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民 雷亨發
湖北省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湖北荊門 448000
近年來剖宮產率在我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麻醉是剖宮產的主要組成部分,腰麻(CS)、硬膜外麻醉(EA)和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CSEA)是剖宮產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三者均可滿足手術的要求[2]。剖宮產術對麻醉的要求是不影響產婦生理功能的前提下起到較好的鎮痛作用,并且不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3],因此剖宮術對麻醉的要求較高。本文通過對我科室臨床剖宮產病例進行分析,比較CS、EA和CSEA三種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以期尋找更佳的剖宮產麻醉方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50例病例全部是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科室行剖宮產手術的均為足月妊娠的初產婦,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異常疾患。年齡20~36歲,體質量51~105 kg,平均78 kg。150例產婦隨機分為CS組、EA組和CSEA組各50例,三組產婦平均年齡、身高、體重及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CS、EA、CSEA三組待產婦的術前準備相同,進入手術室后對血壓、心率、脈搏、心電圖等進行監測,并進行常規的吸氧。CS組:經L2~3穿刺(采用B-D型腰麻-硬膜外聯合穿刺針),蛛網膜下腔頭端注入2%利多卡因2 mL,注藥時間為8~10 s,仰臥位后,使痛覺阻滯平面達T8水平。EA組:經L1~2穿刺(16號硬膜外穿刺針),硬膜外頭端置管3 cm,硬膜外注入2%鹽酸利多卡因5 mL,5 min后加注8~11 mL,仰臥位后,使痛覺阻滯平面達T8水平。CSEA組:經L2~3穿刺(采用B-D型腰麻-硬膜外聯合穿刺針),穿刺確認成功后以針內針行腰穿,針尖達蛛網膜下腔后,抽出針芯,見腦脊液回流后緩慢注入0.5%的布比卡因8~10 mg,注藥時間為20~30 s,注藥完畢拔出腰穿針,置入硬膜外導管3 cm,轉為仰臥位后,使痛覺阻滯平面達T8水平。三組患者,若術中痛覺阻滯平面偏低不能滿足手術需要時,經硬膜外導管追加2%利多卡因提高阻滯平面至T8水平,并根據情況追加局麻藥維持阻滯平面。
用針刺法測定痛覺消失平面,鎮痛的情況由產婦評價分為無痛、輕微痛、中等痛、劇痛;由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共同評價腹壁肌肉松弛情況,并分為很滿意、滿意、不滿意3種;麻醉開始,連續監測血壓、脈搏、心率、動態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記錄從給藥到手術野針刺無痛時間即麻醉起效時間和麻醉至胎兒娩出時間;記錄新生兒娩出1、5 min的Apgar評分,若新生兒評分低于7分,立即給于相應的處理;觀察并記錄低血壓、惡心、嘔吐、寒戰、頭痛等麻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麻醉方式的鎮痛及肌松效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得,CS組鎮痛、肌松效果明顯優于EA組,兩組麻醉方式鎮痛效果和肌松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S組與CSEA組相比,CSEA組在鎮痛和肌松效果上略優于CS組,但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A組與CSEA組相比,CSEA組在鎮痛和肌松效果上明顯優于EA組(P<0.05)。

表1 三種麻醉方式的鎮痛情況與肌松情況對比(例)
三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其中三種麻醉方式的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麻醉至分娩時間如表2所示。CS組與CSEA組在麻醉起效時間及麻醉至分娩時間大致相當,兩組均低于EA 組(P < 0.05)。

表2 三組麻醉方式麻醉時間比較(x±s,min)
研究期間部分孕婦出現低血壓現象,但給與相應治療后均能耐受,三組孕婦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剖宮術不僅涉及產婦本身,而且還關系到胎兒健康,麻醉是剖宮術時所必需的部分[4]。剖宮術對麻醉的要求為鎮痛完全、肌肉松弛、骶神經阻滯完善。CS操作簡單易行,神經阻滯完善,起效時間快,對胎兒影響較小[5];EA給藥存在誘導時間長、阻滯范圍受限、不能有效抑制取胎前后的牽拉反應等缺點,給產婦帶來較大痛苦[6];CSEA兼具CS和EA的特點,具有起效迅速、鎮痛效果好、肌松滿意率高、術后便于硬膜外鎮痛等優點[7-8]。
本文通過臨床150例剖宮產患者采用三種麻醉方式的對比研究,得出CS和CSEA組的麻醉效果明顯優于EA組;在麻醉起效時間和麻醉至分娩時間上,CS和CSEA均明顯短于EA組,因此,本實驗得出臨床剖宮產采用CS和CSEA麻醉要優于采用EA方式麻醉的結論。但EA具有不受時間限制、便于術后鎮痛的優點,因此CSEA兼具CS的麻醉效果好、起效快和EA的術后鎮痛特點,應為臨床剖宮產術的首選麻醉方案。
總之,對于剖宮產手術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具有鎮痛效果好、肌松滿意率高、起效快并兼具術后鎮痛等優點,應作為一種臨床常用的麻醉方式進行推廣。
[1]李敬.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急診剖宮產手術麻醉療效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6):3358-3359.
[2]張成敏,高俊奇,李華鋒.腰麻、腰硬聯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宮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效果比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6):15-16.
[3]李芝一.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剖宮產手術中應用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0,30(1):26-27.
[4]劉天斌.兩種麻醉方法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效果比較[J].臨床研究,2010,7(8): 27-28.
[5]陽世光,哀愛武,郭錫素.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對剖宮產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6):655-657.
[6]陳良英,陽世光,鄒傳惠,等.剖宮產中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05,12(6):681-682.
[7]許伯林,杜禎祥,王慶安,等.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09,21(8):1323-1324.
[8]陳奇涵.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