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
楠木燈是一個人的藏名音譯,但我更愿意望文生義的把他視為一顆參天楠木,一盞溫暖明亮的酥油燈。
每次見到楠木燈,都給我帶來驚喜、感動、酸楚、振奮等百感交集的復雜情感體念。人格甚至是靈魂,都會得到一次暢快的洗禮。
今年六一兒童節,再一次在麥坤小學見到楠木燈。其時,他站在操場簡易的主席臺上,被學生家長如潮的五彩哈達所淹沒。他站在那兒,像一座飾彩的白塔,突然間顯得那么高大。仿佛被那些錦緞和五彩哈達包裹的是我自己,一種溫暖和感動油然而生,我有著一種眼熱鼻酸的幸福。
矮而壯實的楠木燈好不容易從哈達的潮水中伸出花白的腦袋,這個平素以嚴厲和兇惡聞名的老頭,此時卻孩童般膽怯和羞澀,潮濕的雙眼甚至顯得有些茫然無助。
在廣大農村,尤其是在缺少集會的牧區。六一既是孩子的節日,更是大人們的盛典。上千的人們從遠牧點騎馬騎摩托甚至搭乘順風車顛簸而來,看到健康成長的孩子載歌載舞。收入并不豐厚的他們把一匹匹錦緞、一根根哈達捧了出來,以活佛的禮儀致謝這個曾經無數次叨擾他們的老頭。
在阿壩工作的四年多時間里,我接觸最多的鄉干部就是楠木燈。每次到麥坤下鄉,他總會把我往學生的寢室和食堂拉。總是絮絮叨叨地數說學生寢室不夠、食堂太小之類的種種困難。
其實,那個時候,超齡的他已經從麥坤鄉黨委書記的職位上轉非。組織上要調他進縣城到教育局工作,他謝絕了組織的美意,執意留在麥坤鄉抓教育,于是,麥坤小學就有了一個老人奔忙不息的身影。
楠木燈告訴我,“我不是不想進縣城工作,我的文化那么低,在教育局能干什么呢?不如在鄉上好好抓一下學生入學和教育質量。” 他說他嘗夠了沒有文化的苦頭,孩子們不能再沒有良好的教育了。
由于家長們的觀念陳舊,加之高原牧區生產的特殊性,送孩子入學的積極性一直不高。看著一天天長大又不進學校上學的孩子,野草一樣荒蕪,楠木燈心急如焚。他游走在村寨的每戶人家,翻山越嶺到一個又一個遠牧點。吃夠了閉門羹,聽慣了譏諷話,不管怎樣,家長不送學生入學,楠木燈就死乞白賴地不走。最終,家長被他打動和感化,紛紛把孩子送進學校。
他的付出沒有白費。剛到麥坤鄉工作時,中心校只有27名學生,幾年后就達到100多名。特別是從他專門負責學生入學的幾年時間,學生一下從150名多增加到640多名。
麥坤不是楠木燈的家鄉,那640多個孩子沒有一個是他的孫子。恰恰是為了這些孩子,他沒有照顧到自己的兩個孫子。
一直心懷愧疚的楠木燈也曾叫兒子把兩個孫子帶到學校讓他照顧,當兒子看到他和幾十個小孩同睡一個寢室,整夜又是添被子又是帶小孩上廁所,沒睡一個安生覺時,心都涼了。說啥也不讓兩個兒子讓楠木燈照顧。“他哪有閑心照顧自己的孫子哦,他有那么多孩子,還在乎這兩個娃娃!”兒子略帶醋意的詰問中,有一些敬意和無賴。
楠木燈三次流淚給我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
一天早上,臉色鐵青的楠木燈闖進我辦公室。說話間竟然老淚縱橫,原來麥坤中心校校長李群被縣級部門看上,準備調走。李群這個小伙子能干又有極強的敬業精神,也愿意獻身教育事業。調他的單位特殊,絲毫沒有回旋的余地。他一著急,跑來找我。楠木燈哽咽著說“李群調走了,那600多個娃娃咋辦啊?要是那樣,我這個退休老頭也就不管這些閑事了!”我和縣長被他感動了,極力協調,物色李群的單位最后忍痛割愛。得知李群沒有調走,楠木燈這個老頭又破涕為笑了。
去年寒假散學典禮上,幾個曾經因為不送孩子上學被楠木燈罰款的貧困家長從臺下沖上來,把哈達和一張皺巴巴的百元鈔票硬塞到他手中,推辭之間,楠木燈流下了熱淚。
如今,那些孩子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初中。我知道,那是家長們對楠木燈的深深感念和褒獎。但他死活不肯接受那些還帶著汗味和體溫的現金,“我是有工資的人,這是我應該做的。只要你們不怪罪我當時的魯莽做法就噶真切了!” 楠木燈喃喃地說著,淚水在滿臉的溝壑里奔流。
不久前,住院返校的楠木燈在學校的大門口被孩子們團團圍住。歡呼雀躍的孩子中間不知誰突然失聲痛哭起來,接著,孩子們日夜思念楠木燈爺爺的感情閘門被打開了,巨大的哭聲像是一曲禮贊的歌謠,在村寨和曠野間流動。
在巨大的震撼和感動中,我看見滿臉熱淚的楠木燈被孩子們簇擁著,像雨后鮮花叢中一樹滄桑遒勁的楠木。
那是個周末的午后,我和楠木燈在一個叫千佛山的小茶館喝茶聊天,從那雙潮濕的眼里我知道了楠木燈的過去。他是從老家的架線工人參加工作的,經過組織的培養,成為鄉上一名黨員干部。上世紀九十年代,正值壯年的楠木燈長年奔走在邊界解決草場糾紛,幾年回不到一趟家。不堪忍受的妻子拋下兩個孩子離他而去,傷透了心的楠木燈從此再也沒有結婚。
由于忙于工作,兩個孩子也沒有照顧和培養好,至今沒有找到工作。他原本不高的工資得養活一家祖孫三代。而工作一輩子的楠木燈,臨到退休還沒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仍然租住著農機廠的幾間破舊房屋。
但他沒有一點怨言,他說健康和快樂是什么都換不來的。他說他有六百多個孩子,這是他最大的財富和快樂。
麥坤小學的墻壁上有一副楠木燈的畫像,那是鄉上和全校師生刻意設計的。畫中楠木燈微笑的古銅色臉上始終掛著謙卑、慈愛和嚴厲的神情,無論白天黑夜,那雙開始渾濁的眼睛,始終深情地凝望著校園,凝望著那群充滿生機活力的孩子。
記得參加六一慶典的一位僧人說,其實,楠木燈做的才是最大的善事,比我們這些吃齋念佛的功德大哦!
是的,或許楠木燈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但他的精神和境界卻是無限的。他的人格魅力是任何權力和財富都不能比擬的,他無聲,卻巨大而恒久的存在。
就像一株參天楠木,擬或一盞明亮的酥油燈。只要一想起他,就感到明亮溫暖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