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珍 ,何光武 ,楊成勇 ,王元清 ,何丕陽
(1.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達州市飼草飼料站,四川 達州 635000;3.四川省廣元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廣元 628017;4.四川長江草業研究中心,四川 洪雅 620360)
多花黑麥草又名意大利黑麥草、一年生黑麥草,它具有生長速度快、草質好、產量高、適應性強等特點,與糧食作物(果樹、經濟作物)輪間套作,在冬閑田種植效果非常理想,飼草養畜效果好、增收快,已成為我國南方冬春季節的主要青飼草。為了較為系統地對全國各地多花黑麥草不同種質資源的生產性能進行評價,筆者開展了本次試驗研究。
1.1 試驗地 試驗地選在達州市、廣元市和洪雅縣陽平3個試驗點。
1.2 試驗材料 共計16份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名錄詳見表1。
1.3 試驗設計 各試驗點采取隨機區組設計,設4次重復,1次重復用于物候觀測和收種,另3次重復用于測產。小區面積為10m2(2m×5m),小區間距50cm,重復間距100cm。條播,理論播種量為1kg/畝(物候區)和1.3kg/畝(測產區)(每1畝約合667m2)。實際播種量按種子用價換算,見表2。每小區播種6行,行距38cm。

表1 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登記表

表2 參試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實際播種量 kg/hm2
1.4 田間管理 整地同時施300 kg/hm2長效復合肥和60 kg/hm2鉀肥為底肥,每次刈割后追施90 kg/hm2尿素,苗期注意除雜。第1次刈割測產高度(拉伸高度)為30~40 cm,當再生草層高度(拉伸高度)達到60 cm時再次刈割測產,留茬3~5 cm。
1.5 測定項目 播種后定時觀察各品種的物候期;每次刈割后測定鮮草產量和干物質產量;分蘗期和孕穗期分別測定各品種的莖葉比;花期測定各品種的株高;抗倒性、抗蟲性評價;種子產量測定。
2.1 分蘗數 不同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的分蘗力有差異,陽平試驗點16份資源材料的平均分蘗數為12。其中分蘗數最多的是“巴樂”,為14個分蘗;其次是“海灣”、“杰威”、“大葉”、“寬葉”和“普通 3”,其分蘗數為13;分蘗數最少的是“旺牧”,其分蘗數為9,詳見表3。在達州試驗點和廣元試驗點沒有測定分蘗數。
2.2 開花期株高 在同一試驗點,不同品種開花期的株高不同,且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見表3。
2.3 莖葉比 莖葉比是葉片的重量與莖重量的比值,是衡量多花黑麥草飼用價值的重要指標。牧草的各種營養成分主要存在于葉片里,比值大,葉含量多,有利于提高牧草的質量和利用效率。不同試驗點各材料間的莖葉比差異較大,如達州試驗點國產“寬葉”多花黑麥草的莖葉比最大,為1.828;“海灣”的莖葉比最小,為0.835,莖葉比相差較大。在陽平試驗點,“寬葉”多花黑麥草的平均莖葉比最大,為2.31;“巴樂”黑麥草的平均莖葉比最小,為1.39。廣元點“沃土”的平均莖葉比最大,為1.69;“阿伯德”的最小,為1.08??傮w來看,國產“寬葉”多花黑麥草的莖葉比較大,葉量豐富。詳見表4。

表3 不同試驗點各品種開花期的株高和分蘗數比較cm

表4 不同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的莖葉比
2.4 草產量
2.4.1 不同試驗點的草產量 16份多花黑麥草在3個試驗點的年產草量見表5。結果表明:在陽平試驗點,年刈割5次,16份多花黑麥草年均干物質產量差異不顯著(P>0.05),“普通 3”和“國產(興蘢)”草產量居第1位,干物質產量達11 347.3 kg/hm2;在達州試驗點,年刈割4次,各品種產草量差異較大,部分品種之間產量差異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普通 2”干物質產量居第1位,達11 933.3 kg/hm2,與“邦德”、“海灣”和“杰威”的干物質產量差異不顯著(P>0.05),“國產(永安)”干物質產量最低,為9300kg/hm2;在廣元試驗點,年刈割5次,“普通2”年干物質產量居第1位,達15 700 kg/hm2,與干物質產量最低的“長江2號”相比差異顯著(P<0.05),與其他品種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表5 不同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的草產量測定 kg/hm2
2.4.2 不同品種資源的草產量 同一品種在不同試驗點的草產量差異較大,如“杰威”多花黑麥草在廣元試驗點的干物質產量為14 766.7 kg/hm2,比達州試驗點增產35.6%,比陽平試驗點增產49.1%;“安哥斯”多花黑麥草在廣元試驗點的年均干物質產量達13 333.3 kg/hm2,比達州試驗點增產25.0%,比陽平試驗點增產28.0%。
2.5 效益分析 不同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在3個試驗點的平均效益不同。“普通2”多花黑麥草的效益最好,年純收入為17346元/hm2,比效益最低的“海灣”增收 3 795元/hm2;“邦德”多花黑麥草次之,比“海灣”增收 3306 元/hm2。
3.1 參試的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在陽平試驗點的分蘗數有差異,“巴樂”的分蘗數最多,“海灣、杰威、大葉、寬葉和普通3”次之,“旺牧”的最少。
3.2 參試的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在3個試驗點的開花期株高差異較大,這是因為株高屬于數量性狀,受環境影響比較大。
3.3 不同試驗點各種質資源的莖葉比差異較大,如達州試驗點國產“寬葉”多花黑麥草的莖葉比最大,為1.828,“海灣”的莖葉比最小,為 0.835。
3.4 從產量和效益來看,16份多花黑麥草種質資源的草產量差異較大,效益也不同。其中“普通2”多花黑麥草的效益最好,年純收入為17346元/hm2,比效益最低的“海灣”增收3 795元/hm2,“邦德”多花黑麥草次之,比“海灣”增收3306元/hm2。因此,不同區域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多花黑麥草品種,以獲得高產。
[1]張新躍,李元華,何丕陽,等.多花黑麥草的品種與生產性能比較[J].四川畜牧獸醫,2003,30(9):30-32.
[2]楊懷軍,羅文莉,張瑞珍,等.馬爾康縣多花黑麥草引種試驗[J].四川畜牧獸醫,2007,34(9):24-25.
[3]楊成勇,張瑞珍,胡 萍,等.廣元市多花黑麥草品比試驗研究[J].草業與畜牧,2006,(11):24-27.
[4]張瑞珍,張新躍,何丕陽.多花黑麥草品種篩選與品種特性研究[J].草業與畜牧,2010,(1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