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清, 殷朝輝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和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中老年人所占總人口數的比例逐年增加,這也標志著我國老齡化時代的來臨,同時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的研究大多數是針對學生和教師人群,有關中老年人的應對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相對較少見。應對方式可以理解為人們為對付內外環境要求及其有關情緒困擾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1]。國內外已有的研究表明,應對方式是心理應激過程中的中介變量,對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然而隨著中老年人身體體質狀況的下降、生活壓力的出現、各種娛樂活動的減少等因素影響,中老年人會產生孤獨、無助、甚至是感到無用的心理,極容易產生各種負性情緒,從而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本文采用特質應對問卷(TCSQ)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724名中老年人進行調查,并通過與全國常模的對比,探討中老年人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隨機抽取呼和浩特市區兩個社區512名中老年人和該市遠郊區兩個自然村212名中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介于50~88(61.94±6.09)歲之間;其中男性362人,女性362人;城市居住512人,農村212人;漢族386人,蒙古族338人。共獲有效問卷724份,有效回收率為96.53%。
1.2.1 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該量表由姜乾金[2]編制。包括消極應對(NC)和積極應對(PC)2個成分,各包含10個條目,各項目均按1~5分評分。
1.2.2 癥狀自評量表(SCL-90)由國內心理學工作者根據國外相應量表加以改編而成。SCL-90是包括90個條目的精神癥狀自評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心理癥狀面廣、能準確地反映各癥狀程度的優點。每項采取5分評分制:1分為無癥狀;2分為偶有輕微癥狀;3分為有該癥狀,輕到中度;4分為常有中到重度癥狀;5分為很頻繁且很嚴重的癥狀。分數越高,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3]。
由2名精神科醫師對750名中老年人發放調查問卷,并講明測評目的和解釋打分方法,當場統一收回。共向750名中老年人發放問卷,有724名中老年人均完成3份問卷,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53%。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整理,并用SPSS 11.5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中的724名中老年人的SCL-90總分以及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成人常模,經t檢驗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認為,中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見表1。
表1 中老年人SCL-90各因子得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s

表1 中老年人SCL-90各因子得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s
?
本研究發現,中老年人的積極應對與SCL-90的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陽性項目數多個因子呈現負相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消極應對與SCL-90總分及各個因子均顯著正相關,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2。

表2 應對方式與SCL-90總分及因子分的相關分析
采用多元線形回歸分析,將積極應對(x1)、消極應對(x2)為自變量與SCL-90總分(Y)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Y=95.853+2.152x2;F=92.799,P2<0.01,回歸方程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說明消極應對對心理健康狀況總分有影響。調整決定系數R2為0.114,說明消極應對能預測SCL-90總分11.4%的變異量。其中消極應對與SCL-90總分呈正比(P1<0.01),即中老年人消極應對的得分越高,其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越差。見表3。
本研究發現,中老年人的心理問題較明顯,首先,通過單因素相關性分析,主要表現為SCL-90的總分以及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以往研究相似[4]。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從中老年人自身體質角度看,隨著中老年人自身體質的下降,中老年人的日常娛樂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導致一些中老年人很少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遠離社會的情況,從而更少地得到關心、理解與幫助,所以會易產生自卑心理和焦慮、多疑、敵對等負性情緒;②從社會因素角度看,由于目前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較以前明顯增加,中老年人的子女很少有時間進行親自照顧,從而容易產生孤獨感,加重中老年人的心理問題;③從中老年人自身心理角度看,大多數中老年人由于自身體質、經濟情況、個人情感問題,如獨居等原因,使中老年人產生無用感,甚至感到拖累子女等,也是加重中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5,6]。

表3 不同應對方式與SCL-90總分的多元線形回歸分析
本研究發現,應對方式對中老年人總體心理健康狀況有較大影響,并且消極因素的得分越高,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7]。分析原因主要為,因為體質因素、不能被理解、較少的有效溝通、孤獨感、無用感是中老年人面對的巨大應激源,而應對方式是心理應激過程中的中介變量,因此采取何種方式來應對中老年人的現實問題將直接影響到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8]。采取積極應對方式的中老年人會更多地從自身找原因,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同時發揮自己的長處,因此他們可以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找到應有的快樂和歸屬感。而消極面對現實狀況的中老年人,往往在面對現實狀況的挫折時不知所措,不能尋找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被緊張、焦慮、抑郁、恐怖等的負性情緒所困擾,產生人際敏感、偏執、敵對、強迫甚至精神病性癥狀,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其次,研究還發現,消極應對方式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且消極應對對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綜合以上情況,面對中老年人的現實問題,應該更多地關注中老年人生活、心理,更多地為他們創造積極的活動條件,并且有專人組織活動,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樹立其信心;同時,應建立心理輔導機構,引導中老年人正確面對自己的問題,幫助他們與子女之間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消除他們的心理問題,從而更好地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9,10]。
[1]Lazarus R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Past,present,and future[J].Psychosom Med,1993,(55):234-247.
[2]姜乾金.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0-122.
[3]陳昌惠.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4]潘琳娜,龔勤,樊哲禮,等.衛生學校學生心理衛生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J].心理健康教育,2004,22(24):118-119.
[5]韓燚,盧莉.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1,(2):95-96.
[6]李德明,陳天勇.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況及其增齡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10):1314-1316.
[7]周浩禮,李佩玲.影響老年人健康的若干社會因素[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25(3):152-154.
[8]張衛東,林喜紅.老年人特殊生活事件應對的多維度測量[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7,11(4):204-208.
[9]吳敏,李士雪,朱嬡嬡,等.濟南市65歲以上老年人精神狀況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120-123.
[10]吳錦.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解決途徑[J].現代商貿工業,2010,(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