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雙炳 胡玉花 王成霞 李軍紅 李炎玉 張思巨
1.北京振東光明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中醫藥三級實驗室,北京 100120;2.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北京 100700
脾腎兩助丸由明末清初名醫傅山創制,由黨參、白術、雞內金(炒)、川芎、山茱萸、補骨脂等30味中藥材組成。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酸,具有健脾益氣,滋補肝腎之功效。用于脾腎虛弱而致的肢體倦怠,氣虛無力,不思飲食,胃脘痞悶,腰膝疲軟,夢遺滑精,頭暈耳鳴。本品原質量標準(部頒標準WS3-B-1654-93)僅通過性狀、顯微鑒別進行質量控制,對一個包含高達30味中藥材的中成藥,質量可控性較差。為提高脾腎兩助丸的質量標準,本研究建立薄層色譜法對其中4味藥材進行鑒別。本法專屬性強,準確、簡便,可用于脾腎兩助丸的質量控制。
電子天平(BS223S,德國 Sartorius)、硅膠薄層板(G,青島海洋化工廠);脾腎兩助丸(山西振東開元制藥有限公司,Z14021568,9 g/丸,批號:080916、080917、080918);對照藥材山茱萸(121495-200702)、補骨脂(121056-200904)、當歸(120927-200613)、川芎(120918-200809)及對照品熊果酸(110742-200518)均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陰性樣品,自制。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取本品25 g,加硅藻土10 g,研細,加乙醚80 mL,回流1 h,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石油醚(60~90℃)浸泡2次,每次15 mL(浸泡約2 min),棄石油醚液,殘渣加丙酮2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山茱萸對照藥材0.5 g,加乙醚40 mL,同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對照品適量,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毫升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按脾腎兩助丸的處方比例稱取不含山茱萸的其他藥材,按該丸的制備工藝和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溶液各10 μL,對照藥材和對照品溶液各1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甲酸(5 ︰ 2 ︰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結果見圖1。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紫色斑點;陰性對照無干擾。

圖1 山茱萸薄層色譜圖

圖2 補骨脂薄層色譜圖

圖3 當歸、川芎的薄層色譜圖
取本品20 g,加硅藻土10 g,研細,加乙醇80 mL,加熱回流30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0.3%氫氧化鈉15 mL使溶解,用稀鹽酸調節pH至5~6,然后用乙酸乙酯15 mL振搖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用鋪有適量無水硫酸鈉的濾紙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按脾腎兩助丸的處方比例稱取不含補骨脂的其他藥材,按該丸的制備工藝和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溶液。另取補骨脂對照藥材1 g,加乙醇20 mL,同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溶液各10 μL,對照藥材溶液2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10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結果見圖2。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棕黃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顯灰色,無干擾。
取本品20 g,加硅藻土10 g,研細,加乙醚50 mL,超聲處理30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醚1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川芎對照藥材各0.5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按脾腎兩助丸的處方比例稱取不含當歸、川芎的其他藥材, 按該丸的制備工藝和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溶液各10 μL,對照藥材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結果見圖3。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對照無干擾。
(1)本研究另外考察了本方其他藥材的薄層鑒別方法,結果麥冬[4]、枸杞子[5]、川貝母[6]、肉蓯蓉[7]、小茴香[8]、郁金[9]、牽牛子[10]、白術、茯苓、山藥、半夏、黨參、白芍[11]、熟地黃[12]、杜仲[13]等藥材均無對應斑點。(2)考察本方中鎖陽、牛膝[14]、澤瀉[15]、甘草、黃芪、陳皮、款冬花、雞內金、土鱉蟲的薄層鑒別方法,結果陰性均存在干擾。(3)采用TLC 法鑒別脾腎兩助丸中山茱萸、補骨脂、當歸、川芎的色譜斑點清晰,陰性對照無干擾, 專屬性強,準確、簡便,可用于脾腎兩助丸的質量控制。(4)因脾腎兩助丸處方高達30味藥材,成分復雜繁多,為使藥品質量可控性進一步提高,需要繼續研究更多的TLC和HPLC檢測方法。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劉放,周芝芳,孫潔胤,等.腎寶合劑薄層色譜鑒別[J].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學報,2005, 3(60):9-12.
[3] 黃麗霞.生化丸的質量標準研究[J].基層中藥雜志,2002,16(3):13-14.
[4] 楊冬愛,王馥暉,齊曼麗.利膽八味散中苦地丁與麥冬的TLC鑒別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8,(1):53-54.
[5] 劉吉金,熊英.龍飲沖劑的薄層色譜鑒別研究[J].中成藥,1999,21(11):603-604.
[6] 孫國紅,劉昕.止咳合劑中川貝母及枳殼的薄層色譜鑒別[J].時珍國醫國藥,2004,15(11):766.
[7] 林學錦.抗骨增生片的質量標準研究[J].海峽藥學,2007,19(6):18-20.
[8] 帕麗達·阿不力孜,米日古麗·木沙,叢媛媛,等.維藥寒喘祖帕顆粒的薄層色譜鑒別 [J].中醫藥,2008,26(2):42-43.
[9] 林琪宇,張娜,方道碩,等.不同品種郁金的薄層鑒別[J].四川中醫,2008,26(5): 34-35.
[10] 趙晶巖,張樹義,馬桔云.消食化滯咀嚼片的薄層色譜研究[J].黑龍江醫藥,2003,16(3): 180-181.
[11] 王紹忠.健胃丸中自芍紅參延胡索的薄層色譜鑒別[J].遼寧中醫雜志,2006, 33(1) : 108.
[12] 趙春香.中成藥中熟地黃的薄層色譜鑒別[J].中成藥,1996,18(6):45-46.
[13] 馬希漢,張康健,王藍,等.富含生理活性物質的杜仲葉提取物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7,12(3):86-89.
[14] 劉靜 .益氣通利丸的薄層色譜鑒別 [J].安徽醫藥,2008,12(9):812-813.
[15] 周晶,史曉慧,張德富,等.增光膠囊的薄層色譜鑒別[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 6(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