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東 胡春艷 徐義軍 羅利順
(湖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 長沙市 410007)
水是制約山區生產、生活發展的關鍵因素。山區生產條件除了交通不便、地塊零散、土壤瘠薄以外,主要是缺水,小水窖工程可集蓄水與科學用水為一體,做到“小水大用,一水多用”,是解決山區生產和生活用水的有效措施。
小水窖是指在地表以下人工構筑的蓄水設施,其作用是儲蓄天然降雨或通過引水管(溝)將溝溪、泉水等輸送到窖中蓄存,供山區人畜飲水或抗旱灌溉。它具有以下特點:
(1)集雨存水,調節時空分布。水窖能把自然降雨所形成的地表徑流集蓄于地下窖內,在無其他水源及干旱的冬、春季節保證人畜飲用。
(2)由于水窖把雨水集中存儲于地面以下,加上封頂加蓋,周壁襯砌抹面等特殊處理,所以水窖不易被污染、不易蒸發、不滲漏、不受氣溫的影響、不易變質,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雨存水的利用效能,保證群眾能夠飲用干凈衛生的水。
(3)水窖結構簡單,易修易成。修建水窖有挖基、襯砌、抹面、封頂、建集雨場等簡單工藝,技術難度不大,取材容易,每口窖工程量不大,施工期短。
(4)水窖管理方便,使用時間長。每年除定期清洗沉淀池、過濾料、水窖外,不需要其它管理措施及費用開支,并且水窖建成后使用年限較長,一般可用20年以上。
小水窖主要作用是供給干旱山區及丘陵缺水地區農村人畜飲水安全,解決生活和庭院經濟用水。修建小水池小水窖的最終目的是要保證:“有水裝,能裝水,易排灌,有效益”12字原則。因此,質量是根本,如何保證質量,除了上述的要十分注重選址外,還應實施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質量標準應包括:根據地質和地形,能方則方,能圓則圓,容積大小,用石,用沙,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技術,安全等若干方面做到統一思想、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質量,達到規范、美觀、牢固的要求。除此之外,在施工過程中還要加強督導和指導,切實確保工程質量。
小水窖工程規劃的基本原則有:
(1)小水窖工程規劃要照顧當前利益,又要考慮長遠利益,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應與農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農民致富相結合,與水土保持及節水灌溉等項目規劃緊密結合。
(2)小水窖工程規劃應符合當地水資源條件,適度而有效地利用當地雨水資源,做到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綜合利用。
(3)小水窖工程規劃的類型、規模、數量應根據規劃區的氣象條件、地形、土質狀況、農作物需水量、人畜飲用水量確定,防止浪費和重復建設。
(4)小水窖工程選址要具備集水容易、占地少、地質條件好、安全可靠、蓄用與管理方便等條件。工程的布設要能最有效地攔蓄坡面徑流,能充分利用泉水等其他補充水源。池、窖址應避開填方及滑坡體,水資源易污染地區。位于公路兩旁的蓄水設施應符合交通部門排水、綠化、養護等規定。
(1)基本資料收集:水文氣象資料、地形、土質資料、集雨面的類型及數量、農作物種類及面積、土壤資料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狀況、建筑材料、道路交通、能源供應、農業發展規劃、現有水資源開展利用狀況等。
(2)對本地區缺水狀況、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規劃的目標與任務、工程布局和規模、工程分布形式、工程量與資金估算、分期實施計劃、經濟評價和環境影響等進行評價。
(3)規劃目標及任務應盡量滿足灌溉、生活用水需要。其發展的速度應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狀況合理確定。
水窖容量依據缺水時間、用水人口、用水定額等參數共同確定。湖南降水量一般集中在汛期,因此水窖的窖容確定關鍵是處理汛期降水,盡可能滿足間雨期的需要。依照《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即每人每日供水(40~60)L,大牲畜每頭每日供水(20~50)L。連續 70天不不雨,能保證吃上清潔水。經測算,一家4口人,用水50 L/d;一頭牛,一頭豬,各用水20 L/d;最大間雨期70天,則年需水86 400 L;按滿足最大間雨期用水量蓄水,則水窖設計容積為14 m3。
(1)水窖容積公式為

