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自2009年初起,我村時年65歲的李大娘因患有嚴重的精神病而失去民事行為能力,其獨生兒子鐘某是她的唯一監護人。俗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時間一長,鐘某對李大娘產生了厭煩情緒,不再照顧李大娘的日常起居生活,也不送李大娘就醫,致使李大娘長期流落街頭、缺衣少食。當地居民委員會多次干預無果,提起訴訟,請求法院撤銷鐘某的監護權,指定居委會為監護人。
半年前,法院作出的判決支持了居委會的訴訟請求。此后,雖經居委會多次要求,鐘某一直拒絕承擔李大娘的贍養費用,理由是他與李大娘雖為母子,但其監護權被撤銷后,他與李大娘之間便沒有了包括贍養在內的任何瓜葛,一切義務及費用都應當由新的監護人居委會承擔。鐘某的這種做法對嗎?
讀者:司妍
司妍讀者:
鐘某的觀點和做法是錯誤的,他必須對李大娘承擔贍養義務。
一方面,贍養與監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條規定:“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包括: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而《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贍養是指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并不包含生活供養,也即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并不必須對被監護人負有贍養義務。而具有贍養義務的人則必須承擔經濟上的供養責任,如提供生活用品、支付撫養費用等。本案中,鐘某同樣不能將監護權和贍養義務劃等號。
另一方面,撤銷監護權并不等于取消了贍養義務。《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十五條也指出:“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這些表明,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是一種基于血親關系而產生的法定義務,只有在法律明文規定可以免除的情況下,子女才可以不承擔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如已將子女送養),而目前并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可以因為被撤銷監護權而免除。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方 園