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昌
(朔州日報社,山西 朔州 036002)
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中,新聞記者必須具備四種基本素質,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要有堅持不懈、百折不回的精神。面對一個新聞事件,記者在采訪報道中,可能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難。只有堅持不懈,百折不回,才可能最有希望接近事實的真相。世界新聞大獎——普利策獎得主邁克爾·帕克斯堅持不懈地進行南非種族隔離的報道,期間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壓力,他甚至為此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這還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他內心的觀念發生沖突的時候,他以堅韌的毅力和決心反復思考,最終戰勝了自我,從而為世界公眾呈現出真實的種族隔離的狀況,以及對此的思索。在我國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各種既得利益會以種種的方式阻撓干擾記者的報道。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新聞記者那種堅持不懈、百折不回的精神。
要有廣博的知識。新聞記者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要適應千變萬化的信息社會,要面臨各種環境的應對。因此,不僅要有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廣泛的知識結構,法律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天文地理以及風俗人情等各種常識。我國新聞工作者前輩范長江就曾對此有深刻見解:“新聞記者沒有豐富的常識,怎么能將世界上的新事舊事告訴讀者呢!”“沒有常識,便等于沒有感覺!”這一見解發人深思。有事業心的記者總是十分重視積累知識和資料,努力使自己成為雜家和某一方面的專家。
要有敏銳的新聞捕捉力。記者要寫好新聞首先要敏于發現新聞,還要善于識別和選擇新聞。要識別就要通過比較加以鑒別,對所發現的新聞素材縱向上要與相關人和事的過去比,橫向上要與近期各地發生的類似的人和事比。要報出獨家新聞更要對所掌握的新聞事實,從最新角度看出“獨上層樓”之處。事實客觀存在,但有些事實要去發現它、把握它,則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正如法國美學家羅丹說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發現美的眼光。我國著名記者、原新華社社長郭超人曾說過:“什么樣的人當不了記者?什么樣的人能當記者?什么樣的人能當好記者?大多數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當不了記者;大多數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當記者,但不一定是好記者;唯有大多數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當一個好記者。”敏銳的眼光背后,是一個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腦。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銳的目光,即使是新聞與你擦肩而過,你也發現不了,更是捕捉不到。敏銳地去發現事實,還應當包括對事實的認識要比別人更善于透過現象見到本質。
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記者生活于一個混亂無序、紛繁復雜的世界里。然而,他們努力地通過進取心、機智、精力和智慧接近事實的真相,把他們的認識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和形式表達出來”(美國梅爾文·門徹)。獨立精神和勇氣、公正、公平、正義、誠懇、誠實、責任、值得信賴、樂觀、進步、溫和、均衡、審慎、無私、服務大眾、遵守專業內部規則等,這是新聞記者必備的操守。中國報界前輩王蕓生在《報魂》一書中說道:“新聞記者這種職業,就現在的情形看來,似乎人人都可以干,但要干得盡職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能克盡職守的新聞記者,他須有堅貞的人格,強勁的毅力,豐富的學識;對于人類,對于國家,對于自己的職業,要有熱情,要有烈愛;然后以明敏的頭腦,熱烈的心腸,冰霜的操守,發揮‘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勇士精神,兢兢業業地為人類,為國家盡職服務。”尤其是在當今人心浮躁、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是一個優秀的新聞記者最寶貴的品質,最基本的素質要求。

較高的文字駕馭能力。記者是新聞工作者,使用文字來為其工作服務,因此作為一個新聞記者,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這不僅需要較為深厚的文學素養,還需要不斷地練筆。我國宋代有一位著名詩人梅堯臣,凡外出游玩或訪親會友時,總是隨身帶著一個號稱“詩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鮮的事或美麗的風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詩,立即用筆在紙上記下,把它投入袋中。長此以往,梅堯臣的詩作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必須堅持每日寫作,積累素材,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文字駕馭能力。
要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記者是獨立的腦力勞動者,其活動方式經常是單槍匹馬式的。遇到問題需要獨立思考判斷、做出反應,而新聞時效性的制約,記者又不能做到隨心所欲和充分的準備,特別是遇到緊急情況,如不能及時應變,則往往會錯失良機。采訪中應根據時間、地點、場合等因素的變化,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調整自己的思維定式,爭取新聞價值最大化的實現。這里,不僅要善于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有時即使在同一個采訪對象中,也應根據采訪的事實,求得新聞價值的最大化。必要時調整采訪角度甚至變化主題。做好新聞記者還需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各種關系錯綜復雜,只有具備良好的人際網絡,才能及時地獲悉新聞事件,以及新聞背后的真實性,從而客觀理性地加以報道。
要對所報道的新聞充滿真情實感。“健全的新聞業總是致力于服務公共利益”(邁克爾·帕克斯)。報道的寫作,其出發點必須是記者有意識地思考,什么是重要的?卻還沒有人講述的?一旦決定之后,記者就必須遵從事實,找到故事,以讀者能接受的方式加以敘述,這就意味著必須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否則它將是一篇乏味的報道。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做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黨和人民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新聞記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胸懷和赤子之情,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增強素質,保持良好職業操守,才能無愧己心,更好地在建設和諧社會中體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