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日本“購島”鬧劇的另一真實面是其國內右翼勢力的抬頭,不僅侵犯中國主權,還試圖推翻“二戰”后的投降書和相關國際法律文件,全世界應該共討之。
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強調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無論從歷史、地理還是法理的角度來看,釣魚島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白皮書的起草組織者之一、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張海文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強調,在日本一再堅持上演“鬧劇”之時發布白皮書,一方面要向國際社會講明中國的立場和原則,另一方面就是揭露日本行為背后的真實本質。
發表時機正逢其時
白皮書在前言中即明確指出,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購買”釣魚島及附屬的南小島、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是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的嚴重踐踏。中國堅決反對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
“白皮書的發表非常及時和必要。”外交學院教授、中華日本學會理事周永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白皮書在日本嚴重侵犯中國主權、中日釣魚島爭端升級之時發表,對釣魚島主權作了很好的闡釋,有助于國際社會在該問題上了解得更全面客觀和透徹。
白皮書全文約7000字,共分包含前言和結束語在內的七部分。其中的五個主題分別為: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本竊取釣魚島;美日對釣魚島私相授受非法無效;日本主張釣魚島主權毫無依據;中國為維護釣魚島主權進行堅決斗爭。
周永生表示,這五個主題的設置“非常合理”。首先是從性質上加以界定和明確;其次是從歷史角度提供證據揭露日本;再次是從法理上推翻美日相關行為的非法性;第四是批駁日本一系列行為違背事實;第五則態度鮮明地表達中國的立場。
“白皮書是中國以官方立場第一次向國際社會全面客觀地闡明關于釣魚島的各項事實。”張海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表明中國在該問題上一直堅持有理、有利、有節,而該官方正式文件也是對日本“鬧劇”的反制舉措之一。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對此表示認同,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鑒于日本國內在釣魚島問題上常常散布諸多不實之詞,并進行歪曲宣傳,中國雖然一直對其一些說法給以抗議和說明,但“過去相對比較零散”,此番白皮書發表則是一次系統地、完整地、全面地厘清事實,“將歷史、法理和日本自身的錯誤均表述清楚了”。
增強凝聚力
白皮書在第五部分明確強調,一直以來,釣魚島問題受到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關注。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立場。中華民族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有著堅定的決心。兩岸同胞在民族大義面前,在共同維護民族利益和尊嚴方面,是一致的。
并指出,“港澳臺同胞和海內外廣大華僑華人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維護釣魚島領土主權,強烈表達了中華兒女的正義立場,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維護國家主權、捍衛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
張海文向《中國新聞周刊》強調,白皮書的發表對于中國的意義在于“增強整個中華民族凝聚力”。日本制造釣魚島“購島”鬧劇以來,中國兩岸四地、海外華人均強烈抗議,而白皮書發表后,可以給所有華人提供更清晰的證據和明確的目標,以表達全體中華民族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
同時,她指出,白皮書通篇都在講理和列舉證據,以充分的歷史依據和國際法依據,批駁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一系列做法是在侵犯中國主權,并指出美日之間單方面于1971年通過簽署《關于琉球諸島及大東諸島的協定》,私相授受釣魚島“施政權”違法且無效。“這些均從正反兩方面告訴國際社會關于釣魚島的事實與真相,相當于通俗易懂的事實和法理說明”,有助于國際社會一些對釣魚島問題尚不完全清楚的國家、組織和機構弄清事實。
針對日本和美國的相關做法,白皮書態度堅決地明確強調,美國等國家與日本簽訂的片面媾和條約“舊金山和約”所規定的托管范圍不涵蓋釣魚島。美國擅自擴大托管范圍,非法將中國領土釣魚島納入其中,后將釣魚島“施政權”“歸還”日本,都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在國際法上沒有任何效力。“對于美日上述非法行徑,中國政府和人民歷來是明確反對的。”
揭露日本行為本質
白皮書六處引用“二戰”后的國際法律文件《開羅宣言》,另一份國際法律文件《波茨坦公告》更是被提到八次;同時兩次提及《日本投降書》,并明確中國“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決心”。
其中在前言中即強調,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律文件,釣魚島回歸中國。無論日本對釣魚島采取任何單方面舉措,都不能改變釣魚島屬于中國的事實。并在表達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定不移之后,特別強調指出中國“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決心毫不動搖”。
“這是中國政府以正式文件對日本種種‘鬧劇行為的本質予以定性。”張海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日本表面反映出來的“購島”事件,背后暴露了其國內右翼勢力的抬頭,不僅侵犯中國主權,還試圖推翻“二戰”后的投降書和相關國際法律文件。并指出,日本右翼勢力知道自己在釣魚島問題上缺乏合法權利,為要彌補缺陷,一直試圖制造機會。
她認為,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已經表示自己誤判了形勢,但是依然堅持錯誤行為,這就是一種僥幸心態。白皮書就是要告訴日本必須恢復理性,打消一切僥幸心理,而問題的解決即取決于其是否能走向冷靜。
據白皮書,1943年12月《開羅宣言》明文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馬區逐出境。”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
就日本戰敗后的立場,白皮書指出,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中明確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1946年1月29日,《盟軍最高司令部訓令第677號》明確規定日本施政權所包括的范圍是“日本的四個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及包括對馬諸島、北緯30度以北的琉球諸島的約1000個鄰近小島”。1972年9月29日,日本政府在《中日聯合聲明》中鄭重承諾,充分理解和尊重中方關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場,并堅持《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上述事實表明,依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書》,釣魚島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應與臺灣一并歸還中國。”白皮書強調,日本試圖侵占釣魚島,實質是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法律文件所確立的戰后國際秩序的挑戰,嚴重違背了日本應承擔的國際法義務。而“這不但嚴重損害了中日關系,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否定和挑戰”。
“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出爾反爾就是要否定投降書,這對于戰后國際秩序是一個嚴重挑戰。”沈驥如指出,中國一方面堅決捍衛自身固有領土主權;同時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有義務向國際社會揭露日本一再堅持的嚴重錯誤趨勢,以維護亞洲及世界和平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