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國 楊海華
(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15)
技工院校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以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為個案
曹衛國 楊海華
(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15)
對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學生的就業狀況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技工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的方向,旨在為技工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技工院校;就業現狀;對策思考
技工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更應成為關注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生涯教育。目前,在技工教育發展中出現了新的矛盾,突出地表現在:一方面,高校擴招、生源總量減少,生源情況、生源特征與以往相比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有所脫節,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社會上缺乏大量的生產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當技工教育探究自身定位時,其培養的人才規格和標準如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撐,就成為解決技工教育發展問題的關鍵。因此,必須借助對畢業生的就業觀和就業意向、就業崗位和領域以及從事此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的調查獲得有關信息。基于此認識,我們對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在調查過程中,畢業生及有關人員都很認真負責地對調查內容逐項進行了回答,有些畢業生及單位還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議和意見,為學院做好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和職業指導工作、落實自身培養目標及相應的教學改革提供了較好的對策依據。
筆者的研究是實證研究,調查對象主要是2010屆畢業生和部分往屆畢業生,調查中大面積發放調查問卷,并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共發出調查問卷800份,收回500份,回收率為62.5%。另外,還通過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對學院近年來的學生就業狀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
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分析主要圍繞以下方面:(1)學院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的總體情況及發展趨勢;(2)在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及思想動態;(3)畢業生的就業推薦工作;(4)通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研究,反思學院的培養目標定位、就業推薦工作及職業指導工作的改進。
(一)近年來學院學生總體就業狀況及其分析
通過對圖1、表1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技工學院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一直保持在98%以上;
2.技工學院的在校生規模2006~2009年增勢明顯,但到2010年有下降的趨勢;

圖1 2006~2010畢業生就業去向圖
3.外資企業是吸納學生就業最大的區域,但2009年后有下降的趨勢;
4.民營企業是吸納學生就業的第二大領域,且近年來增勢明顯,有逐步加大的趨勢;
5.學生自謀職業的比例逐年增大,且增勢明顯。
(二)2010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其分析
薪酬情況 從表2反映的數據可以看出,約65%的畢業生剛參加工作時的薪酬在1500元以下,20%的畢業生薪酬在1500~2000元之間,少數在2000元以上。這反映出學生就業總體薪酬中等,基本符合市場情況。

表2 高職畢業生薪酬情況表
就業的途徑 65%的畢業生主要通過學院推薦就業;約25%的學生自謀職業,主要通過父母及親友介紹、人才市場、現場招聘會、網絡招聘、報紙媒體等渠道就業;屬于其他情況的學生占10%,包括上門自我推銷、在家待業和自主創業等。這反映了學生就業對學院的依賴程度較高,將就業寄希望于學院,托付心態嚴重;而自謀職業、自行就業的比例增高,則反映了學生就業能力有所增強。

表3 學生就業途徑百分比表
就業的能力要素 對于“哪些因素在求職過程中的作用較大”的問題,學生認為學習仍然是第一位的,占40%。說明學習是學生的根本,企業在選擇人才時首先看重的是學習。社會工作經驗(社會實踐、社會職務、參加社團活動等)也越來越被企業關注,反映了企業對學生人際關系、管理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社會能力愈來愈看重。職業道德是企業考核一個人的根本,但在面試過程中難于考核,所以在求職環節中的影響力占25%。

表1 2006~2010學生就業總體情況表

表4 就業能力要素百分比表
需要彌補的教育 由表5可知,學生認為首先需要加強的是社交能力,反映了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其次是專業技能,說明學生的動手能力仍需要加強,應突出技能訓練;學生的組織能力、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欠缺,反映了學生知識面較窄,需要拓寬知識面。

表5 需要加強的教育內容排序表
學生就業滿意度調查 從表6可以看出,學生對學院推薦的單位滿意度整體較高,反映了學院推薦的企業質量較高,學院“保障學生就業,促進學生發展,幫助學生實現生涯規劃”的就業工作目標得以實現。學生對工作強度和工作時間的滿意度相對較低,反映了企業需要在此方面改進,同時,也反映了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表6 學生對學院推薦用人單位的滿意程度表
學生對學院就業實習教學安排的看法 從表7可以看出,92%的學生對就業實習的安排持肯定態度,反映學生渴望走向社會、體驗社會,為走向社會奠定基礎。但是,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幫助不大,說明學院需要加強對學生就業實習的引導和解釋工作,讓更多的學生理解學院的教學安排和用意。