式中V——水窖容積(m3);
N——用水人口數(人);
I——用水定額(m3/人·d);
T——連續缺水時間(d)。
(2)水窖規格的確定。微型水窖規格可以按5m3、10 m3、15 m3、20 m3、30 m3容量進行典型設計。
(3)集流場面積的確定。由于人畜飲水小水窖對水質要求高,在設計中采用人工集流場,其主要作用是收集雨水,同時可兼作農戶曬壩。其公式為:

式中F——集雨面積(m2);
η——蒸發、集流等造成的降雨損失系數,綜合分析取值η=0.3;
P——年降雨量,取值依據實際情況確定。
依農戶自己承包的溝坡地、果園、林場地勢,選在位置較高并且可利用路、壩、裸巖、頁巖、荒坡形成雨水徑流的地點,建成后實現“居高臨下”用水。沒有上述條件的平地,需要考慮一處(20 m2~100 m2)以上面積的坡,鋪上塑料布也可滿足蓄水要求。
小水窖工程結構形式需要依據地形地貌、地質土壤條件以及工程規模等要求來確定。為使水窖水質得到保障,通常應將水窖設計成深埋于土體的、密封的、帶集雨坪的圓柱體或方體水池,其優點是:
(1)水窖埋于土體,近似于一個微型地下水儲存系統,對水質有利。
(2)水窖不易遭人為破壞,經久耐用。
(3)水窖密封,污染物不會落入窖內,且由于密閉不透光,水體內微生物不易生存繁衍。
(4)采用人工集雨坪集流,可使降雨進入水窖前免受污染。設計重點是通過對水質的控制,使水窖能得以有效地使用,并且便于維修。
小水窖工程由窖體、窖口、窖蓋、集水場、截流渠、兩級沉沙池、進水口、出水口、截門、防凍井、輸水管等部分組成??傮w要求“全地下、不蒸發、不漏水、-15℃內不結冰”。
小水窖的具體技術要求如下:
(1)水窖深度:以窖頂低于凍層為準,距地面0.5 m深,如果蓄水2 m深,應開挖(2.8~3.0)m深的基礎。
(2)水窖基礎要求:窖底全挖到巖石層或原始土層,防止蓄水后造成雨水滲透沉裂。
(3)水窖形狀:為方便窖基開挖、漿砌施工和縮短頂板橫徑長度,增加承壓力,窖體應設計為橢圓型。
(4)砌體要求:蓄水15日以內可干砌窖體,砌好后用水泥沙漿勾縫,抹兩層水泥沙漿找平,然后刷1遍水泥漿,再抹1遍,連續刷抹4遍。蓄水30日以上的水窖,砌體要用1∶4水泥沙漿砌石,以免因砌體承壓不夠,裂縫漏水,窖體抹面防水同上。漿砌順序應是先砌墻、后砌底,底要用碎石砌好后灌注水泥沙漿,也可用水泥、石子、沙子混凝土直接澆筑,厚度(15~20)cm,待墻體全部砌體完成后統一抹面,形成一體。在窖體砌筑時,窖內墻體頂部兩側各留一個寬30 cm、高10 cm的進水口,同時安好鐵紗網用以攔截雜草,在距水窖底10 cm左右的外墻埋好輸水管。
(5)防凍井:在水窖預留的輸水管外,挖溝并安裝截門,在截門處挖1 m見方的立井,用石塊干砌即可,外墻培土防凍,立井上面加蓋加鎖,保護啟用。
(6)窖頂:可以加鋼筋直接灌筑拱型窖頂,也可以加鋼筋打(12~15)cm 厚的預制板蓋頂,留好(0.8~1.0)m 見方的窖口,蓋板的縫隙要抹嚴。窖頂養護堅固后砌窖口,高度 (50~60)cm,在漿砌時做預埋鐵或水泥蓋固定安裝鐵環。最好按設計窖口安裝窖蓋,同時加鎖。
(7)截流渠、集水場、沉沙池、截流渠:以水窖外沿為準,向相反方向設計“V”字型截流渠,長度按蓄1 m。水渠長(2~3)m 計算,拉線開基,截流渠規格為寬(30~40)cm,高20 cm,用石塊砌,水泥沙漿抹好表面。沉沙池第一個沉沙池設在距水窖(2~3)m的截流渠中間,規格為長1 m、寬0.8 m、深0.6 m,挖基礎后用水泥沙漿塊石砌好抹面。為了緩水并沉積泥沙,池內砌三道曲型隔墻,高(0.4~0.5)m。第二沉沙池設在水泥截流渠與土渠接合處,規格為:長0.8m,寬0.6 m,用石塊干砌抹面即可。集水場在截流渠上方,按每蓄1 m3,水設計(1.5~2)m集水場計算。開挖15 cm深的基礎,依設計面積清挖雜草灌木,再用碎石水泥沙漿灌注后抹面,或用混凝土鋪筑,厚度10cm左右,集水場可考慮利用道路、裸巖、頁巖、荒坡等容易形成雨水徑流的地點。
(8)安裝輸水管道:依水窖容水量與使用面積、用途,設計管道走向與長度,用聚丙稀塑料管鋪設,配用滴灌用出水管,每(10~15)m安裝一個出水口或噴頭,管道深埋(60~70)cm,管道應保持1 m以上落差。管道尾部要建一個放水池,入冬前將管道內積水放盡,防止管道凍裂。地上可利用出水噴頭進行管灌或滴灌。
(9)與機井配套的人畜飲水水窖也可采取以上要求,農戶居住在溝坡上的也應選在高處,以利于自己埋設地下引水管道,即保證人畜用水時不用安泵提水,又方便庭院經濟用水,同時應嚴格按技術標準進行窖口加蓋加鎖,以保證人身安全。
(10)完全是土基礎的水窖,可采用模具全窖體混凝土灌注形成一個整體后內抹面3~4次。
湘西某試點山區有一農戶,全家共4人,牛一頭,豬一頭,該區年均降雨量800 mm,需進行山區蓄水工程設計。
(1)水窖容積公式為:

