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真真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后,時隔一個月央行再次降息,有點出人意料。公眾對此次利率政策調整是否表示歡迎,降息對中小企業以及房地產行業影響何在?下半年經濟形勢將會如何?對此,山東省江蘇商會常務副會長武茂松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商人:7月5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通知決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對銀行再次降息您有何看法?降息,是否說明當前中國經濟情況不容樂觀?
武茂松:銀行從7月6日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從總體上講,是一個受企業歡迎的舉措。我是在基層從事加工生產銷售的民營企業家,對經濟形勢的變化有直接的感受。
作為中小企業,特別是流通領域中的生產加工企業,利潤空間很小。我的企業主要從事不銹鋼產品的加工和原材料銷售,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同類產品的價格基本公開,因此,毛利率一般維持在1.5%左右。銀行降息,對企業降低成本,確有好處,可以減少銀行利息的支出;同時,原材料的進價也相對降低,如果此時購進原材料,待行情上揚時,肯定會賺錢。但現實中,這種機遇很難把握。因為銀行降息,不僅帶來原材料價格下降,也必然導致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從這一點上說,降息對中小企業只能帶來微利。
中國商人:目前市場方面有很多關于結構性減稅的呼聲,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在 7月9號上午和10號上午,先后主持召開兩次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和建議。溫家寶表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針對企業加大結構性減稅的力度尤其是小微企業減稅和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相關實施細則也已經全部出臺,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您自己的企業在稅收方面是否有不同的感受?
武茂松:在2011年,中小企業的日子普遍不好過,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經營成本升高、訂單減少和資金鏈緊張是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經營成本高成為企業利潤的最大殺手。中小企業最為渴望的就是減負。政府配合宏觀政策,可以從減稅、減免相關費用以及給予用工補貼等手段,來具體減輕中小企業的經營負擔。融資難、資金鏈緊張也是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減稅對于企業減輕稅費負擔也的確是個好消息,而且中小企業主們都迫切希望減稅的幅度還能大些。這次降息中小企業能夠減輕負擔,包括貸款這方面的負擔,但是享受稅收優惠的小微企業的界定標準過低,大量小企業被排除在優惠范圍之內。希望還能考慮其他行業微型企業的稅收優惠。
中國商人:您認為民間投資會不會如政府所愿進入相關領域?在經濟增長下行時,要保持“穩增長”如何讓民間資本來接棒發揮作用?
武茂松:政府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有關領域,這是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舉措,有望把民營企業中的大型、特大型獨資企業的資本引入國家有關項目領域,有利于助推國家經濟建設,這是好事。但民間資本借貸我認為不宜提倡。民間資本借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暫時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周轉不靈的難題,但其高息帶來嚴重后果,常常讓人不寒而栗。國家規定民間借貸利息不得大于銀行貸款利息的四倍,實際上是允許民間存在“高利貸”的。但在實際運作中,中小企業的利潤能高過民間借貸利息者很少,以至于不堪利息重負,加之三角債纏身,資金鏈崩斷,跳樓、自殺者屢見不鮮。所以,我認為民間借貸弊大于利,不宜提倡。如果民間借貸利息控制在銀行利息的兩倍以內,這種形式還能起到一定作用。
中國商人:您對實體經濟這幾年的發展是什么樣的看法?未來發展實體經濟的出路在哪里?著力點在哪里?

武茂松:可以說,中國的實體經濟正面臨著諸多困難。不只是鋼鐵行業,當前實體經濟存在多重矛盾,拉動內需必須重啟房地產和汽車消費,放棄限購政策。正在遭遇寒冬的房地產行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很多行業的發展,比如鋼鐵、建材、水泥,以及家電、家具甚至紡織行業的發展。作為廣大的中小企業,又面臨著融資成本高、稅費負擔重和用工成本不斷攀升的形勢,所以盈利空間不斷縮小,企業的壓力不斷加大,有很多企業入不敷出、舉步維艱,所以這種形勢逼迫中小企業必須轉型升級。
中國商人:綜合今年的經濟形勢,您認為人民幣匯率今后會是什么樣的趨勢?
