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梅 □蘇 敏(鹿邑縣水利局)
鹿邑縣位于河南省周口市的東北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地處黃淮平原渦河中游。正處于我國承東啟西的過渡地帶,是廣闊中西部地區通向“長三角”的東部門戶。地理坐標處于東經115°02′55″—115°37′50″,北緯 33°43′03″—34°05′32″之間。
本次規劃的產業集聚區為河南省重點縣級產業集聚區,位于鹿邑縣城規劃區北部,與縣城隔渦河相望。產業集聚區東起永登高速公路東出口迎賓大道,西至207省道,南靠鹿柘公路,北臨永登高速,2012年升級擴區擬新增面積5.76km2,總面積達到18.36km2。入駐企業9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億元,創利稅12億元,安排就業3.7萬人。
2.1 氣候條件
鹿邑縣位于暖溫帶南部,屬大陸性季風型亞濕潤氣候,境內氣候差異很小。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多變,夏熱冬冷,秋季降溫較快,雨熱同季、干濕冷暖適中。光、熱、水資源豐富,但雨水集中,易旱、易澇。
2.2 地形地貌
鹿邑縣屬于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由于過境河流均注入淮河,又稱黃淮平原。全境地勢平坦,但由于古河道交相沉積,黃河多次泛濫淤積,局部形成槽狀和碟狀洼地。地勢平緩傾斜,西北略高,東南偏低。
2.3 水文地質
鹿邑縣屬淮河流域北翼的一部分。境內有大沙河、兆河、惠濟河、渦河、白溝河、清水河、晉溝河、黑河等14條大中型河道,自北向南呈扇形排列。43條小型溝河,93條深溝水渠,人工開挖的鹿辛運河自西向東貫穿全境。鹿邑縣淺層地下水豐富,在全省屬強富水區。按水均衡法計算,可開采量為1.06億m3。淺層水在25m以上。水質良好,適宜農田灌溉和人畜飲用。
3.1 給水現狀
鹿邑縣產業集聚區市政給水管線只到渦北鎮政府附近,真源大道兩側有少量的市政給水管網供水,其余大部分飲用水靠自備水井。市政供水水廠為鹿邑第二水廠,位于真源大道南端,供水量為5萬t/d,近期擴大為10萬t/d。鹿邑縣城計劃建設第三水廠,供水量為5萬t/d。
3.2 存在主要問題
3.2.1 產業集聚區自來水普及率較低。大部分居民靠自備水井取水,不但水質得不到保證,還破壞了地下水資源。
3.2.2 產業集聚區供水可靠性差。現狀僅依靠真源大道南端鹿邑第二水廠供水,供水設施不完善,配水管線沒有形成網絡。
3.2.3 產業集聚區水質安全性較差。鹿邑縣城50m以上的地下水均受污染,水質均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標準,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3.2.4 現狀水廠與集聚區距離較大,且有渦河阻隔,增加了供水管道的建設難度和投資成本。
4.1 水量預測體現節約用水的要求,充分挖掘節水潛力,搞好節水工程規劃與建設,體現節水制度。
4.2 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量水質的需求,加強水環境保護力度,實現給水資源化制度。
4.3 考慮水資源的約束條件,與社會、經濟、環境發展協調,管網建設要整體考慮。
鹿邑縣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到2020年區內人口規模6萬人,規劃總用地為18.36km2。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并結合鹿邑縣的水資源狀況和現狀用水標準,本次規劃按照“單位建設用地綜合用水量”進行需水量預測。

鹿邑縣產業集聚區用水量預測表
經上表計算,規劃鹿邑縣產業集聚區總需水量為19萬t/d。
產業集聚區周邊的地表水主要有其北部的惠濟河和南部的渦河。惠濟河水量較小,且季節變化較大,水質污染嚴重,河水發黑發臭。渦河系淮河支流,發源于開封縣西,流經朱仙鎮、太康縣、鹿邑縣之后進入安徽省境內,長382km。渦河多年平均徑流量(亳州站)9.17億m3。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夏秋雨季徑流量占年徑流量81.7%,冬春兩季只占18.3%。渦河在鹿邑縣城區有攔水閘設施,但渦河水質經水質化驗分析結果顯示,除細菌學指標超標外,其他多項指標也嚴重超標,其中氨氮是正常指標的8倍,亞硝酸鹽是正常指標的100倍,渦河水已被嚴重污染,因此渦河水近期不能作為產業聚集區的供水水源。但相關部門正準備對渦河進行全面綜合治理,預計在2020年前渦河水質會有較大改善,在渦河水質達到供水相關標準后方可向產業集聚區水廠供水,故產業集聚區近期需采用地下水源。
