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夫
(沛縣新聞中心,江蘇 徐州 221000)
我們的新聞事業之所以能得到興旺發達,除了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愿望,得到人民的信任外,還有在共產主義理想指導下、建立在社會主義理論基礎上的道德標準。因此,新聞工作者不僅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具備很強的政策水平、扎實的理論功底,廣博的知識基礎、過硬的寫作能力,而且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近幾年,隨著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新聞界的有償新聞、虛假新聞、廣告新聞、低俗之風等層出不窮。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問題嚴重,一些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為了搶發獨家新聞、制造轟動效應,以吸引受眾,獲取經濟效益,不惜揭人隱私。一些媒體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惜出賣版面。為了搶“賣點”,大量刊登色情、暴力新聞,甚至編造新聞。有的記者以稿謀私,吃拿卡要,為了私利甚至不擇手段。這些現象嚴重腐蝕著新聞隊伍,敗壞了新聞界的聲譽。它反映了新聞道德水準在某些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中嚴重下滑。
新聞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它是一種帶有公眾性質的行業,在我國,新聞還具有某種“公權力”的性質,其覆蓋面十分廣,對受眾的影響也非常大。這主要是因為普通民眾與新聞行業在信息占有方面是絕對不對稱的,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所需信息,就不得不通過新聞傳媒這種方式進行。換句話說,對于那些想了解但又不可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了解信息的普通民眾,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新聞傳媒這種方式。由于大多數民眾對某一事件知之甚少,因此如何評價事件本身,主要是依靠新聞媒介提供的信息進行,甚至有些人干脆就以新聞媒體的評價作為自己的看法。越是如此,受眾和社會對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的要求就會越高。就以一個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是從事別的行業,可以允許不斷犯各種錯誤,不斷進行自我修正。而從事新聞行業,一個很小的錯誤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完全可能直接扼殺了一個青年記者的職業生命,同時連累很多高層領導,讓他們也付出一定的政治生命,甚至當事人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新聞職業道德是當今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新聞工作的范圍內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道德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從業過程中,其從業行為不可避免地受著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和制約,常常促使一些記者置新聞的內在規律性和新聞職業道德于不顧,片面地追求個人的虛榮和物質利益。這些體現在記者修養上的弊端,與新聞職業影響大、責任重以及求真、求快、求客觀的特點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而且這種反差也將長期存在。因此,新聞職業特點與職業道德修養之間存在的這種時刻處于運動中的矛盾,不能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得以徹底解決,同時也決定了依據新聞職業特點加強記者自身修養是新聞事業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四個機制來實行。
學習提升機制。新聞工作者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斗志。上要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要了解人民群眾的感情、意見和呼聲,通過自己的新聞作品向社會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宣傳各種先進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新聞工作者能否在采訪中較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否抓住事物的特點,揭示事物的本質,有沒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高度的新聞敏感和理論知識修養,這些都需要新聞工作者不斷加強學習。新聞工作者所面對和反映的是整個社會,許多相關的文化基礎知識都要認真學習、熟練掌握,如文學、史學、心理學以及體育、音樂等等,記者的知識面寬了,就能夠融匯貫通,更容易與人打交道,判斷并寫出有價值的新聞來。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新觀念、新事物、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也需要新聞工作者緊跟著時代的脈搏,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以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因此,廣大新聞工作者必須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素養。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用先進的理論和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學素質,不斷提升道德境界;單位要經常組織廣大新聞工作者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如把新聞工作者送到院校進行繼續教育,也可在本單位開設培訓班,請專家學者授課,讓大家了解最新的知識,最新潮流等;要多與其他單位的人交流溝通,學他人的長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行業自律機制。新聞工作的特殊性,使新聞工作者有很多獲取錢財的機會。有人請新聞工作者幫忙寫報道,想給他們送禮;有人不想讓新聞曝光,愿以錢物收買新聞工作者;新聞工作者今天采訪這個廠長,請廠長贊助一下,廠長不好不給;明天報道那個經理,請經理支持一下,經理不能駁面,如此等等。久而久之,新聞工作者的形象就受到了損害。因此,就必須要求新聞工作者加強自律,勇敢面對和勇于承擔責任,堅決改正,自覺規范言行,并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從小事做起,從近處著眼,逐漸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在注重個人自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單位的教育、幫助和引導。新聞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對本單位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的教育,利用一定的時間認真組織學習相關文件,并在平時的工作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去抓落實,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加強行業自律,堅決抵制有償新聞、虛假報道等不正之風,正確樹立新聞隊伍的良好形象。

社會監督機制。全社會要對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單位進行有效監督。新聞工作者的自律和新聞行業道德自律,始終是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最重要的步驟,但是僅僅如此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管是個人自律還是行業自律,都是自己既當規則的制定者,又當裁判,同時還當運動員,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和客觀。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無法構成完整的監督體系,不能從根本上防止違紀事件的發生。新聞界作為掌握輿論陣地和宣傳報道權力的要害部門,只有處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新聞報道才能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全社會對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單位的職業道德建設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要為社會公眾提供一種快速、便捷的新聞工作者身份查驗手段和舉報投訴渠道,可一方面有效地打擊假記者的詐騙活動,另一方面對新聞工作者的違規違紀行為進行有力的監督和查處。同時,建立一個媒介等級信用評價機制,發假新聞多的媒介信用等級相應降低。在這種機制的制約之下,權威性強的媒介、從不發假新聞或者極少發假新聞的媒介就會脫穎而出,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
懲處制約機制。健全新聞機構內部的監督約束機制,使記者職業道德建設制度化,是加強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度的內容要細致周密,不能有漏洞,讓人有空子可鉆,不但要規定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而且還要規定對違法規定的行為的處罰措施,使記者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次是新聞單位要按制度辦事,把制度真正落到實處,使各項規章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一方面對遵守新聞職業道德和在新聞報道上做出顯著成績的新聞工作者,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表彰或獎勵。對自覺廉潔奉公、兢兢業業,并在新聞報道上做出突出成績者,應予以重獎。并總結推廣他們的經驗,以激勵大家獻身于新聞事業。對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人和事,要根據錯誤的性質、情節輕重和造成的危害,分別予以批評教育、處分。個別嚴重者應調離新聞單位,對違法者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只有嚴懲不貸,決不手軟,才能把不良的風氣扭轉過來,促使少數是非不明者洗心革面,從而使新聞隊伍的肌體更加健康,新聞事業發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