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峰,焦曉波,吳振明
(1.蚌埠學院 經濟與管理系,安徽 蚌埠233030;2.安徽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233030)
企業的成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企業內部和外部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企業成長演進的軌跡如同自然界中的生命一樣經歷出生、成長、成熟、衰老、凋亡等階段。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920)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了關于企業成長階段的初步認識,他指出:“一個企業的成長、壯大以后也許停滯、衰朽,在其轉折點,存在著生命力和衰朽力之間的平衡和均衡”[1]。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上升,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有的企業成長起來,而有的企業卻在消失。
當前,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服務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其所包含的IT服務業企業的成長也倍受關注。信息技術服務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服務是指服務提供商基于IT技術手段針對企業的信息化需求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如今,IT服務業正成為IT業的基礎行業。2007年全球IT服務業企業的銷售額達7300億美元;2008年中國IT服務市場加快發展的趨勢因金融危機引起的外部環境惡化而暫時被抑制;2009年IT服務產業的發展速度變緩,進入產業發展調整期;2010年有所復蘇;伴隨工業等主體經濟的發展,IT服務業企業在2011年持續高速增長,未來IT服務業企業的成長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會不斷增加。
本文嘗試通過實證研究的手段結合皖北地區IT服務業小企業的發展特征和成長表現,對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取相對重要的關鍵因素指標,來探索構建企業有效的管理體系,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到關鍵的領域,解決關鍵的問題,培育競爭優勢,提高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成長。
潘羅斯(E.Penrose,1959)的企業資源成長理論認為:企業內在因素決定企業成長,企業是在特定的管理框架之內的一組資源的組合,企業成長是由于企業有效地協調資源和管理職能的結果[2]。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Alfred D.Chandler,1962)在《戰略與結構》中正式提出企業成長階段理論:結構跟隨戰略,職能結構向多部門結構轉變的過程,即企業的成長階段必須有相應的結構變化跟隨[3]。隨后,企業成長階段理論的研究愈加深入。斯坦梅茨(Steinmetz,1969)系統地研究了企業成長過程,發現企業成長過程呈波浪形曲線,可劃分為直接控制、指揮管理、間接控制及部門化組織等4個階段[4]。格雷納(Greiner,1972)以企業年齡、企業規模、演變的時間、改革的時間、行業成長率等5種標準將成長階段劃分為5個[5]。愛迪思(Adizes,1989)提出的成長階段劃分最為細致,他把企業的成長過程劃分為成長和衰老兩大階段共10個時期[6]。國內學者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陳佳貴(1995)對企業生命周期進行了重新劃分,他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蛻變期[7]。李業(2000)按銷售額將企業的成長過程劃分為初生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8]。周三多(2002)將企業成長過程總結為專業化、多元化、歸核化3個階段,突出了企業經營的戰略思想[9]。IT服務業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與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制造業有所區別,它所提供的主要是無形資產——信息技術服務,因此IT服務業企業各成長階段的劃分和各成長階段的影響因素也與傳統企業不盡相同,這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皖北IT服務業小企業成長影響因素在指標選取的過程中,既要客觀借鑒企業成長的內、外部影響因素理論,又要有針對服務業企業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充分參考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評價指標體系。從IT服務業企業的實際出發,全面分析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提出了企業成長影響因素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成長影響因素評價指標及信度、效度檢驗

續表
根據企業成長階段理論的綜合研究,結合實地調研情況,我們把成立不足1年,1-3年,3年以上的企業分別歸屬于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這種劃分的優點是成長階段簡明清晰,階段之間的特征區別顯著,易于識別。在創業期成長階段,企業剛成立不久,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單一,企業家面臨較大壓力,承擔重任,需要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成長期階段,IT服務業企業的市場份額穩定增長,這時的資金需求擴大,隨著高素質人才的加入,更多的技術創新將促使企業的產品服務完善。成熟期階段,企業的邊際產量仍然遞增并接近最大值,管理效益的邊際遞減將有可能發生,這時企業要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適時制定企業發展戰略。
本次調研采用便利性抽樣(convenience sampling)的方式,共計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19份,其中有效問卷165份,有效問卷數量占發放總數的55%。有效問卷數量達到因子分析的要求。
問卷采用Likert量表5級劃分方式填答,范圍從1(很不重要)到5(很重要)。對本企業所處成長階段的測量,是讓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問卷發放對象涉及皖北IT服務業中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供應商、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業務系統集成商、軟件外包服務商、軟硬件運維服務商、IT培訓、互聯網ISP服務商等廠商企業,由企業高管團隊中的中高層管理者對問卷進行填答。創業、成長、成熟3個成長階段中的企業樣本數量分別為:N1=46;N2=67;N3=52。
2.4.1 信度分析
在進行因子分析前,我們要對整個問卷的信度和各層面的信度進行檢驗。Cronbachα系數是一種基于項目協方差的方法,能夠測評評價量表中各項目得分間的一致性,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信度系數。從α系數計算結果(如表1)可以看出,α系數皆大于0.7,比較理想,表明測量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2.4.2 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測量量表的結構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從量表全部變量中提取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別與某一群特定變量高度關聯,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結構。從表1計算結果可看出,每組二級指標公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條件下都提出了1個公因子,并且該公因子的方差解釋比率都超過了75%,說明測量結果體現出來的結構與測量值之間的對應程度很好,即建構效度很好。