武茂松:大家知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銀行的扶持,同時,銀行的發展也離不開企業的配合,銀企聯手,獲得雙贏,是銀行和企業的共同愿望。但在實際運作中,銀行是“嫌貧愛富”,企業效益越好,從銀行貸款越容易,反之很難。舉一個現實例子,我的公司一直發展很平穩,去年投資一個工業園區新項目,需急用1000萬資金,請銀行實地考察后,他們認為前景樂觀,同意放款,使這一項目順利啟動。一年后,各項基本設施建設到位,但銀行收回貸款后不再放貸,使此項目處于騎虎難下之勢,給我的企業造成很大資金困難。如果銀行繼續扶持,無疑會把此項目按預定方向發展下去,現在只能東挪西借勉強維持。我很擔心,哪一天資金鏈崩斷,結果很難想象。類似此種情況,在企業界并不鮮見。所以,我希望銀行應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實施連續扶持,而不是“雪中送炭”之后“釜底抽薪”。當然,銀行考慮自身資金安全也無可厚非。

此次降息不僅增強銀行的定價能力,而且對銀行的經營管理能力也是一次考驗。據了解,央行降息后,浙江的許多銀行在第一時間調整了定價策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在浙分支機構活期存款上浮10%,1年期以內(含)各期限存款維持下調前的基準利率不變。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基本實行了存款上浮,多數股份制銀行則暫時未作調整,仍實行基準利率,待觀望后適時調整存款定價策略。
中國商人:有不少專家表示,此番降息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房地產業了,甚至有房產中介表示,房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為零,您同意這種觀點嗎?
武茂松:老百姓對降息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對房價的影響和對儲蓄和理財收益方面的影響。國家對房地產行業實施調控,主要是抑制高房價。銀行降息后,對儲戶來講,是不利消息。在他們看來,存款進銀行,不如購房產,房產不但有升值空間,還可以解決住房難問題,即使資金不足,從銀行貸款利息下調,可以減少個人負擔,無疑會激起需房者的購買欲望。因此,降息對房地產行業是利好消息。
對房價是否還有降價的空間,我認為主要取決于政府的土地使用費、稅收政策和管理費用。大家知道,地方政府財力的急劇增長,與土地使用費的增長密切相關。把國有土地高價轉讓給房地產開發商,加上稅收和各種管理費用,政府獲得很大收益,地方政府不會希望自己轄區內的房地產市場冷清,而是越火爆越好;由于房地產歷史欠賬太多,需求量很大,房地產成了暴利行業,中國的富豪榜中,房地產開發商始終占據顯赫位置,因此,只有政府降低土地使用費、稅收和各種管理費,再加上開發商的良知,房價下降才有可能。
中國商人:因為房價調控,地方政府財力急劇下降,您認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否存在“穩增長”和“控房價”的“兩難”選擇?您認為趨勢會是什么?
武茂松:從國內現狀看,低收入者購房愿望強烈,但缺乏能力;高收入者已經有房有車,能力強,但消費欲望低,這種購買能力與消費意愿的錯位,是因為地區差異、城鄉差異、貧富差異加大造成的。只有縮小差距,城鄉統籌均衡發展,才能逐步改變現狀。當然,目前政府大力建設保障房,對于中低收入者來說,這是莫大的幸事。
中國商人:下半年經濟形勢如何?我們靠什么能實現“穩增長”?在出口、消費、投資等問題上有什么看法?
武茂松:國內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來源于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繼美國次貸危機后,歐債危機又波及中國,導致出口能力下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今年第二季度GTP漲幅為7.6%,這是近年來少有的,但仍然處于高速發展。黨和國家也清醒認識到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性,采取了有針對性的微調預調措施,強調穩中求進,這是正確應對經濟形勢變化的明智之舉。盡管這樣,考慮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中長期因素的作用,調控措施的實施和效應顯現,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下半年的經濟形勢肯定不容樂觀。
要保持穩增長,必須繼續減輕企業稅負,促進企業轉型發展;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暢通合理的融資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撐;進一步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加快循環;搞好外貿出口,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這是從宏觀層面考慮的。作為中小企業,要能夠持續發展,也要穩扎穩打,穩中求進。我的企業規模較小,每年的流動資金不足億元,我的觀點是看準了再下手。今年鋼材市場價位波動很大,但我根據企業需要和市場信息,庫存原材料價值1000萬以上,足以保證下半年企業加工生產正常進行,如果市場行情趨穩利好,有望收到良好經濟效益。所以,從實際出發,穩步發展,不盲目投資、生產,是應對經濟危機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