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紅,張劍冰,徐長家
(1.河北工程大學建筑學院,河北 邯鄲 056038;2.威海市建工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 威海 264200)
承德處于我國生態脆弱帶,同時也是北京、天津的上風上水地區,其特殊的地緣關系要求承德必須保護好生態環境。居住區自然景觀是承德打造生態型山水園林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成京津的生態屏障的積極構成因素。
山莊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的導入對于承德居住區區景觀設計有著豐富的指導意義,它體現在現代居住區理念的需求與傳統造園技法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景觀環境與建筑形態的融合等方面。
承德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對現代居住者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出于對傳統的尊重,不加改良,全盤復古。但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已不適于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節奏。
另外,居住區景觀設計往往脫離人親近自然的本能,如不可踏入的草坪、可參與性的景觀較少等。
承德多山,在山地居住區建筑實施中,常常改造地形,犧牲獨特的自然環境。小區景觀盲目追求所謂的“歐陸風情”,嚴重脫離自身所處的環境特點與文化背景,抄襲流行,既浪費了資金,又缺乏自身特色。
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引發了許多問題,究其原因,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發展極其不協調。二者應是相伴相生的。因此在追求科技文明的同時,要以堅持傳統的自然景觀為前提,以達到彼此的共榮。
3.1.1 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承德環山抱水,坐擁眾多旅游資源,有享譽盛名的皇家園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群,形態各異的奇峰異石等,兼具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于一城。正是出于自然山水的本色,涼爽的夏令,北方獨特的丹霞地貌,才吸引游客紛至沓來。人文景觀使其深沉,自然風景是其根本。一旦失去了根本,整個城市就失去了價值。
3.1.2 分流山莊的壓力
就承德市來說,市區缺少可游憩、鍛煉、交往等的公共空間,市民只能選擇避暑山莊,加之游客眾多,造成了山莊的負荷增大。居住區景觀中完整的綠化系統、完善的服務設施則可大大緩解矛盾,起到分流的作用,切實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經典的造園經驗,為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依據。古建的繁冗不再適宜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一味復古顯然是行不通的。這就要求承德居住區景觀設計沿襲傳統的同時更要力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
3.2.1 “巧于因借”
鳳凰御景開放式社區廣場(圖1)的景觀設計運用了對景、借景的造園手法,利用廊架將遠處的鳳凰山與太陽神阿波羅雕塑串聯至小區外延的景觀軸線上,景觀廊架、鳳凰山與雕塑群三者互為景致。延伸景物的視覺深度,營造多變的景觀層次。

圖1 鳳凰御景開放式社區廣場
巧于因借的手法將傳統與舶來交融,尊重傳統并非完全復古,引入舶來卻是大膽出新。既協調歐式的建筑風格,又滿足人們對多元文化的需求。
3.2.2 民族、佛教文化的現代解讀
承德融匯藏、蒙、維等邊疆兄弟民族的傳統文化,如“契丹文化”、“山戎文化”等;以及象征佛教寓意的佛八寶圖案:盤長、金魚、蓮花等。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可將以上彰顯民族、佛教特色的元素以符號或簡化的手法賦予景觀獨特的地域感,給予居住區環境強烈的辨識度,也象征了承德民俗、佛教文化的現代傳承。
承德市區受周圍的山地的限制,市區住宅建筑可用面積極少。面對承德人口日益增加的住宅需求和住宅用地不足的矛盾,承德市只能利用山地開發居住區。
3.3.1 因地制宜
美地灣景小區地理位置極佳:北依半璧山、魁星樓(圖2),南望千佛洞、僧官帽。

圖2 美地灣景
居住區建筑群順應高低錯落的地形融合于自然環境的起伏跌宕,凸顯了山地的大致趨勢,呈現出豐富的天際線。而居住區外部有利的山地景觀又襯托了建筑群,兩者相映生輝,互為對景。同時還可采用借景、障景、框景,使之與整個山城的景觀融為一體。
為了適應山地環境,山地居住區應盡可能保持原始地形。利用基地標高的高低錯落,進行層疊式的景觀綠化。如鳳凰御景別墅區的階梯綠化、攀爬綠化(圖3),疏密有致、層次豐富的植被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在被稱之為都市沙漠化的今天,人們對于綠色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四季變化豐富的植物配置,結合層疊式的空間布局,帶給居者震撼心靈的感官盛宴。

圖3 鳳凰御景別墅區
承德因地域文化而興,以佛教文化為典,為山莊文化所盛。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使承德現代居住區景觀保持獨創,為生態型山水園林城市的建設奠定基礎,更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
[1]李錚生.城建·園林·環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周維權.園林·風景·建筑[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盧濟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4]岳順利.承德地區山地住宅設計探索[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