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花
(山東省膠南市人民醫院,山東膠南266400)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共發放問卷78份,回收78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齡35~60歲,農村患者23例,城市患者55例,本組78例均在家病休或務農。
1.2 方法:本調查問卷由我院護理專家設計的腦梗死患者的被關注程度問卷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兩部分組成,數據應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①知識掌握程度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患病時間、腦梗死患者的被關注情況、生活質量等。腦梗死患者護理內容涉及病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共9項。計分由“不關注”到“非常關注”分4級,由調查者根據病人對有關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判斷。此問卷經我院護理專家反復審閱而確定,并經預調查測得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1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抑郁自評量表(SDS):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把20題的得分相加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數,即得到標準分。抑郁評定的分界值為50分,分數越高,抑郁傾向越明顯。
2.1 腦梗死患者的被關注情況,具體見表1。
2.2 患者心理狀態:統計顯示腦梗死患者心理狀態得分50以下(正常)9人,占12%;50~60分(輕度抑郁)30人,占38%;61~70分(中度抑郁)22人,占28%;70分以上(重度抑郁)17人,占22%。

表1 腦梗死患者的被關注情況 例(%)
2.3 腦梗死患者的被關注情況與患者心理狀態的相關性分析:在心理狀態與其影響因素受關注程度之間建立假設檢驗,檢驗水準 α 取0.05,P值均 <0.05,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病人受關注程度與心理狀態之間成相關性,受關注程度越高,心理狀態越好,病人受關注程度與心理狀態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腦梗死是腦血管疾病中常見病,多發病。查閱大量資料顯示此病發病率在亞洲較高,印度高達32%,我國有報道約為14%。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恢復期,患者會因為病情、運動功能障礙、語言障礙等因素導致產生心理不良情緒,可使機體調節功能減弱和抵抗能力下降,嚴重影響到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針對這種心理狀態做細微耐心解釋,引導病人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了康復。給腦梗死患者做心理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幫助患者消除恐懼、焦慮、抑郁等情緒,讓患者以平和心態接受治療。所以說在臨床上積極糾正心理障礙對促進機體的康復有重要意義,而對病人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則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
[1]楊晶,關秀秋.腦梗死病人恢復期的心理護理[J].新世紀中華醫學雜志,2004,9(9):61.
[2]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2:618-626.
[3]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8-268.
[4]吳珍英.腦梗死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