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剛 □周 森 □周光奎(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2001年國務院批準《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提出了塔里木河(以下簡稱塔河)干流治理的下游水量目標和生態目標:“在多年平均來水條件下,至2005年,塔河干流阿拉爾來水量達到46.5億m3,開都~孔雀河向干流輸水4.5億m3,大西海子斷面下泄水量3.5億m3,水流到達臺特瑪湖,使塔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同時要求下游大西海子水庫退出塔里木墾區的農業灌溉系統,作為生態用水補充水源,墾區的農業灌溉任務交由恰拉水庫完成。
大西海子水庫退出農業灌溉系統后,其調節水量的任務由恰拉水庫承擔,為了實現供水的轉移,2003年實施了恰拉水庫加固改建工程,擴大了恰拉水庫的蓄水調節庫容,同時對恰拉水庫的輸水總干渠庫塔干渠實施了雙防改造。恰拉水庫水源單一依靠孔雀河來水,水源保證率低,供水安全性差。為從根本上解決大西海子水庫承擔的調蓄水量轉移,確保其真正退出,合理利用塔河汛期可調水量,適當引用塔河水來補充恰拉水庫水量是十分必要的、有可能的。
因此,大西海子水庫退出——恰拉水庫改擴建工程——庫塔東干渠改建工程——東河灘引水樞紐工程是相互配套和關連的干流生態治理工程環節。所以,修建東河灘樞紐工程是保障干流生態大目標實現的一步。
塔里木墾區有恰拉水庫和大西海子水庫兩座反季節調節水庫,恰拉水庫主要向農二師31團、32團、33團農業灌溉供水,大西海子水庫主要向34團、35團農業灌溉供水。恰拉水庫水源為孔雀河,大西海子水庫水源為塔河。塔河干流近期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后,大西海子水庫退出農業灌溉系統,水庫僅用于向下游生態供水,原灌溉34團、35團面積用水量改由恰拉水庫承擔。
利用塔河汛期可調水量向恰拉水庫補水,要尋找一條既經濟又可行的補水通道。恰拉水庫地處新疆巴州尉犁縣境內,位于塔里木河中、下游分界段,上距阿其克河口130km,下距恰拉攔河樞紐20km。目前恰拉水庫的補水是利用開都河~孔雀河經庫塔干渠引水,庫塔干渠緊鄰塔河分水河道渭干塔里木河(以下簡稱渭干塔河),該分水河道由塔河干流輸水堤上鐵依孜閘控制引水。
東河灘附近渭干塔河彎道離庫塔干渠最近的距離不足500m,利用上游鐵依孜樞紐控制塔河來水,同時可以保證向塔河下游輸水的總治理目標。因此該位置處是向恰拉水庫補水的理想位置。該處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河灘鄉境內,緊鄰218國道,具有非常便利的自然條件。
工程規模依據大西海子水庫退出農業灌溉后,由恰拉水庫承擔的塔里木墾區灌溉規模而確定,同時本工程是在塔河水量滿足向下游輸送生態用后向恰拉水庫補充水量,因此,需分析墾區的需水量以及孔雀河輸入恰拉水庫的水量,從而確定工程的引水規模以及工程規模。
根據墾區灌溉面積內農、林、牧業種植面積、灌溉制度及灌溉水利用系數,計算出設計水平年墾區31團~33團、34團、35團的年需水過程,依據恰拉水庫改擴建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2005年塔河下游墾區灌溉需水設計過程線表 單位:104m3
開都河~孔雀河給農二師塔里木墾區供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兩個時段。冬季供水主要集中在上游鐵門關、石灰窯兩個發電站的退水;春季5月份,為灌溉空閑期,每年供水量穩定在3000萬~8000萬m3之間。根據塔管局、巴州、農二師三方達成的協議,供水量及供水過程見表2。

表2 孔雀河向塔河下游設計供水過程線表 單位:104m3
