如果炮手技術高超,出手順利,拋上的鞭炮火焰觸發了“城垣”的炮芯,霎時,城如山崩,“噼噼啪啪……”炸得粉身碎骨。那五顏六色的碎紙猶如天女散花,紛紛揚揚飄落下來。圍觀者歡呼雀躍,歡聲雷動。此情此景,不亞于觀看一場精彩的拳王爭霸賽。
關于“攻炮城”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在閩南沿海一帶操練水師,準備收復臺灣。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防士兵過年時開小差,想出妙策,訂造了大量鞭炮,扎成一個個“炮城”,又發給士兵鞭炮,鼓動官兵全心全意“攻炮城”,攻下者給予重賞。這樣一來,既增添了節日氣氛,消除了士兵思家情緒,又讓士兵鍛煉拋擲、瞄準技巧,提高作戰能力。后來,這一有益有趣的軍營游戲隨鄭成功軍隊傳入祖國寶島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的爺爺、祖籍閩南的著名臺灣史志學家連橫(1878~1936)在其撰寫的《雅言》中就記敘了“攻炮城”這一活動:“臺灣也有‘擲炮城之戲,架竹為櫓,高近兩丈,上置炮城,擲者以鞭炮燃火投之……”數百年來,這一獨特有趣的東方奇觀在閩南和臺灣盛行不衰,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駐足觀看。
(壓題圖:新年“攻炮城”盛況)(責編:馮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