表2 方差齊性檢驗結果
根據采用SPSS因子分析的結果,把得到的因子分值作為一級指標得分,并用方差分析對均值進行比較,同時使用組間樣本方差齊性檢驗的方法,得出結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企業家、戰略管理這兩個一級指標的重要性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發生了顯著變化。
表3是一級評價指標在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3個不同成長階段下的均值,把方差分析的因素考慮進來,就可以得出一級評價指標在各成長階段的均值和方差列表。

表3 一級評價指標在各成長階段下的均值和方差
根據表3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企業家能力在創業期的重要性高于其他階段。IT技術快速發展,企業識別到創業機會進入IT服務領域。創業期的成長階段,企業家往往面對著生產(服務)、營銷、財務等各項事務,企業家能力、企業家精神在這時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維持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其中企業家的社會關系網絡也非常重要。本階段內,企業家通常采用溝通迅速而簡單的組織機構,以高度集權的領導力通過帶領員工加班加點的工作來使企業成長。IT服務業企業創業期成長階段的企業家因素是關鍵影響因素,重要性高于其他兩個階段。
(2)戰略管理在成熟期的重要性高于其他階段。隨著企業成熟期的到來,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會使組織失去活力,弱化企業應對變化的能力。制度化管理雖然提高了企業在創業期和成長期階段的穩定性,但是卻使企業的創新能力和適應性遲滯,這會導致企業成長乏力,由盛至衰。為保證基業長青,提高企業的靈活適應性以及對IT服務行業未來發展動態的把握能力,企業在成熟期成長階段要制定可行的3年左右的中期戰略計劃和5年以上的長期戰略計劃,使企業發展目標明確、發展路徑清晰。
(3)IT服務業企業在成長期成長階段出現了快速發展。企業內部的管理流程和產品、服務逐漸成形,能提供多種產品和服務。這時外部環境因素開始值得注意,企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采購商、供應商的支持。本階段,企業為了能提供差異化的優質服務而進行技術創新,對技術研發投入較高,需要進行融資,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和業務流程也逐步走入正軌。
在3個不同成長階段,對7個一級評價指標進行了降序排列,得到了相對關鍵的重要影響因素,如表4所示。

表4 各成長階段一級評價指標的均值排序
創業期成長階段是企業從識別創業機會到生存發展的一個階段,企業家因素是關鍵的,財務管理、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位于中間位置,相對影響力較弱的是外部環境、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高科技企業在創業初期需要一定的投入,財務管理的能力較重要。企業通過營銷渠道推廣和促銷有競爭力的產品(服務),從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促進銷售額增加,獲取利潤,加速資金流動。企業家需要有掌握控制全局的能力、敏銳的判斷決策能力,在過程管理中查尋企業發展的薄弱處并克服它,整合有限的資源,利用社會關系網絡的支持來促使企業持續成長。
在成長期成長階段,正向良性的資金流、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及人才因素的影響也非常顯著。本階段往往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因為R&D資金投入較高,資金管理的難度加大,財務管理能力突顯重要,需要有良好的投、融資渠道。IT服務小企業要能夠招聘到適合的人才,并加強培訓,提高技能,使員工隊伍相對穩定,這對人力資源管理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以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企業如能擁有高素質的技術員工,就可以去開發新技術、新服務,從而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使產品(服務)具有高附加值,提高競爭力。
在成熟期成長階段,對于IT服務企業來說,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是頭等大事。企業戰略主要解決企業未來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問題,對成長中的IT服務業小企業來說,首先是站穩腳根生存下來再談發展。企業家制定的中長期戰略計劃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戰略、市場戰略和人才戰略,企業戰略目標和企業文化同時需要建立和發展。
在我國經濟實力快速提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IT服務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日益受到學界和業界的重視。皖北地區的IT服務業目前已形成一批基于IT服務為核心業務的創業小企業,這些小企業具有什么樣的成長階段及其影響因素,其中哪些影響因素促進或是阻礙了IT服務業小企業的成長,明確這些問題對于企業成長和皖北地區區域競爭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對于IT服務業企業不同成長階段下的影響因素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很少,加之不同地區IT服務業小企業的成長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缺乏大量可以借鑒的經驗。
本文提出了皖北IT服務業小企業成長階段影響因素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使用結構性調查問卷和非結構性開放式訪談問題對企業進行了調研,對收集上來的樣本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結論:
(1)IT服務業小企業各成長階段的關鍵影響因素有企業家、財務管理、戰略管理、技術創新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和外部環境等。
(2)企業各成長階段下不同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創業期的企業家因素、成長期的財務管理因素、成熟期的戰略管理因素是重要的關鍵因素,而技術創新能力因素在各個成長階段都是相對比較重要的。
[1]Alfred Marshall.經濟學原理[M].孫利,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2]Penrose 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London:Basil Blackwell,1959:36.
[3]D.Chandler.Strategy and structure[M].The M.I.T Press,Mass,1962:171-176.
[4]Steinmetz L.L.Critical Stages of Small Business Growth:When they occur and how to Survive them[J].Business Horizons,1969(6):29-36.
[5]Larry E Greiner.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as Organizations Grow[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2(7):41.
[6]愛迪斯.企業生命周期[M].趙睿,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7]陳佳貴.關于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J].中國工業經濟,1995(11):5-13.
[8]李業.企業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及思考[J].南方經濟,2000(2):47-50.
[9]周三多,周建.新經濟的時代特征與企業戰略范式的轉型[J].南開管理評論,20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