根據墾區的需水量以及孔雀河供水過程可以看出孔雀河夏秋季供水不滿足墾區用水,在大西海子水庫退出灌溉系統前,補充墾區灌溉的主要方式一是通過恰鐵干渠直接灌溉,二是輸入大西海子水庫蓄存補充十一月份的秋灌。大西海子退出灌溉系統后,塔河來水目前只能在汛期利用,使十一月份秋灌水量缺口7000多萬m3。
由塔河直接向恰拉水庫補充不足灌溉水量,根據分析結果,按11月份秋灌調水7000萬m3計算,塔河高水位大流量主要集中在8月份,需引水27m3/s。結合相關規劃成果,確定工程控制引水流量25m3/s。
樞紐工程由節制閘、引水閘、引水渠、輸水堤、河道護岸5部分組成。根據工程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質、水文、河勢等基本情況,考慮工程區域內植被、沙丘分布以及渭干塔河與庫塔干渠底高程的相對關系分析后確定工程布置如下。
距離鐵依孜樞紐下游3.2km的渭干塔河河道順直段修建攔河節制閘和引水閘,引水閘后修建引水渠至庫塔干渠,實現向恰拉水庫補水。在鐵依孜樞紐至節制閘之間沿渭干塔河兩岸修筑輸水堤,中間利用現有高沙丘,隔阻渭干塔河河水漫溢和上游來水串流,同時在節制閘前后兩段河灣上修建河道防護工程,防止河勢發生變化。
工程各建筑物均按照塔里木河1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20年一遇洪水校核。
節制閘、引水閘均采用開敞式平底板鋼筋混凝土水閘,兩閘之間采用圓弧翼墻連接。由于鐵依孜樞紐設計流量為37m3/s,節制閘設計過閘流量按渭干塔河輸送生態流量確定為37m3/s,引水閘按照水量供需分析后確定引水流量為25m3/s。根據《水閘設計規范》經計算,確定節制閘采用3孔,單孔凈寬3m;引水閘采用2孔,單孔凈寬2.5m,滿足過流要求。
引水明渠設計根據現場地形情況,采用半挖半填渠道,單式梯形斷面,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和該段管理對交通的要求情況,左右岸渠頂寬均取為4m。根據該地區的填筑料的性質、抗凍脹要求,結合已建的恰拉水庫,渠道采用現澆混凝土襯砌,設苯板防凍層和土工膜防滲層。
河道護岸采用塔河治理工程中廣泛應用、效果較好的護岸形式,即:采用現澆模袋混凝土護坡、充沙長管袋褥墊沉排護底和賓格石籠壓重固腳的型式。
輸水堤修建在鐵依孜樞紐和新建節制閘之間的渭干塔河左右岸,結構形式與塔河治理中輸水堤結構一致,即:斷面形狀為梯形斷面,堤頂寬4m,內外邊坡1:3。堤防填筑材料從附近開挖。堤頂道路寬3.5m,底層鋪設土工布1層,上鋪0.1m弋壁料,路面為0.1m級配礫石,路邊設0.1m×0.4m混凝土路緣石。
樞紐工程的修建是從塔里木河向恰拉水庫補水,為了保證塔里木河治理向下游輸送生態水的總體目標的實現,樞紐的運行方式比較重要。
樞紐向恰拉水庫補水的時間為塔里木河汛期來大水的時段。樞紐上游鐵依孜閘設計的引水流量為37m3/s,因此,在鐵依孜閘下泄水量<20m3/s時關閉樞紐引水閘,禁止向恰拉水庫引水,保障下游生態供水。
塔河為多泥沙河道,為了確保鐵依孜閘至樞紐之間的河道不淤積,樞紐的功能完全發揮,樞紐節制閘的運行方式必須與鐵依孜閘保持一致,即閘門保持常開運行。
樞紐運行事關兵團農二師以及墾區農民的切身利益,工程運行管理由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管理,水量統一調度分配。
大西海子水庫退出農業灌溉系統,作為生態用水補充水源,是實現塔里木河綜合治理總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東河灘樞紐的修建是解決大西海子水庫退出農業灌溉系統后下游墾區人民群眾的灌溉用水問題,實現中下游流域塔河、孔雀河地表水源聯合運用的局面,合理利用水資源、以豐補枯、提高用水保證率,從而促進國民經濟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