表7 對就業實習教學安排看法百分比表
學院職業指導工作需要加強的內容 對學院就業工作需要加強的內容,據調查權重依次為:提供就業信息、提高就業能力、就業心理咨詢、職業生涯規劃、求職技巧培訓、就業政策分析,如表8所示。這表明學生最渴望學院能及時將各種就業信息傳遞給學生,幫助其提高就業能力、實現職業生涯規劃及認清就業形勢。

表8 就業需要加強項目權重排序表
通過對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學生整體就業狀況和具體問題的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擬提出技工院校職業指導改革的內容和方向。
認識社會和職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要幫助學生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清高校擴招、新生勞動力成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給技工院校學生就業帶來的沖擊。要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后立業”、“先生存,后發展”的就業理念,做好學生的觀念轉變工作,使他們既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能腳踏實地地面對現實。
著力進行兩大調整,提升就業效率和針對性 一是就業區域的調整。一般而言,技工院校學生主要圍繞本地區就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但由于中國的經濟發展過去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所以,學生就業也主要以這三個區域為主。隨著國家區域經濟的發展,學生就業的區域越來越多元化,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區域、中西部、國外就業等等。二是就業領域的調整。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吸納學生就業最多的領域,成為技工院校學生就業的主戰場,學生就業的領域正逐步由國企向外資和民營企業轉變。要幫助學生認清行業和職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不同性質企業對員工的具體要求。
開展職業指導課,提高就業能力 調查結果反映,學生對學院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院就業指導工作需加強的內容、就業指導的方式等方面學生都提出了較好的意見與建議。這說明隨著就業指導工作的逐步深入,必然要求其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良性軌道。職業指導課要列入學院的教學計劃,系統設置職業指導課程。授課內容、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除了就業形勢、就業程序和就業政策等采用講授方法外,大多數內容可采用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開展就業能力訓練,如自我介紹,自然、大方、得體的自我介紹是求職成功的關鍵。要求學生根據用人單位的不同需求做多種準備,并上臺演示,讓學生模擬形式各異的面試形式,如結構化面試、非結構化面試、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壓力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等,設置不同背景、行業的企業,訓練學生的就業應變能力。
強化就業指導,廣開就業信息渠道 對學院就業工作需要加強的內容,據調查權重首先是提供就業信息、提高就業能力,表明學生最渴望學院能及時將各種就業信息傳遞給學生。信息服務是最重要的就業服務,畢業生能否充分就業,一個關鍵因素是能不能得到足夠的需求信息。要廣開信息渠道,搜集需求信息,有效組織學生就業。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有:國家主管部門和就業指導機構發布的信息;各種供需見面會、招聘會、供需交流活動;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網絡招聘信息;學校就業機構積累的信息;學校通過教學實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到的社會需求信息等。對收集的信息,要注意篩選和鑒別,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促進學生就業。
加強創業指導,提升創業意識 學生自謀職業的比例越來越大,反映了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創業意識增強,其中不乏創業者和準備創業者。所以,應加強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造性就業和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創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需,不僅可以解決學生自身的就業問題,更能體現學生的價值,既是自強、自立精神的具體體現,又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則是技工教育的不懈追求和動力所在。因此,在技工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1]曹衛國.技工學校創業教育探討[J].廣東技工教育研究,2010(1):20-21.
[2]孟源北.廣州市職業技術教育與制造業發展[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3]鄧慶寧.職業人格教育模式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G715
A
1672-5727(2012)10-0078-02
曹衛國(1976—),男,山東菏澤人,公共管理碩士(MPA),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高級講師,職業指導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
楊海華(1981—),女,海南文昌人,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助理講師,客戶服務師,人事處處長,研究方向為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