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歐鳳明,鈕萍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第五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1100)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影響主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治療,良好的服藥依從性是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重要因素[1]。通過對90例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實施護理干預,使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提高,取得了明顯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資料:選擇2010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的90例高血壓病人。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排除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疾病及嚴重并發癥,無溝通障礙的9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5例,干預組男31例,女14例,年齡52~82歲,平均(63.1±4.7)歲,病程3~21年;對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55~80歲,平均(63±3.2)歲,病程4~20年。2組一般資料在年齡、性別構成比、文化程度、病情、認知、行為方式及血壓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按常規給予健康宣教;護理干預組除常規給予健康宣教外,入院當天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主治醫生和護士的情況,消除患者入院后的陌生感,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及時給予信息反饋。及時的信息反饋對穩定患者的情緒有一定的作用。干預組指定專門護理小組,由負責護士進行宣教,其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服藥指導、飲食指導、生活方式等方面。負責護士每天進行親視服藥,如負責護士休息,由護士長進行親視服藥。出院時做詳細的出院指導,并互留聯系卡片,每月進行電話隨訪,詢問病人的用藥情況。
1.3 效果評價:采用Morisky[2]推薦的標準,即用4個問題確定研究對象的藥物依從性,①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②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③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④當你服藥后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4個答案均為“否”即為依從性佳,1~2個答案為“是”則為依從性較差,3~4個答案為“是”則為依從性差。高血壓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3]。顯效:舒張壓下降 >10 mm Hg,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縮壓下降>30 mm H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干預對服藥依從性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藥物依從性,如表1所示。
2.2 護理干預對血壓變化的影響:兩組都具有明顯降壓效果,總有效率平均81.1%,其中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有效率為68.9%。干預組較對照組能有效控制血壓,如表2。

表1 兩組在干預前后藥物依從性結果比較 例

表2 兩組降壓效果比較 例,%
依從性指患者在就醫后其行為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即遵循醫囑的行為活動。研究表明在高血壓病的服藥治療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治療時機、治療方案、維持療程等,但爭取患者的積極配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高血壓病人的藥物治療往往是終身的,要有效地控制血壓,防止心臟、腎等重要器官受損,必須嚴格遵守醫囑服藥。高血壓的控制不僅要選擇有效的降壓藥物,更需要患者良好的遵醫行為,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是指患者對降壓治療醫囑的執行程度,是反映高血壓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大量研究表明,規律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能使90%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從而有效控制相關并發癥發生[4]。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高血壓病的服藥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堅持隨訪,全程服藥督導,隨時幫助患者解決長期治療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對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1]沈錫悅,孫靜,馬守兵.影響高血壓病人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2008,17(7):164-166.
[2]Morisky DE,Green LW,Levine DM.Concurrentand predictivevalidity of a self- 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Care,1986,24(1):67 -74.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0-1064.
[4]熊靜帆,周海濱,彭績,等.深圳社區高血壓人群藥物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4):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