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湖南湘潭 411100
抑郁是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多見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率為30%~60%。卒中后抑郁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神經功能的改善,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也造成了醫(yī)療資源的浪費。臨床調查顯示,腦卒中伴失語或語言功能障礙患者抑郁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無語言功能障礙者[1]。因此,如何改善失語患者抑郁狀態(tài)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報道顯示,單獨使用抗抑郁藥物對改善腦卒中患者抑郁有一定效果,但若溝通障礙得不到改善,則抑郁治療相對困難。本文筆者對腦卒中失語患者在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語言康復訓練,效果較好,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伴失語患者96例。入組標準:①腦卒中診斷符合腦血管病診斷標準[2],并經影像檢查證實;②臨床檢查證實語言功能障礙;③神智、意識清醒無明顯認知功能障礙;④既往無精神疾病史。96例患者中男59例,女37例,年齡50~73歲,平均(65±11)歲。全部患者為1~4級部分性運動性失語。患者按入院時間分為抗抑郁藥組48例和藥物加訓練組48例,兩組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例)
全部患者入院確診后,均給予擴血管、活血化瘀、營養(yǎng)腦神經等常規(guī)治療。抗抑郁藥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抗抑郁藥氟西汀20 mg/d,口服3個月。藥物加訓練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氟西汀治療,用法同抗抑郁藥組,并配合Schuell刺激法語言訓練,30 min/次,每周2次,共2個月。語言訓練主要包括:①聽理解訓練:要求患者指出聽到的物品、圖形等,按命令執(zhí)行動作、指出物品等,考察患者對句子或簡短文章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加訓練難度;②口語表達訓練:首選指導患者完成口型發(fā)音,再此基礎上進行復述、聯(lián)想、語句、問題回答等訓練;③閱讀訓練:首先進行簡單的單詞閱讀訓練,然后逐步進行默讀、朗讀,理解文章意思,并回答問題;④書寫訓練:首先由患者書寫簡單字詞,熟悉的名字等,逐步訓練根據(jù)聽到的內容進行整段文字書寫。
全部患者治療前、治療2、4、8、12周采用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量表(MESSS)[3]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評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 (HAMD)和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價患者抑郁改善情況。訓練前后采用改良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6]評價受訓患者語言功能的改善情況,同期也測量未受訓者語言功能情況。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校正后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各項語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藥物加訓練組患者語言能力明顯高于抗抑郁藥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語言能力比較(x±s,分)
兩組治療前 MESSS、ADL、HAMD、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HAMD、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藥物加訓練組明顯低于抗抑郁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MESSS、ADL較治療前改善,但藥物加訓練組MESSS評分低于抗抑郁藥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生活治療改善及抑郁狀態(tài)改善情況比較(x±s,分)
目前,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腦卒中患者明顯增多,卒中后神經功能缺損導致的語言、運動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近年來卒中后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研究成為臨床熱點,但是除生理機能損害外,患者卒中后抑郁等心理因素也是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7]。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率較高,可達30%~60%,其作為影響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已得到臨床共識[8-9],尤其是卒中后失語患者,語言溝通障礙,導致抑郁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無語言障礙者。
目前有文獻報道,對于腦卒中抑郁患者預防性應用抗抑郁劑氟西汀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康復[10],原因可能在于氟西汀抗具有抑郁作用,改善了患者心態(tài),增強了其治療依從性及康復信心,從而促進神經功能損傷的恢復。此外氟西汀可作用于中樞五羥色胺(5-HT)系統(tǒng),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因為氟西汀可以使5-HT遞質活性增強,促進5-HT能突觸的傳遞及新的突觸聯(lián)系的生成[11]。氟西汀治療對改善腦卒中患者抑郁有較好效果,但對于腦卒中失語患者若溝通障礙得不到改善,抑郁治療仍相對困難,因此,有必要對失語患者進行語言功能鍛煉。Schuell刺激法語言訓練以患者聽覺刺激作為基本工具,促進患者再組織能力及語言功能的恢復[12]。通過感覺刺激改變腦的電活動,引出患者對應的反應,并循序漸進地強化,可提高患者言語表達、聽理解、閱讀理解、書寫能力,從而恢復治療信心,配合藥物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抑郁情緒。本文使用氟西汀聯(lián)合語言訓練治療腦卒中抑郁伴失語患者,其言語能力較訓練前及單用氟西汀者均明顯改善,且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抑郁評分改善均較治療前及單用氟西汀者明顯改善(P<0.05)。
綜上所述,抗抑郁藥配合語言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腦卒中失語患者言語功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抑郁狀態(tài),促進其康復信心,其在腦卒中抑郁患者尤其是失語患者中有較好的應用意義。
[1]Bersano A,Burgio F,Gattinoni M.Aphasia burden to hospitalised acute stroke patients:need for an early ehabilitation programme[J].Int JStroke,2009,4(6):443-447.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
[3]胡萬保,羅祖明.腦卒中4種評定量表的效度、信度及可操作性檢驗[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9):2846-2847,2867.
[4]韓學青,馮鋒,陳建,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輔助診斷癡呆值的界定[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7):13-15.
[5]侯沂,舒良.現(xiàn)代精神病學治療手冊[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5:243.
[6]呂杰民,李世學,張芳.腦卒中失語癥的早期康復治療[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8):86-87.
[7]Tsouli S,Kyritsis AP,Tsagalis G.Significance of aphasia after first-ever acute stroke:impact on early and late out comes[J].Neuroepidemiology,2009,33(2):96-102.
[8]俞子彬,李淑芬,王芳芳.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27(5):450-454.
[9]劉輝,徐寧,王凡,等.老年腦卒中患者繼發(fā)精神障礙常見安全問題及護理對策[J].臨床誤診誤治,2010,23(6):592-593.
[10]張東清,曾偉杰,葉蔚云.氟西汀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9):1134-1134.
[11]Biley RK,Mallinckredt CH,Wohlreich MM,et al.Duloxef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comparisons of safety and efficacy[J].JNail Med Assoc,2006,98(3):437-447.
[12]熊華春,滕軍放,郭鋼花,等.腦血管疾病失語癥患者78例Schuell法語言訓練效果觀察[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43(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