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沖 陳江華 陸丹倩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檢驗科,廣東中山 528400
手術切口感染是外科最常見的醫院內感染,是衡量外科治療質量的重要指標。外科手術切口感染耐藥性不僅影響手術效果,延長住院時間,還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筆者對300例外科手術進行院內感染監測,從不同角度分析影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耐藥性的相關因素,找出影響手術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為醫院感染的控制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
調查對象為2010年3月1日~2011年5月30日所有外科胸腹部手術的患者,共獲得300例樣本。
采用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調查分析有關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在手術室進行空氣和醫務人員手消毒效果監測,在手術室詢問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觀察記錄,在病房察看病歷、床旁調查和詢問主管相結合;在病案室收集有關資料。對醫院感染患者送檢各種標本培養,進行藥敏實驗。
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應用t檢驗、x2檢驗等統計學方法。
手術后切口感染耐藥性的影響因素比較。為分析幾種因素與發生手術后切口感染耐藥性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將所要分析的因素進行量化,具體量化方案見表1。將各種分析因素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手術后切口感染耐藥性危險因素是手術部位、病原菌種類、手術持續時間、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種類等。見表2。

表1 手術后切口感染耐藥性影響因素量化情況

表2 手術后切口感染耐藥性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手術持續時間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手術時間長,切口感染的機會就越大[1],因為手術操作和切口暴露時間長,創面細菌感染的機會和數量增多,且由于手術牽拉臟器造成切口及組織損傷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時長時間的操作,出血量增多,且麻醉時間的相應延長也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本次調查結果可看出胸部骨科手術大部分是大手術,手術時間要比四肢骨科手術時間長,因此切口感染率胸部大于四肢。
術前、術后住院時間長、患者與醫院的環境、醫務人員、探視人員、其他患者接觸增多,導致攜帶的菌株增多,再加上患者的皮膚及體內寄存細菌和醫務人員貯存的細菌毒力強,細菌相互交替以及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術后患者又未注意營養補充,患者抵抗力下降,易發生切口感染。因而縮短住院日是減少外科術后切口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本研究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在這些因素中,外科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是手術部位、手術持續時間、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種類等,這與國內外研究報道一致。所以針對這些方面加強管理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才能提高醫院的手術質量。
外科術后切口感染耐藥性與手術后抗生素使用的時間和種類有直接關系[2],一般來說,術后如發生切口的感染,該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種類會有所增加。因此,本研究術前、術中抗生素的使用,可反映合理使用的程度。尤其是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控制和監管。魏燕紅等[3]報道,抗生素使用過度會增加醫院內微生物生態壓力,加大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的危險性,隨著使用種類的增加感染率增高。近年不少外科醫師[4]過分依賴抗生素來防治術后感染,不論手術大小性質,盲目、大量、聯合使用新型昂貴的抗生素,陷入濫用抗生素-產生耐藥菌株-更換新藥的惡性循環,導致嚴重后果。
綜上所述,外科手術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所致,所以醫生工作中不僅要掌握一般臨床手術基本功,還要掌握無菌操作技術及其疾病治療基礎理論和護理經驗。同時預防外科手術后切口感染是防治醫院感染的重要內容,嚴格按照安全措施,加強各個環節質量控制監管,可有效降低外科手術后切口感染率。
[1] 劉麗華,魏全珍,張惠珍,等.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調查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 (8):109 1-1092.
[2] 鄒爛輝.腹部外科術后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09,7(6):126-127.
[3] 魏燕紅,張利軍.普外科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444-445.
[4] 李紅,黃小民,韓燕茹.116例住院患者Ⅰ類手術切口感染調查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1):124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