式中V——水窖容積(m3);
N為用水人口數(人);
I——用水定額 (m3/人·d),在某試點取值為4人(實施時以實際人口數為準);I為用水定額,依據國家規范結合實際取值為 40L/(人·d);
T——連續缺水時間,在某試點取值120天(取值根據實際缺水時段確定)。
理論計算得:

在實際設計中,考慮再加畜禽用水6 000 L,得:

(2)水窖規格的確定。
采用圓柱體形式,水窖半徑取值1.5 m較為理想,水窖有效盛水深度取值4 m。可參照30 m3容積的典型小水窖設計。見附圖。

附圖 豎井式圓弧小水窖設計示意圖(30 m3)
(3)集雨坪面積的確定。由于人畜飲水小水窖對水質要求高,在設計中采用人工集雨坪,其主要作用是收集雨水,同時可兼作農戶曬坪。P=800 mm,綜合分析取值。代入式(2)、式(3)得 F 為 37.9 m2。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2吳普特,黃占斌,高建恩.人工匯集雨水利用技術研究[M].鄭州:黃河出版社,2002.
3侯燕軍,陳軍鋒,鄭秀清.雨水集蓄利用技術——水窖在秦安縣的應用與發展[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37(1):76-79.
4來元盛.樂都縣集雨利用水窖工程特點、作用與效益[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12(4):236-237.
5張守權.雨水集蓄型小水池(窖)工程抗旱效果[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3,12(3):26-27.
6王學芝,張殿義.山區微型小水窖工程的設計與應用[J].林業應用技術.2006,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