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萌 劉 曼
(保定日報社,河北 保定 071051)
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這是黨和政府在新時期提出的一個具有發展前瞻性的宏偉目標,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我們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具體的奮斗方向。黨和政府適時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各項工作,都是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任務而提出的。現在我國正處在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期,這是社會經濟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社會結構劇烈變化的時期、社會矛盾的凸現期、社會穩定問題的突出期。所以媒體面對這樣的變化,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面對這樣一個文化趨向多元和訴求趨向多元的時期,媒體的輿論優勢,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而作為媒體中與群眾聯系密切的群工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也對群工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轉變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找準群工工作的定位,在工作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媒體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它對整個社會總是能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媒體本身如何擔負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將讀者引向和諧,非常重要。構建和諧社會應該是2005年最具有感染力的一個詞匯,和諧社會的構建,應該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一個是構劃,一個是建設。而既然是要構建,那就需要一方面是要規劃構建社會的總體階段和一個時期中的具體目標;而另外一方面,則是要有一個全新的意識,使得媒體在為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發揮媒體的輿論優勢,來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輿論宣傳的貢獻。這就需要從事群工工作的人員,首先要加強學習,在眼下則是要深入了解和諧社會的歷史由來,也要完整闡述和諧社會的理想在不同階段表述的含義。在選擇稿件、標題制作中起到教育、解釋、引導、鼓舞人民的作用,從而形成全社會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共識。
如對政府所出臺的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也許百姓暫時不能理解,或是百姓所反映的一些問題,與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存在較大的距離。對于這樣的一些具體問題,就需要有一個使之適應的過程。而對于那些社會輿論的理解和是否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這樣的問題,以及百姓的訴求應該如何滿足等等具體的問題,就需要依靠媒體的輿論引導來解決。
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富裕之后,社會會出現在人民利益更加一致的基礎上不同社會利益群體之間不同的利益訴求,也就意味著在人民內部的這些矛盾,將會是以往所不曾遇到的、現在以新的方式顯現出來。這反映了人們在現在和將來一段時期內,人們的各種要求也在發生變化。而群工工作正好擔任著溝通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化解矛盾的水平。化解矛盾水平高的時候,就是和諧社會構建成功的時候。媒體傳播的信息和其中包含的觀點、立場、態度、情緒等,要有助于矛盾的化解而不是激化。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向受眾解釋在構建和諧社會時的目標和方向,以及百姓應該如何看待自己與利益訴求之間的關系。要通過媒體的正確引導,解疑釋惑、化解矛盾,使百姓心平氣順,為安定的社會環境作出媒體的貢獻。
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社會各方的認知水平有高有低,媒體要開展積極的輿論監督,對不利于和諧社會構建的,要及時提出忠告、勸告、提醒、批評、抨擊、批判等,這些都屬于輿論監督。媒體回應社會的分級程度一定要細。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一個適應這個社會構建的外部環境,而這個社會的構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些百姓不理解、或是一時不理解的問題,或是需要時日解決的問題,以及一些需要社會共同努力來解決的問題。這樣一類的解釋工作,是需要一定的輿論環境的。也就是媒體在如何對待構建和諧社會中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的問題,來促使解決的媒體的引導、梳解和解釋工作,這正是媒體的優勢。尤其是像一些市民節目和政務熱線節目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要比一些政府的文件和信訪部門的接待,更能起到直接解決的作用。
媒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負有光榮使命和巨大責任。這個光榮使命就是要積極傳播健康先進的文化,這個巨大責任就是積極創造和諧價值。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個方面。新聞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在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
至少有這樣四個方面的責任,媒體應該很好地承擔起來。一是促進社會共識的責任。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是在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社會已明顯出現多樣化的情況下提出來的。多樣的社會要和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形成廣泛的共識。媒體傳播什么及傳播中透露的立場、情感、態度,對公眾能不能達成共識,關系極大。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媒體要知情、識性、明理,切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二是有效動員激勵社會的責任。構建和諧社會,媒體是一種重要的動員力量、組織力量、推動力量和干預力量,要發揮正面引導作用,動員和激勵社會方方面面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三是有力化解社會矛盾的責任。四是實施積極監督的責任。

當前,要很好地弄清楚與構建和諧社會有關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媒體可以組織專題研討,包括請專家學者輔導,并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和諧社會。不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是構建不起來的。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協調。全面不全面就看協調不協調,持續不持續也看協調不協調。協調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還有就是以人為本,當然這個“人”不是少數人,是廣大人民群眾。要把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聯系起來學,因為只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
二是學習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要注意把握好一些關系。如多樣中謀和諧,矛盾中求和諧,發展中保和諧,公正之下促進和諧,民主條件下實現和諧等,要列出專題,把它們搞清楚。理論上搞清楚了,功底上扎實了,看問題的水平就變了。過去看沒什么東西可寫、沒什么東西可說的,這時就會覺得可寫可說。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理論問題,群工工作人員要把多樣與和諧、民主與和諧、公正與和諧、發展與和諧、矛盾與和諧等問題都搞清楚。
三是要把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貫徹落實到所有的報道中,落實到報道思想、報道選題、報道作風、核心觀點及視角和話語的處理、選擇中。媒體報道標題很重要,受眾認同不認同、反感不反感、響應不響應,主要就是看核心觀點和標題。同時,還要好好學習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