經以上預測分析,鹿邑縣產業集聚區到2020年用水量為19萬t/d,近中期由鹿邑縣第二、第三水廠(第二水廠供水能力為10萬t/d,第三水廠供水能力為5萬t/d)供水,供水主管道管徑為600mm,規劃期內自備井應逐步取消。遠期規劃在集聚區內新建水廠1座,供水規模為10萬t/d,以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該水廠用地控制指標按0.8m2·d/m3計算,用地規模為5hm2。位置擬定在集聚區的西部,207省道與三號路交叉口西南角,水廠周圍設置10~15m的綠化帶。
水質須滿足CJ3020-93《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及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對水質有特殊要求的企業需自行進一步處理解決。
配水管網的供水最不利點水壓滿足六層樓最高時與事故時的要求,自由水頭為28m,為壓力管道引水,對于超過6層的建筑采用自行加壓的供水措施。
消防水量按同一時間發生火災的次數為二次,每次消防用水量25L/s考慮,并用消防水量與最高時用水量之和校核管網。消防用水采用與生活用水管道混合供水方式,消防時采用低壓消防制,最不利點自出水頭不小于10m。對于高層建筑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有關規定進行設計,并按照消防規范要求,在道路上設置室外市政消火栓,距離不超過120m,距建筑外墻不小于5m,距路邊不大于2m。消火栓布置在交叉路口和醒目的位置,消火栓采用地上式。
為提高產業集聚區用水的保證率,結合《鹿邑縣城市總體規劃》,給水管網采用環狀網與枝狀網相結合的方式布置,給水管線規劃布置結合總體規劃在道路的東側和南側,道路紅線寬度超過30m的兩側布置。
主次干道上的給水管要設預留口,預留口間距一般采用200~240m,預留口管徑一般采用150~200mm,有消防給水任務的管道最小管徑不小于100mm。
中水主要包括企業內部水循環中水、企業間水循環中水及城市污水處理廠達標中水。規劃鼓勵企業內部根據工藝流程進行循環用水,鼓勵企業間根據工業對水質要求的不同進行循環用水,同時利用污水處理廠的中水,主要用于工業生產用水、農田灌溉用水、市政用水等。
對產業集聚區新建、改建、擴建工程與實施雨水工程要同步進行,在不增加雨水徑流量和外排水總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采用就地滲入和貯存利用等方式利用雨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1.1 鋪裝的地面原則上應采用透水鋪裝、綠地滲蓄等措施,增強雨水補充地下水。
11.2 公共綠地、小區綠地內宜結合景觀建設設置一定容量的雨水調蓄設施。
11.3 結合地形,在條件允許、不影響防洪堤壩等設施的地方修建生態型人工蓄水坑塘,來加強對雨水的利用。
本規劃區所在范圍內,水資源并不豐富,加上本區用水量較大,所以節約用水成為本規劃區的一個重要內容。節約用水主要是工業建設項目的節約用水,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與措施:
12.1 盡量采用較為先進的工藝,減少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12.2 加強對區內產業結構的規劃與選擇,形成不同產業鏈,以實現上游企業出水為中游、下游企業利用,實現廠與廠之間的重復利用。
12.3 結合本區地形的特點,研究地形高低差別與建設項目工藝結構的關系,盡量實現節約配置水資源。
12.4 企業內部要研究職工生活用水與生產工藝用水的關系,盡量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要在企業內部加強建筑中水的回用與相應的各類水處理設施。
對產業集聚區周圍的地下水進行勘察,開辟新的地下水源地。盡快進行渦河污染治理,改善水質,形成地表水源,與地下水源一起實現對產業集聚區的聯合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