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杰

在反腐敗制度改革、反腐敗執行力還有待完善的情況下,網絡反腐是一個補充渠道,目前勢頭強勁,但從長遠看,反腐最終要靠制度建設。
因為一組被抓拍的微笑照片,在一個月時間里,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的命運和仕途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8月26日,在一個死亡人數達36人的事故現場,楊達才因為一個不合時宜的微笑而廣受質疑,被賜名“微笑局長”;隨后,他又被搜索出,在多個場合佩戴11塊價值不菲的名表,被戲稱為“表哥”,網民質疑升級,要求查其腐敗問題。
陜西省紀委介入調查并很快有了結果,9月21日,該紀委通報稱,楊達才存在嚴重違紀問題,已被撤銷陜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9月25日,楊達才被證實已被雙規。
楊達才的“落馬”引發網上一片歡騰,又一個貪官被卸下偽裝,“網絡反腐”再一次出奇制勝。
不過,在一些受訪專家看來,與其說這是一次網絡反腐的勝利,不如視之為推進反腐機制完善的契機。
“‘網絡反腐的廣泛開展,和當前反腐敗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有關系。當我們通過正常、體制內的渠道,有時難以有效懲治腐敗分子的時候,網民和公眾就會借助一些體制外的渠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杜治洲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大學生“討說法”
在“微笑局長”事件中,三峽大學大二學生劉艷峰的一次行動成為一個重要的推手。
2012年9月1日,劉艷峰以特快專遞的形式,向陜西省財政廳和安監局同時寄送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申請公開楊達才個人2011年度工資。
“我不是針對楊達才個人,我跟他無冤無仇的,我們要做的是推動官員工資制度公開的早日實施,這樣才能防止更多的‘表哥‘表姐的產生。”對于自己從網上關注到網下行動的轉折,劉艷峰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自己的QQ簽名就是最好的解釋:“如果你覺得世界不公平,那么就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而不是用自己的嘴巴去抱怨!”
劉艷峰認為自己是個公民意識比較強烈的人,這來自于周圍朋友的影響,其中有律師,也有“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前輩”。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雷闖就是影響劉艷峰的人之一,2012年4月,他向衛生部等53個中央部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布各部門部長2011年全年工資總額和工資構成情況。
就在楊達才被宣布撤職的前一天,2012年9月20日下午,劉艷峰收到了陜西省財政廳的回復信件,其中稱,“楊達才個人工資收入事項,不屬于陜西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范圍”。
對于這個答案,劉艷峰表示在意料之中但并不滿意,“表哥倒了,但我們更關心的是如何預防更多的‘表哥產生,而不是到此為止。”劉艷峰正在準備采取下一步行動,一方面等待陜西省安監局的回復,同時著手準備申請行政復議,“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劉艷峰的微博中如此寫道。
“公開信”事件后,劉艷峰的生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他成了學校的名人,也被媒體邀請來北京錄制節目,還有更多民眾以實際行動挺他。9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民祝新明在街邊舉牌支持劉艷峰,并呼吁“政府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化”,請市民簽名支持。而因為受到劉艷峰的啟發,蘭州大二女生黃煥婷近日向鐵道部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要求披露受到質疑的鐵道部花費2億的“新一代客票系統一期工程項目”的具體項目內容,以及各項目內容所花金額。
調查處理的更及時了
檢索近年來“網絡反腐”案例,楊達才落馬經過并非孤立的個案,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案件。
2008年底,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開會時的照片被網友上傳至各大論壇,網友們關注的不是周久耕本人,而是他手上拿著的一盒煙。煙是南京卷煙廠生產的“南京”牌系列“九五之尊”香煙,每條售價1500元至1800元之間。當地紀委部門很快跟進,查實了周久耕存在用公款購買高檔香煙的行為,他最終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杜治洲對“網絡反腐”問題進行了長期跟蹤和實證研究。在他的研究中發現,近年中國網絡反腐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發展勢頭。2004至2007年間每年網絡反腐事件(僅指經過證實的,非虛假信息或誹謗事件)不超過3起。2008年至今,每年網絡反腐事件都在10起以上,而2010年尤其突出,比2009年的15起增加了73.3%,達到了26起。
“這兩年‘網絡反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有效性在提高。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是,網絡曝光之后,調查期越來越短,很快就會調查清楚,很快就會處理,給公眾的回應也更及時了。不像以往,炒了很長時間,最后不了了之。”杜治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網絡反腐”的另一個特點是,縣處級及以下級別的干部是網絡揭露出來的腐敗分子的主體。
據杜治洲的研究結果顯示,2004年至2010年,公眾通過網絡揭露出來的腐敗分子人數達到96人,其中副部級以上的只有2人,正廳級與副廳級共20人,占21%,而處級及以下則占77%。
反腐需要“動真格”
與專家看法相一致的是,許多公眾也對“網絡反腐”的前途表示了擔心,認為“微笑局長被撤只是一場偶然的勝利”,更多的問題官員在這些案例中學會收斂自己言行,更善于偽裝。開會不抽名煙、應酬不戴名表、上班不開名車悄然成為官場新警示。
在杜治洲看來,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網絡反腐可能會走下坡路,“畢竟通過互聯網揭露腐敗分子的方式具有偶然性,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反腐問題專家、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則旗幟鮮明的表態:“‘網絡反腐尤其是‘人肉搜索目前看來很有成效,但我不贊成。”
在她看來,網絡反腐可能傷及無辜,而且沒有合法性依據,“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人肉搜索的這種做法,這是有罪推定。”不過,她也非常無奈地表示,盡管中央多次警示官員注重自己的言行,但很多領導干部經不起推敲,“‘網絡反腐暴露出的官員,往往一查一個準。”
“發達國家和地區通過網絡揭露腐敗分子的現象非常鮮見,因為體制內的監督方式已經基本能夠滿足公眾實現監督權利的需要。”杜治洲指出,在反腐敗制度改革、反腐敗執行力還有待完善的情況下,網絡反腐是一個補充渠道,但反腐最終要靠制度建設,“預防腐敗和懲治腐敗的制度建設才是最根本的。”
林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的反腐敗形勢正向縱深發展,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隨著加大反腐的高壓態勢,隱藏很深的腐敗都逐漸浮出水面;二是隨著反腐敗的深入,被抵制的力度也在加大。“現在反腐已經到了瓶頸階段,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要深入下去,就必須動真格的。”
在她看來,推進一系列反腐制度如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的落實,才能真正“動真格”的。“官員財產申報,涉及到每一個官員,包括監督者、執法者、立法者,這就要求大家在觀念上的認可、理念上的保持一致,但現在都是躲躲閃閃。”
“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在國外推行了200多年了,在國內一直沒有什么進展。”杜治洲指出,“國外的反腐敗經驗都表明,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果把所有的財產、配偶子女的就業情況公之于眾,腐敗就沒有辦法隱藏起來。”
而對于整個反腐工作源頭的預防腐敗制度建設,受訪專家也并不持樂觀態度。“就拿2007年成立的國家預防腐敗局來說,應該把研究了什么、研究的成果,告訴公眾。”林喆建議,在每年兩會上,在“兩院”公開述職的時候,預防腐敗局也應該對公眾進行述職。
“反腐敗的辦法其實很多,關鍵是要用,不用就是白搭。”林喆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